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荣
- 作品数:61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k-means聚类方法的分类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于k-means聚类方法的分类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242例COPD稳定期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种类、体质指数(BMI)、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6分钟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情况〔包括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呼吸困难次数〕、营养受损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采用k-means聚类方法确定本组COPD稳定期患者最佳分类为3类,之后在第1类COPD稳定期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A1组、30例作为B1组,在第2类COPD稳定期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A2组、30例作为B2组,在第3类COPD稳定期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A3组、30例作为B3组。A1组、A2组及A3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方案,B1组、B2组及B3组患者给予基于k-means聚类方法的分类肺康复;六组患者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A1组与B1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和6MWD,A2组与B2组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指标、6MWD及mMRC评分,A3组与B3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6MWD、mMRC评分、营养受损评分、CAT评分及SAS评分。结果 (1)A1组与B1组患者干预前FEV_1/FVC、FEV_1%pred、6MWD及干预后FEV_1/FVC、FEV_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干预后6MWD长于A1组(P<0.05)。(2)A2组与B2组患者干预前急性加重次数、FEV1/FVC、FEV1%pred、6MWD、mMRC评分及干预后FEV_1/FVC、FEV_1%pred、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患者干预后急性加重次数少于A2组,mMRC评分低于A2组(P<0.05)。(3)A3组与B3组患者干预前FEV_1/FVC、FEV_1%pred、6MWD、m MRC评分�
- 李彩平李海荣夏仲年常冰梅曹锡梅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聚类分析
- Notch2信号参与调控小鼠胚胎心脏主动脉与肺动脉瓣膜的发育
- 2023年
- 背景:先天性心脏畸形常表现为动脉瓣膜发育异常,其中以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最常见,但目前对于胚胎主、肺动脉瓣膜的具体发育过程有待阐明。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的分隔与主、肺动脉瓣膜原基形成及其重塑过程。方法:2月龄SPF级健康ICR小鼠雌鼠16只、雄鼠10只,于每日晚18:00以雌雄2∶1的比例进行合笼,次日6:00发现阴栓者记为妊娠0.5 d。选取胚龄9.5-15 d的小鼠胚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胚龄9.5-15 d的小鼠胚胎心脏Isl1、Nkx2.5、肌球蛋白重链、Ap2α、Sox9、α-平滑肌肌动蛋白、Snail、Jag1、Notch2、Alk3和p-Smad1/5/8的蛋白表达;心脏的三维重建观察流出道心内膜垫和插入垫的变化以及瓣膜的形态。结果与结论:(1)胚龄9.5-10.5 d小鼠胚胎,流出道内皮细胞经过上皮-间充质转化形成心胶质内的间充质细胞,参与形成流出道心内膜垫;胚龄11-11.5 d,咽前Isl1阳性细胞延伸入流出道壁形成插入垫,此过程未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Notch2信号参与流出道心内膜垫形成过程但未参与插入垫的形成;(2)胚龄12.5 d,流出道心内膜垫远端融合形成主动脉的左、右冠瓣和肺动脉的左、右半月瓣原基,插入垫形成主动脉的无冠瓣和肺动脉的前半月瓣原基,Notch2信号表达于所有瓣膜原基;胚龄13-15 d,动脉瓣膜原基完成重塑形成细长的瓣膜,Notch2信号在瓣膜的表达逐渐变弱;(3)研究结果提示,流出道插入垫内的间充质细胞来自第二生心区Isl1阳性细胞;Notch2信号可能未参与插入垫的形成,但可能参与流出道心内膜垫的形成以及主、肺动脉瓣膜原基的重塑。
- 王佳佳谢建山李海荣景宜馨杨艳萍
- 关键词:小鼠胚胎上皮-间充质转化NOTCH2心脏
-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实施与初步评价: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被引量:8
- 2019年
-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方案为,9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10个教学模块,期间穿插PBL和TBL案例讨论、临床观摩见习、翻转课堂教学及未能整合的其他学科教学。为了评估学生对整合课程的兴趣和内在动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对149名学生、16名基础教师和10名临床带教教师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愿意参与课程整合、PBL和TBL案例讨论,少于10%的学生不愿意参与,认为新课程体系知识不连贯;但随着年级增高,不愿意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比例从6.7%增加到95.0%。大多数基础和临床教师认为,新课程体系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其辨析能力增强;但没有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后期教改中,针对课程衔接、自主学习内容的选择等细节,仍需改进。
- 崔慧林谢建山张轩萍刘红丽李海荣曹锡梅张宇
- 关键词:整合课程
- 人胚心静脉窦和传导系统的早期发育
- 2009年
- 目的探讨早期人胚心静脉窦及传导系的发生发育机制。方法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和抗结蛋白(DES)抗体对29例C10~C16期人胚心连续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人胚发育C12~C13期,系统静脉汇集形成的静脉窦出现于心包腔尾端原始横膈间充质中,静脉窦壁间充质细胞逐渐分化为-αSCA阳性的静脉窦心肌细胞。C14期,心包腔的扩张使静脉窦进入心包腔内,参与了右心房的形成。DES阳性传导系心肌的分化始于C10期心房室管右侧壁,随发育逐渐向室间沟心肌扩展,发育为房室传导系的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心室腔面的小梁心肌。在心房,DES表达首先出现于C11期心房背侧壁,在C13期,可见静脉窦左背侧壁-αSCA、-αSMA、DES阳性心肌带与左心房底部、房室管背侧壁相延续,这条心肌带可能参与了人胚心静脉窦至房室管传导系的发育。C14~C16期,DES强阳性染色从窦房结经左、右静脉瓣及心房的背、腹侧壁延伸至房室管右侧壁,可能是原始的心房传导通路。结论心包腔尾端原始横膈间充质是人胚静脉窦心肌发生区,原始横膈间充质细胞逐渐分化为心肌细胞,添加到人胚心管静脉端,形成心静脉窦心肌。人胚心传导系...
- 李海荣杨艳萍李素云崔慧林刘鱼珍乔从进王彤景雅
- 关键词:静脉窦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人胚
- 人胚心脏动脉端来自前心区
- 2008年
- 背景:对动物胚胎的活体标记试验表明鸡和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及右心室来自心管外的咽部中胚层。人胚是否有相似情况作者经文献检索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并验证人胚心脏动脉端心肌的来源。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10/2006-10在山西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完成。材料:山西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药物流产后绒毛膜保存完好的早期人胚标本25例。方法:体视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出胚体。用Carnegie分期法对胚胎进行发育分期,其中C10期、C11期、C12期、C13期、C15期和C16期胚胎各3例,C14期胚胎7例。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了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在C10晚期至C16期人胚心脏及咽部中胚层的表达型,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期心脏及咽中胚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C10晚期至C12,流出道远端的脏层心包和心包腔的背侧壁为复层上皮,向壁层心包内延伸逐渐变为单层扁平上皮。背侧心包于C13至C15变为单层上皮。C10晚期至C13流出道远端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表达可延伸至脏层心包及咽部间充质细胞。C14至C15,流出道逐渐延长,其远端的脏层心包细胞增生并迁至流出道,在近流出道心肌细胞处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结论:C10至C15,咽中胚层不断分化出心肌细胞添加至心脏的动脉端使流出道延长,为人胚的前心区;流出道远端心肌可诱导前心区细胞增殖分化为心肌细胞。人胚心脏动脉端心肌来自前心区。
- 李海荣杨艳萍曹锡梅刘慧霞景雅王彤
- 关键词:人胚心脏肌动蛋白类
- Cx43敲除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内第二生心区和心脏神经嵴来源间充质细胞减少被引量:3
- 2021年
- 背景:Cx43被认为在人类先天性心脏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Cx43基因敲除后形成心脏畸形的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敲除Cx43后心脏发育缺陷以及第二生心区和心脏神经嵴前体细胞的迁移分化是否异常。方法:取胚龄10-13 d的Cx43基因敲除纯合(Cx43^-/-)小鼠和Cx43野生型(Cx43^+/+)小鼠胚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色以及心脏的三维重建。结果与结论:①Cx43基因敲除后的小鼠在胚龄10-11 d,Isl1阳性第二生心区细胞仍由前肠腹侧经弓动脉延续至心包腔背侧壁,以及经鳃弓核心间充质、心包腔背侧壁延续至流出道远端;至胚龄13 d,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形成后,其管壁以及心室左、右流出道壁均可见Isl1阳性细胞的分布,但Isl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②Cx43基因敲除后小鼠在胚龄10-11 d,Ap2α阳性神经嵴细胞仍可见于弓动脉壁以及动脉囊背侧与腹侧壁,但神经嵴细胞数量少于野生型小鼠胚胎(P<0.01);③结果说明,Cx43基因敲除后第二生心区Isl1阳性细胞和Ap2α阳性神经嵴细胞的迁移路径和分布模式未发生异常,只是表现为这两种细胞迁移数量的减少,由此提示除心脏神经嵴来源细胞外,第二生心区前体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也与Cx43基因缺失后流出道的畸形发生相关。
- 李行景雅李云华李海荣杨艳萍
- 关键词:胚胎神经嵴
- 试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试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对比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血糖和肾功能水平、肾间质纤维化指标还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得到改善,但二者组间比较下,研究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较高临床疗效,且能够对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标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 韩永安李海荣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 小鼠胚胎呼吸内胚层形态发生与咽前间充质发育及流出道分隔的关系
- 探讨呼吸内胚层与咽前间充质细胞发育关系及对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分隔的影响。胚龄8~13 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用islet-1(ISL-1)、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音猬因子(Shh)、抗Patched(P...
- 李慧超景雅师亮杨艳萍李海荣乔从进乔爱秀蔡玉瑾
- 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状态的影响分析
- 2016年
- 目的:分析川芎嗪注射液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对肾小管功能与肾间质纤维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尿NAG、RBP、αl-MG等指标水平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状态。
- 韩永安李海荣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川芎嗪注射液肾小管功能肾间质纤维化
- 人胚胎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胚早期心脏流出道的发育机制。方法29例C10~C16期[Carnegie分期法,受精后(22±1~37)d]人胚心脏连续切片,经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抗肌球蛋白重链(MHC)和抗活性Caspase-3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上皮、咽前间充质及动脉囊与心肌性流出道发生的关系。结果人胚发育C10~C15期,由于流出道由颈部向胸部移位及心包腔向胚胎背侧扩展,动脉囊逐渐突向心包腔内,其表面的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上皮不断分化为α-SCA和MHC阳性流出道心肌细胞。迁移至流出道动脉端前后壁的咽前间充质在C15期发生凋亡,流出道心肌细胞迁入间充质细胞团内取代凋亡的间充质细胞。C12期始,α-SMA阳性细胞在流出道心内膜垫聚集,参与形成螺旋状流出道嵴。C15~C16期,动脉囊后壁的α-SMA阳性细胞增生,形成主肺动脉隔,将动脉囊分隔为心包内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结论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是人胚心脏第二生心区,可不断分化为心肌细胞,使胚胎心肌性流出道长度增加。细胞凋亡染色提示,并非所有迁入流出道的咽前间充质细胞都可分化为心肌细胞。流出道嵴和主肺动脉隔的α-SMA阳性细胞可能来自神经嵴,经不同路线迁移至流出道嵴和主肺动脉隔。
- 李海荣李素云杨艳萍刘鱼珍曹锡梅刘慧霞王彤景雅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人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