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俊
- 作品数:168 被引量:1,463H指数:2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土资源部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地质流体活动的形变场响应研究进展
- 地球内部流体储层的体积变化可以直接导致地球介质的变形。通过地表形变场的研究可以实现对地球内部储集体的动态监测,同时,还可以获取储层的有关性质。本文综述了当前利用地表形变测量研究石油开采诱发地震响应、地热开采导致陆地下沉、...
- 张慧杨宝俊
- 关键词:储集体地表形变储层压力
- 文献传递
- 微动信号的性质及其在地质结构勘察中的应用
- <正>微动信号的性质是微动理论的基础,为研究微动信号的性质,进行了野外观测。观测方式是十字排列,东西向与南北向两条测线各布设12道591型检波器,在十字排列附近对称地布设4台CDJ-6型检波器。记录时间每次10min。资...
- 刘财周辉渠广学杨宝俊
- 文献传递
- 地球物理与东北亚矿产资源的潜力
- 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与腾飞的前夜,然而重要矿产资源却十分短缺.近年来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方针,以促进迅速建立起我国东部重要金属矿产资源的战略后备基地已迫在眉捷.
为此,我国必须抓住时机在大力利用世界资源...
- 刘财滕吉文杨宝俊韩立国
- 关键词:东北亚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找矿勘探深部找矿
- 文献传递
- 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场模拟与特征被引量:29
- 2007年
- 通过引入记忆变量,可以避免粘弹性应力-应变关系中的褶积运算,使波场数值模拟易于实现.通过伪谱法对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的qP波、qS波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速度各向异性和衰减各向异性.衰减各向异性要比速度各向异性更为显著,并且qS波比qP波的衰减各向异性明显.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粘弹性对波的影响主要在于波的衰减,各向异性主要影响波前面形状.
- 郭智奇刘财杨宝俊刘洋王典
- 关键词:伪谱法波场数值模拟
- 新莫霍成因初探
- <正>大约从3.6 Ga至570 Ma的3 Ga的地质作用,在地球上部产生古老的地壳底即古莫霍。100 Ma前的地球状态与变化过程是形成新莫霍的基础即形成背景。现在测得的莫霍是稳定地壳底的结果,即100 Ma之后的某一地...
- 杨宝俊刘财唐大义韩文明何敏
- 文献传递
- 黏弹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反射与透射问题分析被引量:20
- 2007年
- 黏弹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不均匀波,其反射、透射模式不仅与介质分界面两侧速度对比有关,还与品质因子Q的对比有关.用伪谱技术模拟黏弹各向异性介质分界面上波的反射、透射,并与弹性各向异性介质、黏弹各向同性介质和弹性各向同性介质的模拟结果做比较.计算平面波的反射、透射系数,分析介质的黏弹性和各向异性对反射、透射系数的影响.数值模拟了一个三层介质模型中的波场,分析两个分界面上产生的反射波的特征.黏弹各向异性介质中,qS波比qP波衰减程度大.
- 刘财郭智奇杨宝俊王晓欢冯晅
- 关键词:伪谱法波场数值模拟
- 特殊处理在中美西藏INDEPTH-1项目中的应用
- 本文所述特殊处理包括瞬时频率、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速度。具体作法:根据常规处理剖面选择主喜马拉雅逆冲带(简称MHT,国内常称为滑脱带)和Moho面比较清晰的反射段来深入研究它们的性质。选择位置分别是主喜马拉雅逆冲带为...
- 李明杨宝俊赵文津李守林
- 关键词:地壳密度下地壳拆沉作用CDP
- 文献传递
- 回折波CT成像及其应用
- 1995年
- 本文评述在研究岩石圈结构时,根据已往采用广角反射波和折射波的信息进行正反演的方法来研究岩石圈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对那种成层性比较发育的地区效果比较好,而对于花岗岩地区或成层性不好的地区,这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这样我们运用了回折波时间场和回折波CT成像方法相结合的系统来研究地下介质的速度结构,这种方法精度高,简单易行.并且把这种方法与以往用的正反演解释方法相比较,二者结果一致.
- 刘财周辉董世学杨宝俊
- 关键词:CT线性化成像地震勘探
- 中国东部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52
- 2005年
- 综合利用 7条地学断面 (GGT)资料研究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附近的壳幔地球物理特征模式 .分析了形成上述地球物理特征的 3种因素 :东亚大陆边缘周边三大板块运动、地幔流运动和地幔热柱 .对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结果表明 ,壳幔物质密度不均匀和莫霍界面起伏造成该带的重力异常 .地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产生了该重力梯级带系列地球物理特征 .最后 ,探讨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成因机制 ,提出了以“挤”、“涌”为动力的“三结点模型” .
- 杨宝俊刘万崧王喜臣李勤学王建民赵雪平李瑞磊
-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9
- 2001年
- 合成地震记录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地震地质层位的准确标定。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套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①利用VSP资料能准确地反映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的优点,进行漂移校正,以提高深-时转换的精度;②利用密度测井资料与声波时差曲线联合计算反射系数序列,以提高反射系数序列的精度;③利用分时窗提取子波技术,解决长期以来合成地震记录中存在的子波问题。将此方法用于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在提高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吻合度和分辨率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冯晅刘财杨宝俊张凤琴崔凤林李勤学
- 关键词:合成地震记录地震子波子波提取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