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宇红

作品数:188 被引量:1,266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64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2篇线虫
  • 55篇根结线虫
  • 38篇基因
  • 27篇番茄
  • 26篇植物
  • 26篇辣椒
  • 24篇黄瓜
  • 20篇菌株
  • 18篇抗性
  • 15篇蛋白
  • 15篇枯萎
  • 15篇枯萎病
  • 14篇结线
  • 14篇抗病
  • 14篇控根
  • 12篇镰刀
  • 12篇镰刀菌
  • 12篇尖孢镰刀菌
  • 9篇菌株发酵液
  • 7篇生理小种

机构

  • 18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7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北京清源保生...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85篇杨宇红
  • 165篇谢丙炎
  • 93篇茆振川
  • 64篇凌键
  • 43篇陈国华
  • 39篇冯兰香
  • 18篇冯东昕
  • 15篇肖启明
  • 11篇谭周进
  • 10篇张晓平
  • 10篇杨翠荣
  • 9篇王殿东
  • 9篇马玉琴
  • 8篇张圣平
  • 8篇顾兴芳
  • 7篇苗晗
  • 7篇张吉祥
  • 6篇田雪亮
  • 6篇杨丽梅
  • 5篇刘玉梅

传媒

  • 19篇中国蔬菜
  • 19篇园艺学报
  • 9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生物技术通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植物保护
  • 4篇微生物学报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菌物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14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7篇2014
  • 12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12篇2007
  • 9篇2006
1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番茄茄LA2951抗黄瓜花叶病毒QTL的定位被引量:1
2013年
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高抗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通过4次独立试验,对来自类番茄茄LA2951的渐渗系(Introgression Line,IL)采用摩擦接种法,人工接种CMV亚组Ⅱ进行了筛选,定位了8个抗CMV的QTL,它们分别位于番茄第2、7、8、9、10、11和12染色体上,均可显著降低植株的病情指数,与前人已鉴定的来自多毛番茄(S.habrochaites)LA1777和智利番茄(S.chilense)LA0458的抗CMV位点不同位,为抗CMV新位点。通过对抗CMV的IL初步分析发现,这些IL包含的QTL呈现不完全显性遗传效应,QTL聚合为完全加性效应。
周龙溪刘磊孙玉燕杨宇红谢丙炎冯兰香宋燕郑峥李君明
关键词:番茄类番茄茄渐渗系黄瓜花叶病毒QTL定位
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表型和遗传变异的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对四川省近年马铃薯晚疫病菌进行系统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从表现型和基因型两个方面鉴定了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群体多态性。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发现A1交配型菌株只有2份,A2型有29份,自育型12份;甲霜灵敏感菌株3株,中抗菌株22株,高抗菌株18株;共测定出11个生理小种,其中全毒力小种发生频率最高,占供试菌株的25.58%。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43份材料共发现了10种SSR基因型,5个SSR标记在该种群上共产生了16个SSR位点,每个标记平均有3.2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46,SSR4是多态性最丰富的标记。本试验中A2菌株和自育型的基因型SSR相同,其中全毒力小种是当地的优势致病菌,该研究为今后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赵青郑峥李颖杨宇红李惠霞谢丙炎
关键词:致病疫霉交配型生理小种SSR
一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本公开涉及一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该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m‑21,已于2018年9月21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
茆振川谢丙炎杨宇红刘洋凌键李彦
文献传递
利用小亚基核糖体RNA技术分析温室黄瓜近根土壤古菌和真菌多样性被引量:5
2011年
土壤古菌和真菌在温室生态系统是仅次于细菌的微生物,具有类似于细菌的重要生态功能。通过构建古菌16S rRNA和真菌18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温室黄瓜近根土壤古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为开发利用温室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以及理解微生物与植物间的互作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研磨-冻融-溶菌酶-蛋白酶K-SDS热处理以及CTAB处理等理化方法,提取和纯化微生物总DNA,构建古菌16S rRNA和真菌18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利用DOTUR软件将古菌和真菌序列按照相似性97%的标准分成若干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土壤古菌克隆文库主要包括泉古菌门和未分类的古菌两大类,并有少部分广域古菌类群,所有泉古菌均属于热变形菌纲,共45个OTUs;真菌克隆文库包括真菌门的大多数亚门真菌,共24个OTUs,未发现担子菌亚门真菌。古菌多样性比较丰富,且发现少量的广域古菌(甲烷菌),这一情况可能与温室长期高温高湿,高有机质含量,土壤处于缺氧环境有关;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为子囊菌,占到土壤真菌的80%以上,这可能与绝大多数植物真菌性病害属于土传病害,通过菌丝体、菌核或子囊壳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有一定的关系。
赵志祥芦晓飞陈国华茆振川杨宇红刘二明谢丙炎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RRNA基因RRNA基因
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的分子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利用PCR技术对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进行分子比较研究 ,筛选出C、D、G和H等 4对引物 ,分别能够扩增出烟粉虱内共生菌的groEL基因、初生内共生菌与次生内共生菌的1 6SrDNA基因 ,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9%、99 5 8%、98%和 98% ,而不能从温室白粉虱内共生菌中扩增出该类基因 。
谭周进谢丙炎肖启明杨宇红冯兰香
关键词: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共生菌
与抗根结线虫基因Me3连锁的SCA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抗根结线虫基因Me3连锁的SCA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该与抗根结线虫基因Me3连锁的SCAR分子标记含有SEQ ID No:5所示序列;扩增与抗根结线虫基因Me3连锁的SCAR分子标记的引物对的引物1为S...
茆振川谢丙炎凌键曹鸿一杨宇红李彦
一种番茄诱抗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丁酸甲酯在诱导番茄对根结线虫抗性中的应用,及一种番茄诱抗剂,所述诱抗剂包含丁酸甲酯和乙醇,所述丁酸甲酯和乙醇的质量比为1:1~10。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丁酸甲酯在诱导番茄对根结线虫抗性中的应用,丁酸甲酯时生物天然...
茆振川赵建龙凌键李彦赵松宇刘锐杨宇红谢丙炎
文献传递
保护地根结线虫发生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未培养技术直接从根结线虫保护地土壤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分别构建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通过HinfⅠ和HaeⅢ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对两个基因文库中的克隆进行ARDRA分析,构建细菌和放线菌克隆文库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主要种群的组成。结果表明:根结线虫保护地土壤细菌种群主要包括α、γ、β变形细菌亚群,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等类群,其中能引起植物根癌病的根癌农杆菌所占比例较大。放线菌种群大约83.4%的克隆属于放线菌亚纲,放线菌亚目,包括微球菌亚目、小单胞菌亚目、丙酸杆菌亚目、棒状杆菌亚目和链孢囊菌亚目等,其余为未分类放线菌种类。
刘玮琦茆振川杨宇红谢丙炎
关键词:根结线虫细菌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昆虫内共生菌及其传病毒相关GroEL蛋白被引量:2
2004年
昆虫传播的植物病毒种类多、危害大,其传病毒的能力与昆虫体内共生菌产生的GroEL蛋白关系密切,该蛋白是分子伴侣hsp60家族的成员,对病毒进入昆虫血体腔免遭破坏起着保护作用,也与昆虫传病毒的专一性有关。本文对昆虫内共生菌及其产生的GroEL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研究内共生菌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的科学意义与发展趋势,为植物病毒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谭周进肖启明谢丙炎杨宇红冯兰香
关键词:植物病毒病毒种HSP60分子伴侣内共生菌
一种钩状木霉菌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钩状木霉菌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为钩状木霉菌菌株Tham-2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0923。钩状木霉菌菌株Tham-21制备的生防种衣剂在防治...
茆振川马玉琴张晓平凌键陈国华杨宇红谢丙炎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