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利楠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沿海省区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潜力评价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海洋资源、空间争夺日益激烈,海工装备制造业成为各沿海国家及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有利的政策支撑下,我国沿海省区掀起海工装备基地建设热潮。以我国沿海省区为研究对象,从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和发展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和相关系数赋权法对其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指标与产业发展潜力的相关程度存在较大差距,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可以有效提高产业的发展潜力;各省区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潜力来源各有侧重,突出地区优势有助于协调区域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将沿海省区按照发展潜力划分3个等级有利于地区产业发展途径的选择。
- 杜利楠栾维新片峰
- 关键词:聚类分析
- 我国海陆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基于陆海关联的视角,筛选了3类典型海洋产业——海洋渔业、船舶工业和海运业,对比了海陆经济及典型海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2年,我国涉海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劳动生产率高于同期沿海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表明海洋经济吸纳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力要素在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间的空间分配不均且生产率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为沿海省区要素禀赋、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制度环境和科技水平;对比2006年、2012年劳动生产率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利用聚类分析将沿海11省区划分为4类,海洋渔业、船舶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动明显,而海运业则无明显变化。深入比较沿海省区典型海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对沿海地区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陆海产业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杜利楠栾维新孙战秀
-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 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结构逆向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工业结构是决定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沿海地区工业内部结构的"逆向"演变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力,进而提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 杜利楠栾维新
- 内河港口城市港物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研究
- 2024年
- 为充分发挥港口物流在支撑城市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港口物流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本文构建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产业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内河主要港口所在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22年的数据对30个港口城市的发展进行测算,分析不同水系的城市两系统的协调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除贵港、来宾2个城市外,其余城市两系统具有较高的耦合度,说明多数城市港口物流与经济产业系统发展相互作用;只有重庆、武汉、杭州等6个城市两系统的协调度大于0.5,说明多数城市港口物流与经济产业系统发展尚未实现良性互动,港物产城融合程度较低,不同水系的城市亦呈现出有规律的发展特点。
- 邢虎松陈茜杜利楠
- 关键词:港口物流
- 基于铁路距离的环渤海铁矿石中转港腹地划分被引量:5
- 2015年
- 选取港口硬件水平、港口矿石吞吐量、港口城市发展水平和港口矿石转运潜力等一级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各港口的铁矿石转运影响力进行了评价,根据铁路路网使用Arc GIS计算了环渤海三省两市各县区与最近港口之间的铁路距离及其对应的距离摩擦系数,最后根据哈夫模型分析了各港口的腹地范围划分和影响势能空间分布格局。从铁矿石转运方面看,铁矿石转运主要集中于青岛、日照、唐山和天津四港;从铁矿石转运角度划分出各港口的腹地中天津港腹地面积最大,营口港和青岛港的次之,日照港和唐山港的较小,而大连港的最小。从各港口影响势能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环渤海三省两市可以划分为"极强区"、"较强区"、"中等区"和"较弱区"四类,其中"极强区"和"较强区"两类区域共74个县区约10.97万km2的范围内较为适宜钢铁生产企业布局。本文的研究为环渤海主要港口和钢铁产业发展的合理规划以及钢铁生产企业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 片峰栾维新孙战秀杜利楠王辉
- 关键词:铁路腹地环渤海
-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潜力研究
- 随着全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开发陆域资源保持经济发展的成本日渐增大,海洋蕴含资源种类丰富且储量巨大,已成为各沿海国家解决资源问题的新选择,更被列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兴开发领域,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 杜利楠
-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航运中心区域协调优化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航运中心区域协调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将全天工作时长划分为多个决策时段,建立状态转移模型,在约束条件下,通过迭代模型以最大化港口资源利用率,获得各决策时段的资源分配策略,获得连锁反应链,并识别...
- 杜利楠张桐邢虎松周洋帆郭兆阳
-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趋势被引量:19
- 2015年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海洋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问题成为海洋经济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在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及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是海洋经济发展、产业体系完善的必然结果,理清海洋经济统计口径的变动是研究海洋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重要基础;陆海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陆海自然环境、海洋产业对空间、技术等要素的依赖性等方面影响;结合我国海洋三次产业的发展前景,判断我国理想的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为第二产业主导的"二、三、一"模式。本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 栾维新杜利楠
- 关键词:海洋产业结构统计口径
- 关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被引量:2
- 2023年
- 从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发展演进着手,划分四个阶段深入分析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研究重点及方向,总结不同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的演变特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形势、特点,研究提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的“四梁八柱”,着眼于交通运输行业自身发展,围绕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协同管理和技术经济特征四大关键要素,提出“4”大自身理论;着眼于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从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本质特征出发,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保障军事、服务外交、科技创新引领等,提出“8”大外部理论,共同构建形成“4+8”综合交通运输理论框架体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 刘占山杜利楠杜利楠
-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协同管理技术经济特征
- 海洋科技系统与陆域科技系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陆海统筹"战略已成为海洋事业发展的基本准则,陆海两大系统间的科技联系与协同发展亦是陆海统筹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海洋科技系统与陆域科技系统的协同关系础上,构建了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函数法对2008-2014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系统与陆域科技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地测度,进一步探讨海洋科技系统与陆域科技系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海洋科技系统明显滞后于陆域科技系统;沿海地区海洋科技发展水平与陆域科技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特征;陆域科技系统创新效率对两系统的协同创新水平影响更为显著;陆域科技系统的知识溢出能力和海洋科技系统的吸收能力两个指标亦是影响两系统协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子。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促进海洋科技系统与陆域科技系统协同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 陈航杜利楠王跃伟黄杰
- 关键词: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