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维勤

作品数:26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电子电信
  • 6篇理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电介质
  • 7篇数值模拟
  • 7篇介质
  • 7篇值模拟
  • 6篇二次电子
  • 4篇电子束照射
  • 4篇照射
  • 4篇网络
  • 3篇电流
  • 3篇独立分量分析
  • 3篇信号
  • 3篇信号分离
  • 3篇中继
  • 3篇扫描电镜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输运
  • 3篇盲信号
  • 3篇盲信号分离
  • 3篇机会中继

机构

  • 2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西安航空学院
  • 3篇西安电子科技...
  • 2篇西安应用光学...
  • 1篇西安电子工程...

作者

  • 26篇李维勤
  • 5篇张海波
  • 4篇蒲红斌
  • 4篇惠鏸
  • 3篇汪春华
  • 2篇吴亚丽
  • 2篇郝杰
  • 1篇张军英
  • 1篇林遂芳
  • 1篇郭会军
  • 1篇张海英
  • 1篇刘丁
  • 1篇赵峰
  • 1篇鲁君
  • 1篇吕淼
  • 1篇李金刚
  • 1篇刘玉娇
  • 1篇梁德胜
  • 1篇毋丹芳
  • 1篇余宁梅

传媒

  • 6篇物理学报
  • 4篇固体电子学研...
  • 2篇电子学报
  • 1篇无线电通信技...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兵工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自动化技术与...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微纳电子技术
  • 1篇系统仿真技术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样品扫描电镜二次电子特性蒙特卡洛模拟
2014年
采用较为准确的考虑电子散射和二次电子出射过程的蒙特卡洛模型,研究了不同金属样品的二次电子产额、能谱、出射角度、出射位置,模拟二次电子成像电流和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图像。模拟结果表明,二次电子能谱的最可几能量和峰值半宽度略高于实验结果;二次电子出射角度呈现近似的余弦分布;随着入射电子束能量的提高,二次电子出射范围越大,对应二次电子图像的分辨率降低,但会提高图像衬度;二次电子收集器电压越高,二次电子成像电流越大。模拟得到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图像与实验结果较为接近。
汪春华李维勤
关键词:二次电子扫描电镜散射蒙特卡洛模拟
低能电子束照射电介质样品的二次电子特性被引量:6
2014年
为阐明低能电子束照射下电介质样品的二次电子电流及产额的动态特性,将蒙特卡洛法和有限差分法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准确的电子散射、俘获、输运和自洽场等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一个改进二次电子检测实验平台,准确测量了二次电子电流.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电子束脉冲照射模式,电子束连续照射会导致二次电子产额明显降低.在连续照射模式下,随着电子束照射,二次电子电流和产额逐渐减小至一个稳定值.二次电子产额受入射电子束电流的影响较小,但随样品厚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结果为提高扫描电镜成像质量、降低带电效应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提供了依据二次电子特性研究样品参数的新思路.
汪春华李维勤张海波
关键词:电介质电子束照射
一种基于杂交模型的电力负荷短期预测
2020年
电力负荷短期预测在发电计划、调度制定与安全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杂交方法可降低单一预测方法的风险,能有效提高预测准确性。为了降低噪声干扰与提升预测性能,提出了基于EEMD的负荷数据预处理方法;结合ARIMA模型、相似日模型及Elman神经网络,建立了动态窗口杂交预测模型。采用粒子的变异策略、参数的动态更新策略,实现了权重系数的快速和准确求解。实测数据实验验证了杂交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提出的杂交模型更容易获得权重参数,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汪春华李维勤
关键词:时间序列负荷预测
电介质与聚合物薄膜电子束诱导电导特性
2020年
电介质、聚合物薄膜的电子束诱导电导特性是其电子显微检测以及绝缘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Rutherford模型模拟电子的散射过程,利用电流连续性方程计算电荷的输运过程,采用数值计算结合实验研究了SiO2、PMMA薄膜的电子束诱导电导特性。结果表明,由于电子的输运,样品内部净电荷密度呈现近表面为正、内部为负的特性,空间电场推动电子向衬底输运,产生电子束诱导电导。电流增益随偏压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由于电子迁移率较低,相同条件下PMMA薄膜的电流增益值远低于SiO2薄膜的相应值。诱导电导随束流呈现近似线性特性,对于本文1μm厚度的薄膜样品,电流增益随束能变化在约20 keV处呈现极大值。
霍志胜霍志胜蒲红斌
关键词:电子束辐照电流增益输运
电介质/半导体结构样品电子束感生电流瞬态特性
2020年
电子束照射下电介质/半导体样品的电子束感生电流(electron beam induced current,EBIC)是其电子显微检测的重要手段.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下SiO2/Si薄膜的瞬态EBIC特性.基于Rutherford模型和快二次电子模型研究电子的散射过程,基于电流连续性方程计算电荷的输运、俘获和复合过程,获得了电荷分布、EBIC和透射电流瞬态特性以及束能和束流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电子散射效应,自由电子密度沿入射方向逐渐减小.由于二次电子出射,净电荷密度呈现近表面为正、内部为负的特性,空间电场在表面附近为正而在样品内部为负,导致一些电子输运到基底以及一些出射二次电子返回表面.SiO2与Si界面处俘获电子导致界面附近负电荷密度高于周围区域.随电子束照射样品内部净电荷密度逐渐降低,带电强度减弱.同时,负电荷逐渐向基底输运,EBIC和样品电流逐渐增大,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样品带电强度较弱,表面出射电流和透射电流随照射基本保持恒定.EBIC、透射电流及表面出射电流均随束流呈现近似正比例关系.对于本文SiO2/Si薄膜,透射电流随束能的升高逐渐增大并接近于束流值,EBIC在束能约15 keV时呈现极大值.
李维勤霍志胜蒲红斌
关键词:数值模拟俘获输运
高能电子辐照绝缘厚样品的表面电位动态特性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高能电子束照射下绝缘厚样品的表面电位和电子产额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由于电子在样品内部的散射和输运,沿着深度方向,空间电位先缓慢下降到最小值,然后逐渐升高并趋近于零;随着电子束照射,样品的表面电位逐渐下降,可至负千伏量级,电子总产额逐渐增大至一个接近于1的稳定值;电子束停止照射后,长时间放置下,表面电位将逐渐升高,但带电并不会消除;表面电位随电子束能量的升高近似线性下降,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升高,而随样品厚度的增大仅略有下降.
李维勤郝杰张海波
关键词:数值模拟
基于NPCA的盲源分离算法被引量:2
2007年
主要讨论了基于非线性主分量分析(NPCA)的盲源分离,从理论与实验2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算法的特性与效果。针对算法中的非线性函数选择的问题,采用了在线统计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选择不同的非线性函数。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源信号为亚高斯信号混合的盲源分离问题,而且对源信号为亚高斯和超高斯信号混合的盲源分离问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刘新艳毋丹芳李维勤
关键词:盲源分离主分量分析
高能透射电子束照射聚合物薄膜的带电效应
2019年
高能透射电子束照射下聚合物薄膜的带电效应严重影响其电子显微学检测的可靠性.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聚合物薄膜的带电效应.基于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电子的散射过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处理电荷的输运、俘获和复合过程,获得了净电荷、内建电场、表面出射电流、透射电流等动态分布特性,分析了薄膜厚度、电子束能量对相关带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近表面电子的出射,样品内部净电荷、空间电位沿入射方向均呈现先为正、后为负的分布特性,导致部分出射电子返回表面以及内部沉积电子向基底输运形成电子束感生电流;随着电子束照射,由于薄膜带电强度较弱,透射电流随时间保持不变,实际出射电流及样品电流分别下降和上升至一个稳定值.薄膜厚度的增加使带电过程的瞬态时间增加,引起表面电位下降以及实际出射电流、样品电流增大;电子束能量的升高使透射电流增大,样品电流减小,引起表面正电位下降及实际出射电流的减小.
霍志胜蒲红斌李维勤
关键词:数值模拟输运
基于PSpice的TL494宏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提出了基于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PSpice的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TL494的宏模型。由于它包含有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单端正激、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所以研究它的PSpice仿真模型对控制芯片的设计分析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给出TL494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对TL494各个功能模块建立了PSpice宏模型电路,再将各个功能模块封装起来,实现了TL494在PSpice中的模型库。然后设计了基于TL494控制的Buck电路,通过实验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李金刚吕淼李维勤惠晓静
关键词:宏模型TL494功能模块BUCK电路
一种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盲信号分离算法被引量:4
2008年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提出一种盲信号分离算法。该算法不对信号的密度模型做任何假设,通过多层神经网络估计任意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并由此估计信号的评价函数。同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具有更好的分离性能,而且收敛速度较快。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所有以非线性函数代替评价函数的盲信号分离算法。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赵峰李维勤张军英
关键词:盲信号分离独立分量分析概率密度估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