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林

作品数:103 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农业科学
  • 6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3篇水稻
  • 22篇稻瘟
  • 20篇稻瘟病
  • 20篇瘟病
  • 16篇抗性
  • 12篇病菌
  • 10篇稻瘟病菌
  • 9篇稻曲病
  • 9篇枯病
  • 8篇生理小种
  • 8篇小种
  • 8篇基因
  • 8篇二化螟
  • 7篇虫害
  • 6篇褐飞虱
  • 6篇飞虱
  • 6篇病虫
  • 5篇纹枯病
  • 5篇害虫
  • 5篇防效

机构

  • 100篇湖北省农业科...
  • 11篇华中农业大学
  • 7篇新乡医学院
  • 3篇长江大学
  • 3篇湖北工业大学
  • 2篇孝感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咸宁市农业科...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远安县农业局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作者

  • 103篇杨小林
  • 80篇张舒
  • 71篇吕亮
  • 52篇常向前
  • 31篇袁斌
  • 26篇陈其志
  • 18篇喻大昭
  • 15篇张佑宏
  • 7篇许兵红
  • 6篇孙斐
  • 4篇贾尚智
  • 4篇闵彩云
  • 4篇曾凡松
  • 3篇殷得所
  • 2篇戚华雄
  • 2篇黄薇
  • 2篇余柳青
  • 2篇杨立军
  • 2篇杨新笋
  • 2篇陈在佴

传媒

  • 44篇湖北农业科学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茶业通报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农药
  • 1篇茶叶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Agricu...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华中昆虫研究
  • 1篇华中三省(湖...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3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化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掌握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的致病型分化和变异动态,采集湖北省水稻种植区白叶枯病样品分离白叶枯病菌,用含不同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近等单基因系IRBB2、IRBB3、IRBB5、IRBB13、IRBB14和IR24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剪叶接种,根据寄主和分离菌株的互作反应检测病菌的致病型分化。鉴定结果表明,在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的致病型R9(SSSSSS)占鉴定菌株的46.2%,还有Unknown类型的菌株占38.5%。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湖北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主要致病型由R4变成了R9,且出现了以前没有的R8(SSRSSS)类型和Unknown类型。同时,鉴定了Xa7和Xa23介导的湖北省白叶枯病菌的抗性,Xa7有2个分离菌株可以克服其抗性,而Xa23能抗所有分离菌株,因此在湖北省可以利用这2个基因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
袁斌刘友梅黄薇张舒吕亮常向前杨小林
关键词:水稻ORYZAE致病型
湖北省黄连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鉴定湖北省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炭疽病致病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研制有效的防治药剂,于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采集病斑叶片,利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真菌12株。其中EsH2和EsH6接种离体叶片能够产生典型病斑。经形态学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明确致病菌株均属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复合群。对菌株EsH2和EsH6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统计不同培养基或光照条件下生长速率,并且测定了常用的5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EsH2、EsH6分别在绿豆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供试菌株缺乏光照情况下生长显著减慢,5种供试药剂中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和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中浓度较小,抑菌相关性较好。
王佐乾潘竹青张舒游景茂王友平杨小林
关键词:炭疽病系统发育分析生物学特性杀菌剂
特早生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被引量:4
2002年
以劲峰、福安 2号 (坦洋菜茶 )的自然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 ,经系统选择、无性繁殖育成的 87-1、87-4等茶树新品种。经多年的品比及区域性试种 ,一芽一叶期分别比 CK(福鼎大白茶种 )种早 1 1~ 3 d;87-1产量比 CK增产 3 0 .5 4% ;制绿茶条索紧细显毫 ,汤色嫩绿明亮 。
闵彩云贾尚智杨小林曹绪勇汪祖鑫
关键词:选育农艺性状抗性
湖北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8个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小种接种鉴定72个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能够同时抗这8个菌株的仅有鄂粳优775;能抗其中7个菌株的仅有广两优476;能抗其中6个菌株的有5个品种;14个品种能抗其中的5个菌株;9个品种能抗其中的4个菌株;还有33个品种只能抗其中的2~3个菌株;甚至有两个品种对所有菌株都感病。8个鉴定菌株表现的致病性差异大,Fu J的致病性最强,仅鄂粳优775一个品种对其有抗性;YN1也有很强的致病力,仅两个品种表现对其有抗性;16个品种表现对Sc Yc-6有抗性;其他菌株都有50%以上的品种表现出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普遍对白叶枯菌病的抗性不好,尤其是对Fu J和YN1菌株缺乏抗性,这种状况导致水稻白叶枯病构成了湖北省水稻生产的潜在威胁,也是近两年湖北部分地区白叶枯病成片发生,造成水稻绝收的主因。
袁斌张舒吕亮常向前杨小林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抗病品种
水稻播种期与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关系初探被引量:6
2009年
以两系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为对象,初步探讨了水稻播种期与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曲病和纹枯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播种期与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曲病发生关系较密切,与稻纹枯病发生的关系不密切,播种期以5月16日前后最佳。
张舒陈其志方锡文邹春华郭茂禄洪开明许本元吕亮常向前杨小林
关键词:水稻播种期病虫害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张舒张巧玲陈小山贾贞标上官清河吕亮常向前杨小林陈其志
关键词:水稻栽培方式稻曲病纹枯病二化螟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不同虫态的耐热性比较研究
温度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是昆虫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必要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研究温度胁迫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热点之一.本研究...
吕亮常向前张舒杨小林袁斌
关键词:耐热性
几种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剂的药效比较试验
2009年
对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几种主要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甲维盐WG、25%阿克泰WG、25%飞电WP及80%氟虫腈WG对褐飞虱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性好。另外,25%优乐得WP对褐飞虱的药效慢,但持效性好。40%丙溴磷EC、25%吡虫啉WP及48%毒死蜱EC防治褐飞虱的效果相对较差。
吕亮陈其志张舒常向前杨小林
关键词:褐飞虱药剂药效
湖北省稻瘟病菌株生理小种的测定及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稻瘟病菌研究是探索变异稻瘟病发生规律和确定防治策略的基础性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02~2003年测定了53个单孢菌株致病类型,测定出湖北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为5群27个小种,生理小种群多为籼型小种群,其中以ZA群为主,并分析了各生理小种在地区、寄主品种上的分布情况。
吕亮陈其志杨小林张舒马勇胡道春郭宝佳
关键词:稻瘟病生理小种稻瘟病菌品种抗性
湖北水稻蛀秆螟虫越冬情况调查被引量:8
2018年
水稻蛀秆螟虫是生产上的一类重要害虫。为了明确湖北省水稻蛀秆螟虫的种群发生现状和幼虫越冬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2013年至2016年连续调查研究了武穴、崇阳、广水、曾都、公安和远安等地螟虫的越冬生物学。对蛀秆螟虫越冬生物学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湖北省田间蛀秆螟虫发生种类为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未见有褐边螟和台湾稻螟等。其中,二化螟为田间发生优势种群;三化螟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发生;大螟亦有一定程度地发生,并有加重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和关注。这几种螟虫均以高龄老熟幼虫在稻茬中越冬,且在虫龄分布、越冬部位和头部朝向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趋性,可能与其耐寒性、地区气候和栽培制度等有关。并对螟虫发生现状与栽培制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吕亮常向前杨小林袁斌张舒
关键词:越冬生物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