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嵩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机械工程
  • 8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3篇压电泵
  • 11篇无阀压电泵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值模拟
  • 4篇射流
  • 3篇压电微泵
  • 3篇优化设计
  • 3篇流阻特性
  • 2篇压电振子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法
  • 2篇正交
  • 2篇无阀压电微泵
  • 2篇流阻系数
  • 2篇合成射流
  • 2篇附壁效应
  • 1篇倒角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动网格
  • 1篇对数螺旋线

机构

  • 19篇江苏大学
  • 1篇苏州阀医生流...
  • 1篇上海凯泉泵业...

作者

  • 19篇杨嵩
  • 17篇何秀华
  • 7篇邓志丹
  • 6篇邓许连
  • 5篇张睿
  • 4篇蒋权英
  • 3篇蔡盛川
  • 3篇韦丹丹
  • 3篇毕雨时
  • 2篇刘栋
  • 2篇朱学斌
  • 2篇李富
  • 1篇袁寿其
  • 1篇王健
  • 1篇禚洪彩
  • 1篇禚虹彩

传媒

  • 6篇排灌机械工程...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排灌机械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液压与气动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合成射流压电微泵关键结构参数确定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为增大无阀微泵流量,改进合成射流微泵设计方法,设计一种基于合成射流压电激励器的微泵结构,并提出关键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在合成射流激励器流场模拟结果基础上,绘制其轴线上的轴向瞬时速度变化曲线以及出口横截面上的轴向速度分布曲线,利用轴线上轴向速度稳定点以及出口横截面上轴向速度分布曲线的零点确定最佳泵腔高度和出口直径.对所选用的合成射流激励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微泵结构的最佳泵腔高度为7 mm,最佳出口直径为1.78 mm.在零背压下,当雷诺数为225、频率为100 Hz时,该合成射流微泵流量可达32.1 m L/min.数值仿真与实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该类微泵在大流量且连续稳定出流性能下的关键结构尺寸.
何秀华张习同杨嵩邓志丹
关键词:压电微泵合成射流结构参数数值模拟
“V”型管无阀压电泵用双压电复合振子的振动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该文介绍了"V"型管无阀压电泵及其所采用的振子的结构。通过建立双压电复合振子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基底材料以及结构参数对双压电复合振子的振幅以及谐振频率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为"V"型管无阀压电泵的优化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睿何秀华蒋权英杨嵩邓许连
关键词:压电泵压电振子
基于合成射流的无阀压电泵性能被引量:1
2015年
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连续出流的大流量无阀压电泵,该泵基于合成射流原理,其输出流量大于泵腔体积变化量.为了分析微泵流动特性及内部流场,建立其三维模型并采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泵腔高度、进口直径和出口直径是影响该泵性能的3个主要因素;进出口间距和泵腔直径对流量的影响较小;在一定速度范围内,对空气和水2种介质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较小速度范围内2种介质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在较大速度范围内二者相差较小.进口直径为2 mm,出口直径为1 mm,泵腔高度为3 mm,频率f=100 Hz,喷口最大雷诺数Re=750时,流量为24 m L/s,容积变形量为1.12.
何秀华朱学斌杨嵩邓志丹
关键词:合成射流无阀压电泵
无阀压电微泵用平面锥管内部流动附壁效应
2015年
为研究锥管内流体流动中产生的附壁效应对其流阻系数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平面锥管内部流动附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诺数Re在300~3000,锥管角度在5~40°时,扩散方向流动可以分为3种状态,即稳定状态、附壁状态和射流状态.锥管角度为10~35°时,锥管内流动易于发生附壁效应.Re在300~1 200时,稳定状态扩散流阻系数随着扩散角的增大迅速降低;附壁状态扩散流阻系数随着扩散角的增大缓慢增大;射流状态扩散流阻系数随着扩散角的增大而缓慢降低.Re在1 800~3 000时,附壁状态扩散流阻系数在锥管角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流阻系数比在稳定状态和射流状态下基本不变,在附壁状态下随着扩散角的增大迅速减小.
何秀华朱学斌杨嵩邓志丹
关键词:附壁效应流阻系数数值模拟
附壁射流无阀压电微泵的多场耦合模拟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研究在多场耦合影响下的压电微泵的输出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以附壁射流无阀压电微泵为对象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对压电泵的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大,压电泵的流量和背压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电压为200 V,频率为62.5 Hz时,压电泵的流量和背压都达到最大,分别为0.703 mL/min和0.672 kPa;提取压电振子的位移分布和压电泵瞬时流量的数据,显示压电泵的出口瞬时流量滞后于瞬时电压的原因是耦合作用的影响;随着喉部高度H的增大,压电泵的流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电压为200 V,频率为50.0 Hz,喉部高度H=0.4 mm时流量达到最大,为4.023 mL/min;结合压电振子的最大位移曲线和压电泵内部流场的速度矢量图分析,表明压电振子的最大振幅决定于从泵腔泵出的总流量,而内流场形成的旋涡尺寸和位置决定了进口管和出口管之间流量的分配.
何秀华杨航杨嵩
关键词:无阀压电微泵附壁射流多场耦合
无阀压电泵用平面锥管的非稳态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CFX软件在不同Womersley数(Wo)下对锥角为5°和10°的平面锥管的非稳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目的在于获得非稳态条件下影响无阀压电泵用平面锥管流动特性的因素。锥管进口设为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压力边界条件,压力幅值分别取0.5、1和5kPa。结果表明:流量变化滞后于压力变化,且Wo越大,压力幅值越小,相位差越大;净流量随压力幅值和锥角的增大而增大;锥管扩散方向和收缩方向的压力损失系数随Wo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力幅值和锥角的增大而减小;低Wo下,压力幅值越大,微泵的整流效率越高,高Wo下,压力幅值越小,整流效率越高;非稳态流动产生的旋涡对无阀压电泵的输出性能有重要影响。
何秀华蔡盛川邓志丹杨嵩韦丹丹
关键词:无阀压电泵数值模拟
叶片包角对离心泵水力性能及磨损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22年
基于CFD-DEM耦合方法计算离心泵内固液两相的流动及过流部件的磨损,研究不同叶片包角时叶轮的平均磨损率、液相的速度分布、颗粒的运动、颗粒与壁面的接触次数和接触力.研究表明:随着包角的增大,扬程、效率和平均磨损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包角为110°时,颗粒与壁面的接触力和接触次数最大,导致磨损最为严重,磨损严重区域在吸力面中间与前盖板的交界处;包角从90°增大到110°时,颗粒与过流部件壁面之间的接触次数逐渐增多,接触力逐渐增大,增大了离心泵磨损程度;包角从110°增大到160°时,聚集在吸力面中间位置的低速颗粒逐渐减少,导致颗粒与过流部件壁面之间的接触次数逐渐减少,接触力逐渐减小,从而减小了磨损严重的区域,减轻了离心泵磨损程度.
刘栋黄凯倪子建杨嵩尤保健
关键词:离心泵磨损固液两相流叶片包角
V型无阀压电泵的流场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简述了V型无阀压电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其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泵的平均流量方程和效率公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V型无阀压电泵的简化模型,通过对V型无阀压电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供给状态与泵送状态下的压力云图与速度矢量图。通过与并联扩散管压电泵在不同进出口压差下的压力损失系数比进行比较发现其变化规律的一致性,且V型无阀压电泵压力损失系数比的曲线平直上升,说明V型无阀压电泵比并联扩散管压电泵的流动稳定性好,从而验证了V型无阀压电泵的可靠性。
何秀华张睿杨嵩邓许连蒋权英
关键词:无阀压电泵有限元法
“V”型无阀压电泵的流阻特性被引量:5
2009年
基于扩散/渐缩管流动特性,提出一种用于无阀压电泵的"V"型管,以满足微型全分析系统等应用需求。阐述了"V"型无阀压电泵的结构,对"V"型无阀压电泵内的流阻特性进行理论分析。通过采用有限元法对"V"型管进行模拟计算,研究"V"型管的结构参数对其流阻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V"型管的分流角、扩散角以及进口宽度对其流阻特性影响较大,"V"型管的长度对其流阻特性影响较小;较大的"V"型管深度有利于提高泵的效率。
何秀华张睿杨嵩邓许连
关键词:压电泵流阻特性有限元法
涡旋阀压电泵内部空化流动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设计了一涡旋阀压电泵,采用动网格模型对其进行数值分析.首先对涡旋阀压电内部流场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到了不同时期压电泵内的速度和静压分布图,有效地将压电振子的动态特征和流体的运动特征进行了间接流固耦合分析,验证了动网格模型在研究压电泵运动边界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了驱动频率,压电振子振幅,泵腔高度对涡旋阀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发现驱动频率越小,压电振子振幅越大,出口体积流量越大,泵腔高度约为250μm,出口流量达到最大值.此外,还分别对涡旋阀和涡旋阀压电泵进行了空化模拟,得到了空化时涡旋阀内和不同时刻泵腔中的气液分布,为有效预测压电泵腔内空化,抑制空化现象提供了一定依据.
何秀华邓许连杨嵩毕雨时蒋权英
关键词:压电泵空化动网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