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护生与医护配合路径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护生与医护配合路径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流程制定适应护生的院前急救配合路径,选择600例院前急救患者,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观察组(300例),对照组按急诊常规医护人员配置进行院前救治;观察组由经过路径培训的护生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院前救治。对比观察护生与医护配合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路径培训的护生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可积极配合带教老师进行抢救,缩短了院前急救的时间,提高了急救效率。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结论:护生与医护配合路径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可行,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 李燕
-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生
- 院前急救患者家属对医护质量满意度的调查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对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以期为提高急诊科院前急救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1年3月至9月2 500例院前急救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到达现场的速度、医风、医技、急救设备等方面。结果:大部分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的总体表示满意,对到达现场的速度满意度为88.0%,对医护的工作态度满意度为92.0%,对医护急救技术的满意度为98.0%,对急救设备的满意度96.0%。结论:加强医(护)患沟通,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业务素质是提高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 王毅李燕
- 关键词:院前急救患者家属满意度
- 护理路径结合问题教学在急诊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研究护理路径(CNP)结合问题教学(PBL)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将124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采用CNP与PBL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教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生的专科知识掌握程度、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提高。结论采用CNP与PBL用于急诊本科护生临床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李燕
- 关键词:护理路径问题教学本科护生临床教学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院前及院内急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8至11月急诊患者19810例进行MEWS评分,据此安排就诊先后顺序,并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实施必要的处置,并将MEWS评分与病情转归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MEWS 5分以下急诊门诊治疗18056例,急诊留观150例仅予一般急诊护理;5~8分1326例,病情危重,急诊治疗期间实施一级护理。经救护后转入专科病房;9分以上428例,死亡危险性明显增加,实施特别护理,急诊救护后绝大多数患者入ICU进行监护。结论简便的MEWS将急诊患者病情分值化,使医护人员对就诊患者分诊依据更充分,具有识别潜在危重病的作用,使危重患者能及时得到优先就诊,便于在急诊分诊中应用。
- 李燕
-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急诊分诊
- 急诊科成年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诊科成年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成年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在70岁之前各年龄段为5~2∶1,70~80岁为1∶1,81岁以后则为1∶2;总平均死亡年龄53.34岁与男性的51.15岁相近,明显低于女性的61.46岁(P<0.05):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各种创伤(37.50%)、脑血管疾病(17.59%)、心血管疾病(17.13%)、恶性肿瘤(10.19%)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5.56%)。50岁以下青年人的主要死因为各种创伤和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50~70岁年龄段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60岁以上则是COPD。结论:各种创伤、脑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是急诊科成年患者的主要死因,及时正确抢救能降低其病死率。
- 王承辉李燕阮海林陆仁艳何碧云韦秋银
- 关键词:急诊成人流行病学
- 路径表在急诊医护人员洗手行为及质量监测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路径表在急诊医护人员洗手行为及质量监测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应用路径表,对急诊医护人员洗手行为及质量进行管理。结果急诊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及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路径表能明显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洗手率及质量。
- 李燕
- 关键词:路径表急诊医护人员洗手行为
- 院前急救中长途转运患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07年
- 李燕
- 关键词:院前急救长途转运EMSS转运时间
- 护理技术小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发生突然、时间急迫、伤亡众多、抢救难度大[1] .急救时常常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多科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救治工作才得到保证.我院急诊科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了突发事件的急救护理路径及规范,在突发事件急救护理中采用组建护理技术小组,分组急救,责任明确的模式,完善护理组织抢救,使其在突发群体伤员救治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
- 李燕农丹淑
- 关键词:突发事件
- 转院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转运过程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转院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患者转运过程的影响。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科负责转运的患者,转运前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评定,并观察不同评分分值的患者是否转运及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病情恶化和死亡的比率。结果转院前MEWS评分为0~4分组的患者,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恶化的患者仅占3.82%,经及时处理,100%安全转运至目的地,无死亡病例;5分≤MEWS≤7分组的患者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恶化的占48.79%,经在救护车上积极抢救,能安全转运至目的地的占91.56%,死于途中或急诊科的占8.44%;MEWS≥8分组的危重症患者留当地有治疗条件的医院继续抢救的占57.31%,当地医院不具备抢救条件而转运的余下的患者100%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恶化,能安全转运至目的地的占36.28%,需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者占33.90%,转运途中进行过心肺脑复苏的占29.82%,最终死于途中或急诊科的占25.66%,3组患者病情恶化及死亡比率间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MEWS≤4分时进行院际转运时较安全,≥5分后转运途中发生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MEWS评分能对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和分类,是院际转运时有效、简便、快捷、客观、实用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模式,值得在实际工资中推广应用。
- 王承辉杨春旭阮海林陆仁艳李燕
- 关键词:转院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转运
- 患者需求在个性化专科护理对策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针对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专科护理护理服务,提高急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针对患者的需求采用新型管理制度,包括小组长责任管理制度。护理人员“面对面”评价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温馨时刻表制度,各项便民措施。结果: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急诊专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明显提高。
- 王毅李燕
- 关键词:急诊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