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琪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短波治疗
  • 1篇多发
  • 1篇多发病
  • 1篇眼镜蛇科
  • 1篇咬伤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男性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乳头状瘤病
  • 1篇乳头状瘤病毒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病
  • 1篇撒哈拉以南

机构

  • 6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重庆市急救医...
  • 1篇福建省急救中...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6篇李琪
  • 2篇江启钦
  • 1篇韩小彤
  • 1篇张新超
  • 1篇柯铁
  • 1篇赵晓东
  • 1篇张茂
  • 1篇朱华栋
  • 1篇唐劲松
  • 1篇马岳峰
  • 1篇严张仁
  • 1篇于学忠
  • 1篇周宁
  • 1篇张国强
  • 1篇兰频
  • 1篇蔡梁椿
  • 1篇李婕
  • 1篇王永高
  • 1篇李辉
  • 1篇吴小艳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皮肤针放血拔罐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髌骨软骨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皮肤针放血拔罐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髌骨软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12例髌骨软骨病患者,根据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封闭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皮肤针放血拔罐联合极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两组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角速度下峰力矩(PT)。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为(88.04±5.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侧伸肌群PT为(79.29±8.22)N·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侧屈肌群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针放血拔罐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髌骨软骨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翁国盛蔡凛邱松邵岩峰唐劲松李琪
关键词:放血拔罐髌骨软骨病临床疗效
中老年男性骨量减低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骨质疏松及动脉硬化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为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近来发现伴骨质疏松症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后者的发生将对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危害,但也有临床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探讨中老年男性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试图为预防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寻找新的思路,以提高中老年男性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江启钦蔡梁椿李琪
关键词:中老年男性动脉硬化老年骨质疏松症骨量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多发病
脊柱Cervifix板棒系统在骨盆前环骨折经皮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脊柱Cervifix板棒系统在骨盆前环骨折经皮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收治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53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Cervifix板棒系统进行内固定,术后随访7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通过X线片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按照Majeed盆骨骨折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骨盆功能状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各部位骨折位移距离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疼痛、工作、就坐、站立、性生活上Majee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脊柱Cervifix板棒系统应用于骨盆前环骨折经皮内固定术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改善盆骨功能。
李琪
关键词:经皮内固定术
中国蛇伤救治指南
2024年
1概述全球已发现的蛇类超过4000种,其中一半以上是游蛇,毒蛇约占20%(800余种),其中眼镜蛇科400多种,蝰蛇科超380种[1],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毒蛇近250种[2]。蛇咬伤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发生于赤道两侧温暖地区,东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和南美洲等地最为多见,95%的蛇咬伤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国家急诊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分会赖荣德马岳峰梁子敬周宁韩小彤张新超张茂赵晓东张国强朱华栋于学忠吕传柱颜时姣王世军杨树青严张仁兰频兰频王永高
关键词:蛇咬伤眼镜蛇科撒哈拉以南蛇类
HPVE7介导HDAC抑制宫颈癌细胞MHC-Ⅰ基因转录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表达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E7基因抑制宫颈癌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MCH-I)转录的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检测实验和染色质免疫沉淀试验(ChIP)确定MHC-I启动子中E7的作用位点;ChIP检测MHC-I启动子的乙酰化状态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结合;特异性siRNA干扰E7后,ChIP检测MCH-I启动子的乙酰化和HDAC结合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MHC-I表达。结果 E7特异性结合在MHC-I启动子中的-184~-500bp区域;MHC-I启动子低乙酰化且HDAC结合在启动子上;E7干扰后MHC-I启动子高乙酰化,HDAC与启动子结合降低,细胞表面MHC-I表达上调。结论 E7通过募集HDAC到MHC-I启动子上,使启动子组蛋白去乙酰化,从而导致MHC-I转录抑制。
李琪李辉柯铁吴小艳江启钦
关键词:组蛋白类
超声引导下腘窝神经阻滞在下肢远端创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估由急诊外科医生行超声引导下腘窝段坐骨神经干阻滞麻醉可行性,探讨其在下肢远端创伤急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收治下肢远端创伤患者182例,分为腘窝部神经阻滞组(n=62)、腰硬联合麻醉组(n=48)、局部麻醉组(n=72)。腘窝部神经阻滞组和局部麻醉组由手术的急诊外科医生执行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由麻醉医生执行麻醉。腘窝部神经阻滞组在超声引导下腘窝注射2%利多卡因进行坐骨神经干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进行常规腰硬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局部麻醉组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统计3组患者从接诊患者到开始麻醉时间、麻醉准备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有效时间、术前及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手术后2小时疼痛情况及术后1天睡眠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中腘窝部神经阻滞组和局部麻醉组接诊患者决定手术后可以立即进行麻醉,盐酸利多卡因用量少于400 mg,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腘窝部神经阻滞组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腰硬联合麻醉组及局部麻醉组在麻醉进行1小时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开始有明显变化(P <0.05);腘窝部神经阻滞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最低、睡眠效率最高(P <0.05);神经阻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组(20.83%)及局部麻醉组(15.28%)(P <0.05)。结论相比于由麻醉医生执行的腰硬联合麻醉,由急诊外科医生执行的经腘窝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准备时间,有效提高急诊手术"黄金一小时"抢救效率。超声引导下腘窝神经阻滞平面在坐骨神经干的腘窝段,麻醉起效快,药物用量少,与局部麻醉相比术野更广泛,术后并发症少。
李琪李婕
关键词:神经阻滞麻醉急诊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