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西双

作品数:65 被引量:463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海底
  • 9篇地震
  • 7篇地质
  • 6篇震源
  • 6篇晚更新世
  • 6篇勘探
  • 6篇更新世
  • 5篇地震勘探
  • 5篇电火花震源
  • 5篇剖面
  • 5篇南黄海
  • 5篇高分辨率
  • 4篇断层
  • 4篇多波束
  • 4篇智能控制
  • 4篇近海
  • 4篇活动性
  • 4篇海底滑坡
  • 4篇海底峡谷
  • 4篇海洋工程

机构

  • 60篇国家海洋局第...
  • 18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海洋沉积与环...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国家深海基地...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5篇李西双
  • 35篇刘保华
  • 21篇裴彦良
  • 20篇刘晨光
  • 19篇赵月霞
  • 13篇王揆洋
  • 10篇李官保
  • 8篇华清峰
  • 7篇吴金龙
  • 7篇刘乐军
  • 7篇阚光明
  • 7篇韩国忠
  • 7篇解秋红
  • 6篇李三忠
  • 6篇郑彦鹏
  • 5篇潘军
  • 4篇栾锡武
  • 4篇孟祥梅
  • 3篇修宗祥
  • 3篇孙蕾

传媒

  • 11篇海洋科学进展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海洋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海洋技术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测绘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石油仪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海岸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9年渤海Ms7.4地震发震断层的声学探测被引量:10
2009年
发生于1969年的渤海M_s 7.4地震是渤海海域惟一一个主震被现代仪器记录的大地震,对其发震断层的讨论争议颇多.2005-2008年,我们在主震震区进行了3个航次的高分辨率声学探测,获得了包括浅层单道地震、侧扫声纳以及CHIRP剖面等在内的数百公里综合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本文报道了对上述声学资料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在震区海底之下2-3 m发现了一条走向NE30°、长20 km、宽约3 km的微型凹陷带,地质时代为5000 a B.P.,沉积面的最大下凹幅度为1.5 m;在空间位置上微型凹陷带与BZ28断裂、余震活动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微型凹陷带是BZ28断裂活动的结果,而A层底界的下凹变形则是1969年渤海7.4级地震活动的结果,BZ28断裂是该地震的发震断层.BZ28断裂呈NE30°走向,是郯庐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其最新活动时间为全新世中晚期,根据地质时代以及断层的垂向位移量,计算得到BZ28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垂向活动速率约为0.05 mm/a,全新世为0.3 mm/a,具有活动强度增加的趋势.
李西双裴彦良刘保华赵月霞刘晨光解秋红华清峰邓声贵
关键词:发震断层
近海工程多道高分辨率海洋地震勘探接收电缆
一种近海工程多道高分辨率海洋地震勘探接收电缆,有牵引段、前弹性段、工作段和后弹性段,该工作段有外皮,内充填油,它的一端有接头,后者内置插座,接头连接一单向注油阀,该工作段内置有多个水听器,有撑子和线阵,其特征在于第一道由...
王揆洋裴彦良李西双
文献传递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平面变化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拟通过中国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平面对比分析,来获得东海构造沉降数据。但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断裂作用对中国东海150m以深海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重要影响。这种作用使东海150m以深海底至少下降了30m,这是我国学者先前误认为中国东海末次冰盛期最低海面位置位于现今海面下150~160m一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与冰川重力均衡、沉积物压实和构造沉降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重力均衡不足、沉积物压实作用微弱,构造沉降是造成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面之间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同时发现东海构造沉降随水深呈规律性变化。断裂作用的表现结果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是,在17kaB.P.以前,中国东海水深150~160m一带是1个相对隆起带,其存在对陆架区圈闭和捕获中国大陆古水系和沉积物具有重要意义。
辛立国李广雪李西双马妍妍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海平面
基于OBS的正演模拟与初至识别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深部壳幔结构研究中,采用OBS接收到深部构造的折射、反射信号并通过层析成像反演地下结构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方法.初至识别则是层析成像处理OBS资料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基于OBS的正演模拟对于初至的正确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利用二维声波波动方程实现了基于OBS的数值模拟,获得了水平层状、倾斜模型条件下的OBS共接收点道集.通过研究OBS共接收点道集反射波、折射波在不同地质模型下的规律,对OBS初至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并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加以应用.结果表明,利用OBS共接收点道集的多图对比可以较简便地实现初至识别,其中水平层状地质模型初至必然呈现对称性,而倾斜模型的初至则需要综合考虑反射波、折射波的规律进行判断.
潘军刘保华华清峰刘晨光李西双裴彦良
关键词:OBS正演模拟有限差分初至
精细磁法在胶州湾口海底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7年
结合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工程的地质物探勘察工程,介绍了精细海洋磁法勘测的海上调查方法,阐述了利用GEOCAP软件的磁力实测数据资料的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说明了利用GRAPHER软件、SURFER软件和MAGPICK软件绘制磁力异常ΔT剖面图、平面等值线图和平面剖面图的方法,最后讨论了应用磁测资料进行地质解释的方法。
裴彦良韩国忠王揆洋刘晨光李西双
关键词:磁测
南黄海中西部晚更新世沉积地层结构及其意义被引量:25
2003年
利用1992-1993航次和1999航次获得的2000多公里的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QC2钻孔岩芯的测年数据,对南黄海中西部海域晚更新世沉积地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地层进行了地质年代标定。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中西部晚更新统可划分出8个地震地层单元(U1~U8),它们所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基本上相一致。根据沉积厚度、QC2孔岩心和地震反射结构特征推测,晚更新世早期(氧同位素5e)QC2孔附近区域发育古长江水下三角洲;而晚更新世中期(氧同位素3期),研究区西部也发育古三角洲沉积,究竟是古长江还是古黄河形成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南黄海北部盆地边界断层的构造活动一直延续到全新世初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来自西部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晚更新世海平面上升时岸线向陆的推进、大面积湖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赵月霞刘保华李西双刘怀山王揆洋
关键词:南黄海沉积环境
智能控制复合相干电火花震源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针对已有电火花震源产品地层分辨率和地层穿透深度不能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电火花震源技术——智能控制复合相干电火花震源系统.该震源系统包含六个组成部分,由嵌入式智能集成芯片实现智能控制.该系统在双震源模式下可以交替发射两种不同能量的地震信号,在一次探测中同时获得浅层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和较深层的地震资料,提高勘探质量和效率;此外,该震源还可以相干激发,改善震源子波品质,提高震源的地层分辨率.
裴彦良刘保华王揆洋刘晨光李西双
关键词:电火花震源智能控制相干
南黄海第四系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研究表明,南黄海第四系的构造变形在不同的地层层位和不同的区域大量存在,并表现出如下特征:(1)构造变形分布与构造单元边界关系密切:构造变形主要发育在南北两个盆地和中部隆起区,千里岩隆起区和勿南沙隆起区分布较少。坳陷或凹陷...
李官保刘保华李西双
荔湾3-1气田管线路由海底峡谷段斜坡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针对南海荔湾3-1气田管线穿过的海底峡谷区6个典型斜坡剖面,分别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开展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考虑了土层强度随深度的变化。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极限平衡法分析结果一致,其中与Spencer法结果最接近,稳定系数相对误差小于3.5%。重力作用下各斜坡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峡谷中下部土强度较低且坡度较高的局部区域接近临界状态,峡谷头部因坡度相对较小且土体强度相对较大,其斜坡稳定系数相对较高。地震水平加速度能够明显降低该区斜坡的稳定系数,且随着加速度值的增大滑动深度逐渐变大。当水平加速度达到0.2g时峡谷中下部区域大部分会发生滑动。海底地形坡度和土层强度是影响峡谷区斜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且稳定系数与滑动面对局部坡度和强度分布较为敏感,合理的稳定性评价依赖于精确的地形数据与土层力学参数。
修宗祥刘乐军李西双解秋红李家钢胡光海
关键词:海底峡谷海底滑坡稳定性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地震相模式与沉积体系被引量:12
2004年
对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上两个航次 (95航次和 99航次 )共计 2 0 0 0多公里的单道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译 ,对斜坡沉积环境下沉积体系发育、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a)冲绳海槽西部斜坡环境下 ,上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均不同程度的变形和错动 ;b)存在两种斜坡相地震反射模式———退覆模式和叠覆模式 ,这两种模式都反映了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得到充足的沉积物供给 ;c)斜坡环境下主要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重力流沉积和水道充填等沉积体系 ;d)沉积层发育特征表明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具有北段坡度缓、沉积物供应丰富、构造相对不活跃 ,中段坡度陡、沉积物供应充足、构造活动强烈 ,南段坡度陡、沉积供应相对较少、构造和火山活动十分强烈 3种主要沉积环境。西部陆坡的沉积特征也揭示了东海陆架向陆坡提供了大量碎屑沉积物质。
李西双刘保华吴金龙赵月霞王揆洋李西双
关键词:海洋沉积冲绳海槽地震层序地震相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