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宝俊

作品数:168 被引量:1,445H指数:2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土资源部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1篇天文地球
  • 20篇电子电信
  • 7篇理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1篇勘探
  • 31篇地震勘探
  • 30篇噪声
  • 28篇地震
  • 25篇盆地
  • 22篇信号
  • 19篇地质
  • 18篇混沌
  • 16篇信噪比
  • 15篇松辽盆地
  • 11篇地学
  • 11篇地学断面
  • 11篇地震资料
  • 11篇信号检测
  • 11篇油气
  • 10篇地球物理
  • 10篇随机噪声
  • 9篇地壳
  • 8篇噪声背景
  • 7篇正弦信号

机构

  • 143篇吉林大学
  • 2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9篇长春地质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长春科技大学
  • 4篇东北电力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作者

  • 168篇杨宝俊
  • 59篇刘财
  • 56篇李月
  • 20篇冯晅
  • 17篇林红波
  • 14篇王典
  • 10篇赵雪平
  • 9篇王璞珺
  • 9篇王建民
  • 9篇单玄龙
  • 9篇程日辉
  • 9篇李勤学
  • 8篇董世学
  • 8篇刘洋
  • 7篇张兴洲
  • 7篇鹿琪
  • 7篇石要武
  • 7篇王世煜
  • 6篇田有
  • 6篇周辉

传媒

  • 26篇地球物理学报
  • 22篇地球物理学进...
  • 9篇吉林大学学报...
  • 6篇石油物探
  • 5篇世界地质
  • 4篇物理学报
  • 4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长春地质学院...
  • 4篇长春科技大学...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电子与信息学...
  • 3篇仪器仪表学报
  • 3篇1993年中...
  • 2篇吉林大学自然...
  • 2篇中国地质
  • 2篇通信学报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1994年中...
  • 2篇1991年中...
  • 2篇1995年中...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2篇2008
  • 5篇2007
  • 13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 18篇2003
  • 17篇2002
  • 6篇2001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质流体活动的形变场响应研究进展
地球内部流体储层的体积变化可以直接导致地球介质的变形。通过地表形变场的研究可以实现对地球内部储集体的动态监测,同时,还可以获取储层的有关性质。本文综述了当前利用地表形变测量研究石油开采诱发地震响应、地热开采导致陆地下沉、...
张慧杨宝俊
关键词:储集体地表形变储层压力
文献传递
微动信号的性质及其在地质结构勘察中的应用
<正>微动信号的性质是微动理论的基础,为研究微动信号的性质,进行了野外观测。观测方式是十字排列,东西向与南北向两条测线各布设12道591型检波器,在十字排列附近对称地布设4台CDJ-6型检波器。记录时间每次10min。资...
刘财周辉渠广学杨宝俊
文献传递
地球物理与东北亚矿产资源的潜力
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与腾飞的前夜,然而重要矿产资源却十分短缺.近年来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方针,以促进迅速建立起我国东部重要金属矿产资源的战略后备基地已迫在眉捷. 为此,我国必须抓住时机在大力利用世界资源...
刘财滕吉文杨宝俊韩立国
关键词:东北亚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找矿勘探深部找矿
文献传递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场模拟与特征被引量:29
2007年
通过引入记忆变量,可以避免粘弹性应力-应变关系中的褶积运算,使波场数值模拟易于实现.通过伪谱法对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的qP波、qS波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速度各向异性和衰减各向异性.衰减各向异性要比速度各向异性更为显著,并且qS波比qP波的衰减各向异性明显.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粘弹性对波的影响主要在于波的衰减,各向异性主要影响波前面形状.
郭智奇刘财杨宝俊刘洋王典
关键词:伪谱法波场数值模拟
新莫霍成因初探
<正>大约从3.6 Ga至570 Ma的3 Ga的地质作用,在地球上部产生古老的地壳底即古莫霍。100 Ma前的地球状态与变化过程是形成新莫霍的基础即形成背景。现在测得的莫霍是稳定地壳底的结果,即100 Ma之后的某一地...
杨宝俊刘财唐大义韩文明何敏
文献传递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9
2001年
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地震地质层位的准确标定。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套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①利用VSP资料能准确地反映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的优点,进行漂移校正,以提高深-时转换的精度;②利用密度测井资料与声波时差曲线联合计算反射系数序列,以提高反射系数序列的精度;③利用分时窗提取子波技术,解决长期以来合成地震记录中存在的子波问题。将此方法用于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在提高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吻合度和分辨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冯晅刘财杨宝俊张凤琴崔凤林李勤学
关键词:合成地震记录地震子波子波提取分辨率
松辽盆地东缘域地壳结构及其地质意义:深反射地震被引量:5
2020年
松辽盆地东缘域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微板块东部.自晚古生代以来该域经历了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闭合产生的北向挤压作用、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剪刀叉式闭合对其东侧东南侧产生的挤压作用以及西太平洋板块西向变向俯冲产生的挤压作用等区域构造应力场影响,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地壳变动.该东缘域的地壳结构与松辽盆地地壳是否具有相近的结构特点,这是至今未被研究的内容.在Songliao Drep研究中已经用深反射地震手段得到松辽盆地地壳结构的一组新认识.这些认识在其东缘域是否还成立,也需要用同样精度的手段予以研究.另外,莫霍界面的宏观特征与微观(内部)特征,从松辽盆地到其东缘域有什么样的变化,其形成机理是什么,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回答这些科学问题,从哈尔滨西至尚志市附近实施了一条东西向约150 km长的深反射地震剖面.通过研究发现东缘域与松辽盆地基底地壳具有明显的差别,即由松辽盆地地壳的三分性变到东缘域盆地外地壳的二分性,在剖面近东端得到近26 km深的莫霍界面深度,并用均衡理论分析莫霍界面形态特征的形成机理;上部地壳存在双向大型推覆断裂,推测其被推覆体主体是古亚洲洋沉积地层即C-P系海相地层.这些认识为中国东北地区探查晚古生代海相地层、研究东北亚地壳结构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建民杨宝俊李占林于春玲江才君李鹏曹来圣陈智
基于DMFF-Net的地震随机噪声压制新技术
2022年
地震勘探是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物探方法之一.由于采集条件的限制,地震记录中通常混杂有大量的随机噪声,导致勘探资料普遍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较低,这严重影响有效信号辨识的精度,为后续反演、解释等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此外,地震勘探随机噪声通常具有非平稳、非高斯和与信号存在频带混叠等复杂特性,导致传统方法在处理复杂勘探记录时,消噪性能可能发生退化.针对复杂勘探随机噪声消减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层多尺度特征融合去噪网络(Double-layer 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 Denoising Network,DMFF-Net).该网络具有多尺度网络结构,利用多分支模块提取勘探数据不同尺度和不同分支的潜在特征,提升网络对于勘探记录复杂特征的学习能力.同时,采用跳跃连接实现浅层和深层信息的融合,提升网络对微弱信号的恢复能力.模拟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传统地震勘探资料消噪方法而言,DMFF-Net可以更加有效地压制随机噪声,完整恢复有效信号,显著提升地震资料信噪比,在信号保幅性和微弱信号恢复能力方面更具优势.
钟铁钟铁卢绍平董新桐李月李月
关键词:地震勘探低信噪比卷积神经网络随机噪声
深层地震资料采集的若干问题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着重叙述检波器组合效应、最大炮检距的选择、深反射层的共反射点离散效应等项技术和问题。另外讨论了比较理想的深层资料采集方法。
杨宝俊刘财王功先杨有发王晓春勾永锋孙树森
关键词:地震勘探地震
全文增补中
小波变换及其在薄储层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5
1995年
本文详细研究了小波变换的定义及小波变换的特性,并就其特性与傅里叶变换性质的区别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们选择了零通小波变换用于薄储层的识别,计算了小坡变换对Sine函数的分解和用小波重构原始记录。文中给出了不同模型下的合成记录及其分解围,推断出用相位个数的增加来判别薄层存在的标准及用这种方法所能分辨的地层厚度为λ/6。小波变换分解法同时也可以识别多薄层组合的存在。
刘财张海江杨宝俊
关键词:小波变换多尺度储集层模式识别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