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 作品数:102 被引量:13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一种重金属废水的资源回用处理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废水的资源回用处理工艺,步骤如下:(1)对重金属废水进行预处理,获得处理液;(2)处理液经过第一纳滤工序,获得第一渗透液和第一浓缩液;(3)第一渗透液经过第二纳滤工序,获得第二渗透液和第二浓缩液;(... 杨刚 徐徐 孙朋飞 王苏琴 高丽一种含盐废水的近零排放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盐废水的近零排放工艺,具体步骤为:1)预处理:去除原水中的部分COD、悬浮物、硬度等;2)电吸附:去除经过预处理的部分产水中的无机盐;该过程产生浓水与氧化未经电吸附处理的部分废水一起进入膜过滤系统;3)膜... 杨刚 邢卫红 李辉 李卫星 徐南平文献传递 一种超声辅助合成多级孔SAPO-34分子筛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声辅助合成多级孔SAPO‑34分子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一定量的去离子水、铝源、磷源、硅源、模板剂、酸性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顺序混合并搅拌,老化一定时间后,将老化液进行超声处理一定时间。将上述制得的... 杨刚 邵川 孙朋飞文献传递 多孔-亲水性H_(2)TiO_(3)离子筛微球的制备及其对Li^(+)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2022年 为解决锂离子筛在吸附脱附过程中的粉体易流失、操作不易等问题,本文以聚氯乙烯(PVC)为黏结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对锂离子筛前驱体Li_(2)TiO_(3)进行造粒成型,并用聚乙二醇(PEG)作为造孔剂,用醋酸纤维素(CA)作为亲水性物质对离子筛前驱体微球进行改性,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离子筛前驱体微球进行形貌分析。成型后的离子筛前驱体微球经过酸洗处理后,制备多孔亲水性H_(2)TiO_(3)离子筛微球。考察PEG和CA添加量对离子筛微球的Li^(+)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50 g PVC、1.600 g Li_(2)TiO_(3)、6.6 mL NMP条件下,PEG和CA的优化添加量分别为0.650和0.100 g。多孔亲水性H_(2)TiO_(3)锂离子筛微球对Li+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饱和吸附量为19.62 mg/g,吸附速率常数为0.0442 g/(mg·h);在K^(+)、Na^(+)、Ca^(2+)、Mg^(2+)存在的条件下,离子筛微球对Li^(+)仍具有较大吸附量,镁锂分离系数为202.64;5次循环吸附量维持在14.63 mg/g。 仵档 秦冬玲 孙朋飞 王亚杰 刘旻霞 杨刚关键词:锂离子筛 锂离子 PEG CA 聚乙二醇超滤过程的考察及模型化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的GH超滤膜,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溶液进行过滤分离,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浓度、超滤压力等因素对超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超滤膜对PEG去除率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对PEG 4 000的截留率可以达到96.7%,但截留并不是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单调增大,当PEG相对分子质量≥2 000时出现压力增大截留减小现象。同时,运用细孔模型模拟表征了GH膜的等效孔径和等效膜厚,解释了PEG超滤过程中的分离现象,分析了超滤机制的内在因素。 卞晓云 刘文强 杨刚 邢卫红 徐南平关键词:超滤 聚乙二醇 孔径 新型含氮三齿钯(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以白屈氨酸为原料,经酯化、还原、溴化、胺化等反应合成了4位带活性基团的新型含氮(NN'N)三齿配体,配体进一步与氯化钯反应制得了Pd(II)的配合物,并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这种钳形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卤代苯与乙烯基化合物的Heck芳基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高宏飞 郭向前 杨刚 徐南平关键词:三齿配体 钯配合物 陶瓷膜在食品添加剂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正>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企业大型化和产品精细化的特点.这虽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工艺技术粗放、环境污染集中,导致资源、能源和环境三大问题突出.膜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发展为农产品深加工、植物资源深加工的工... 杨刚 邢卫红 徐南平文献传递 烯丙基硅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烯丙基硅烷的制备方法,将烯丙基卤代烃溶于醚类和烃类混合溶剂中并以滴加方式与镁粉反应,待反应开始引发后,同时以滴加的方式加入卤代硅烷的醚类和烃类混合溶液,反应完毕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将料液调至中性,分离出有机... 徐南平 杨刚 高宏飞文献传递 枝状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苯乙烯环氧化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 2014年 将合成的配体4-(2-吡啶甲醛亚氨基)苯酚与醋酸钴反应得到钴(Ⅱ)配合物(CoL),再将CoL负载到碳硅烷枝状分子上,制备成枝状钴(Ⅱ)配合物催化剂(CS-CoL),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氢谱(1H NMR)等对相关化合物进行表征。以分子氧为氧源,将催化剂用于催化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同时考察催化剂的种类、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后的枝状催化剂CS-CoL比单体催化剂CoL的催化活性高,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9.9%,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59.5%,同时也说明枝状载体具有正向的"枝状分子效应"。 王小丽 陈星 杨刚 邢卫红 徐南平关键词:钴(II)配合物 环氧化 分子氧 苯乙烯 面向溶剂循环利用的分子筛膜规模化制备与分离应用 顾学红 邢卫红 余从立 纪祖焕 张春 杨刚 该项目属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交叉学科的材料化学工程领域、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我国过程工业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每年超亿吨,降低有机溶剂生产成本、实现应用过程的节能减排,是化工、医药等过程工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迫切需要新型...关键词:关键词:分子筛膜 膜分离 化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