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民

作品数:7 被引量:11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心理
  • 2篇应激
  • 2篇应激障碍
  • 2篇平民
  • 2篇量表
  • 2篇检查量表
  • 2篇PTSD
  • 1篇单相抑郁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伤
  • 1篇地震伤员
  • 1篇心境障碍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状况
  • 1篇心理状况调查
  • 1篇性别差异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相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成都市第四人...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李海民
  • 6篇邓红
  • 4篇张树森
  • 4篇陈颖
  • 3篇张倬秋
  • 3篇陶庆兰
  • 3篇刘善明
  • 3篇杨彦春
  • 3篇赵高锋
  • 2篇任正伽
  • 2篇朱燕
  • 2篇刘传新
  • 2篇孙学礼
  • 2篇耿婷
  • 2篇张伟
  • 2篇张强
  • 1篇黄霞
  • 1篇刘宇
  • 1篇李小麟
  • 1篇刘可智

传媒

  • 3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780名受灾群众心理状况调查被引量:38
2008年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的受灾情况及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成都市2个临时居住点极重灾区受灾群众登记人口学背景、受灾情况及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评估,依据DSM-Ⅳ的诊断标准,进行急性应激障碍(ASD)临床检查。结果780名受灾群众完成登记评估。在完成登记的资料中729份有效,其中450份PCL-C有效;男女比例为1:1.31。平均年龄36.73±20.82岁;9.5%患有躯体疾病,9.7%生活需人协助,70.7%被动和没有参加社区活动,9.1%严重心理问题。ASD的发生率为30.9%(139/450),PCL-C≥38分有186(41.3%)例,PCL-C≥45分有100(22.2%)例,PCL-C≥50分者有83(18.4%)例,PCL-C≥45分筛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较好(Kappa=0.780,P=0.033)。ASD组和非ASD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与非ASD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自地震极重灾区的受灾群众较早出现了心理问题。在生命救助的同时,应该尽早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
赵高锋杨彦春张树森邓红朱燕任正伽张伟孙学礼李海民刘传新王梅岳莉莉刘善明张倬秋陶庆兰陈颖徐加军毕建强何莹莹
关键词:心理状况急性应激障碍
平衡模式心理干预在芦山地震伤员早期心理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平衡模式心理干预对灾害事件中受伤人员的早期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平衡模式心理干预对芦山地震受伤人员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运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结果平衡模式心理干预后伤员的GHQ量表由(3.488±2.900)分减至(1.610±0.8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AMA量表躯体焦虑因子分、精神焦虑因子分和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HAMD阻滞因子分、躯体化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及总分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下降(P均<0.05)。结论平衡模式心理干预对灾害事件中的受伤人员的早期心理干预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黄雪花刘可智黄霞李小麟陶庆兰李海民李静
关键词:心理干预地震
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差异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社区中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家族史、药物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2014年6月-8月通过自制调查表对3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家族史、病前性格、受教育状况、年龄、发作类型和病程无性别差异(P<0.05);男性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24.92±8.22)岁,显著早于女性[(27.02±11.2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未婚者(115例,58.97%)显著多于女性(81例,4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服药完全依从者(127例,71.75%)多于男性(115例,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首发年龄,婚姻状况、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提示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应在预防、治疗及康复措施上有所区别。
岳速萍陈颖洪玲耿婷李海民张倬秋李水英张树森邓红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性别差异服药依从性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2
2009年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后,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县京安小区、什邡红白镇两个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2685人中,随机抽取820名社区居民登记人口学背景、受灾状况,并使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进行评估,依据DSM-Ⅳ中PTSD的诊断标准确诊PTSD患者。结果:在完成的820份调查评估资料中,785份PCL—C和PSSS问卷有效。男女比例为1:1.41;平均年龄(43±18)岁;26.0%患有躯体疾病,28.4%有地震前饮酒习惯,23.6%有震后饮酒行为。不同年龄居民PSSS总分及2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的临床检出率为12.4%(97/785),女性PTSD发生率高于男性(15.3%vs.8.3%,P=0.003),地震中有曾被掩埋经历者PTSD发生率高于无被掩埋经历者(26.3%vs.11.6%,P=0.018),有丧亲者的FFSD发生率高于无丧亲者(18.7%vs.11.1%,P=0.015)。以PTSD诊断是否成立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70,95%CI:1.274—3.365)、有曾被掩埋经历者(OR=2.806,95%CI:1.249~6.306)、亲人丧失(OR=1.537,95%CI:1.087—2.173)及PSSS评分偏低(OR=0.960,95%CI:0.941~0.979)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灾后社区重建过程中,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存在较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女性、有曾被掩埋经历、亲人丧失及个人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偏低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
赵高锋杨彦春张强张树森邓红朱燕任正伽兰科刘传新陶庆兰王梅刘善明张倬秋陈颖李海民耿婷刘宇张伟孙学礼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影响因素
妊娠剧吐并发韦尼克脑病-柯萨科夫综合征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初次怀孕后因"妊娠呕吐2个月,记忆力减退20 d"于2012年11月入住我院精神科,当时孕17周。入院前2~+个月,患者孕8周后出现恶心、呕吐,并逐渐加重,进食减少,甚至不进食也会呕吐。症状持续2周,体质量下降,于当地区妇幼保健医院住院,诊断"妊娠剧吐",每天输入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及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_6及氯化钾等予以治疗,住院4周后呕吐缓解,进食增加。
李海民邓红张骏
关键词:妊娠剧吐韦尼克脑病
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相关因素的调查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调查灾难后青少年群体的自杀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其自杀观念、计划和行为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YRBS)自评量表,对2008年汶川地震国家划定的九个极重灾区的中小学校进行整群随机抽样。以班级为抽样单位,随机抽取110所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收集中小学生的一般资料、灾后相关情况及YRBS中自杀因子评分。根据资料的类型不同,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χ2检验,其中对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分别做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计发放自评问卷7 833份,收回问卷总计7 521份,回收率为96.02%,其中有效问卷6 875份(91.41%),无效问卷636份。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中曾认真考虑过自杀的比例为6.90%,有过自杀计划比例为4.00%,尝试采取过自杀行为的比例为2.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以是否曾认真考虑过自杀为因变量,年龄[OR=1.178,95%CI(1.098,1.178)]、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OR=1.360,95%CI(1.360,1.085)]是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2)以是否有过自杀的计划为因变量,年龄[OR=1.099,95%CI(1.050,1.150)]、被掩埋[OR=2.155,95%CI(1.104,4.205)]、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OR=1.495,95%CI(1.128,1.981)]是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3)以是否尝试采取过自杀行为为因变量,男性[OR=1.513,95%CI(1.122,2.039)]、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OR=1.555,95%CI(1.112,2.175)]是灾难后青少年群体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是自杀观念的危险因素,年龄、被埋和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是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男性和灾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灾后家庭结构改变是自杀观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共同的危险因素,故对灾后家庭结构变化的青少年应给予更多的�
李海民赵高锋张强庞燕陈颖张树森杨彦春邓红
关键词:自杀灾难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李海民邓红彭祖贵刘善明赵高锋
关键词:双相抑郁单相抑郁躁狂发作生理方面心境障碍抑郁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