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庆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6篇肾肿瘤
  • 5篇细胞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肾癌
  • 2篇肾脏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细胞癌
  • 2篇免疫
  • 2篇恶性
  • 1篇蛋白
  • 1篇新辅助治疗
  • 1篇性病
  • 1篇学科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杨庆
  • 9篇姚欣
  • 5篇刘素香
  • 5篇张艳辉
  • 3篇刁磊
  • 3篇崔巍
  • 3篇刘岩雪
  • 2篇李春香
  • 2篇陈旭升
  • 2篇杜君
  • 1篇应国光
  • 1篇王亚非
  • 1篇多健
  • 1篇谷峰
  • 1篇庞青松
  • 1篇郑建华
  • 1篇张翼鷟
  • 1篇张宁
  • 1篇付丽
  • 1篇李文良

传媒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年和中老年肾脏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青年和中老年肾脏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7年收治的83例青年(≤40岁)与703例中老年(〉40岁)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青年女性患者首发症状中腹痛(12/27,44.4%)和肿块(2/27,7.4%)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154/703,21.9%和154/703,1.3%),均P〈0.05。青年组透明细胞癌(47/83,56.6%)发生率低于中老年组(501/703,71.3%),P〈0.05,以青年男性(31/56,55.4%)显著。青年组乳头状肾癌(21/83,25.3%)发生率较中老年组患者(118/703,16.8%)有升高趋势(P=0.054),其中青年男性(17/56,30.4%)显著(P:0.011);与中老年组患者(12/703,1.7%)相比,青年组其他类型肿瘤(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等)所占比例(6/83,7.2%)明显增高(P〈0.05),以青年女性(4/27,14.8%)显著;青年男性组肿瘤≤4cm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24/56,42.9%与173/703,24.6%);〉7cm比例(12/56,21.4%)则低于中老年组(295/703,42.0%),均P〈0.05。青年组5年生存率为91.6%(76/83),中老年组为80.9%(669/7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老年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相比,青年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青年女性患者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较差;而青年男性乳头状肾癌、小肾癌比例较高,预后较好。提示应加强对青年人群特别是对青年女性的肾肿瘤普查。
张艳辉杨庆崔巍刘素香姚欣
关键词:肾肿瘤青年病理
疑难病例析评 第210例 孤立肾局部晚期中央型肾癌-舒尼替尼新辅助治疗-肾部分切除术被引量:7
2010年
病历摘要 患者女,60岁.1991年行右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Ⅱ级.术后随访5年未见异常,之后患者未坚持复查.2008年4月于外院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左肾中上极肿物,直径约5.5 cm",未见转移癌及全身其他器官肿瘤,遂于2008年6月入我院治疗.
李春香姚欣杨庆陈旭升刁磊
关键词:新辅助治疗肾部分切除术舒尼替尼局部晚期中央型孤立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与肾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肾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肾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肾乳头状癌中VEGFR-1、VEGFR-2和VEGFR-3阳性率分别为82.9%(68/82)、63.4%(52/82)和34.1%(28/82),PCNA的阳性率为67.1%(55/82).VEGFR-1的表达与肾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VEGFR-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O.016)、组织学分级(P=0.034)和远处转移(P=0.002)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28)、淋巴结转移(P=0.010)和远处转移(P=0.018)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PCNA的表达仅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1),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VEGFR-2和VEGFR-3在死亡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0.380,P=0.021).结论 VEGFR-2和VEGFR-3均可作为判断肾乳头状癌预后的指标.VEGFR-3过表达是肾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预后指标,而VEGFR-2可以预测肾乳头状癌血行转移.
张艳辉刁磊杨庆多健刘岩雪刘素香姚欣
关键词:肾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微阵列分析
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CD34和CD31在不同亚型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及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R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34和CD31在149例RCC组织(肾透明细胞癌76例,肾乳头状癌42例,肾嫌色细胞癌31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和肾乳头状癌组织中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128.04±46.44、48.55±14.09和38.12±10.98,CD31标记的MVD分别为98.35±55.05、30.70±17.72和21.604-9.38,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D34标记的MVD和CD31标记的MVD均明显高于肾非透明细胞癌组织(均P〈0.01)。在肾嫌色细胞癌和肾乳头状癌组织中,CD34标记的MVD均明显高于CD31标记的MVD(均P〈0.01)。CD34和CD31标记的MVD均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CD34=-0.618,P〈0.01;rCD31=-0.442,P〈0.01),也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CD34=-0.283,P〈0.05;rCD31=-0.256,P〈0.05),其中CD34的相关性较强;但与肾非透明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CD34和CD31均能清晰地、选择性地显示RCC的MVD,但CD34比CD31更敏感。肾透明细胞癌的MVD显著高于肾非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的MVD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肾非透明细胞癌的MVD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并无相关性。
张艳辉杨庆崔巍刘岩雪刘素香姚欣
关键词:肾肿瘤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学
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分析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的2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影像学未见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免疫治疗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根活性肾切除术后接受IFNα-2a治疗的70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1.4%;接受LAK细胞治疗的10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5%和89.9%;而术后未接受任何治疗的11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1%和76.5%,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免疫治疗为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治疗可作为肾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国内肾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郑建华杜君陈旭升杨庆张艳辉姚欣
关键词:肾肿瘤根治性肾切除术免疫治疗预后
超声造影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提高小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4 cm肾肿瘤住院患者超声造影(CEUS)、增强CT(CECT)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EUS和CECT对≤4 cm肾肿瘤判断情况,比较超声造影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方式,以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将4例肾良性肿瘤误诊为肾癌,漏诊1例肾癌病例,5例不确诊;CECT将5例肾良性肿瘤误诊为肾癌,同样漏诊1例肾癌病例,14例不确诊。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71.43%、88.89%、93.10%、71.43%,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3%、64.29%、77.78%、90.38%、45.00%。CEUS和CECT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方式比较58例肾恶性肿瘤中19例表现为快进快出,31例表现为快进慢出,3例表现为同进同出,5例表现为慢进慢出;14例肾良性肿瘤中1例表现为快进快出,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4例表现为同进同出,6例表现为慢进慢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可对肿瘤内微血管形态进行描述且具有特殊的增强方式,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减少了诊断的不确定性,与CECT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判断比较,超声造影优于增强CT,为我们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李春香姚欣李秀英徐勇杨庆叶兆祥
关键词:肾肿瘤超声造影
不同肾癌亚型组织中c—kit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肾癌组织中c-kit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37例透明细胞癌、82例乳头状癌、51例嫌色细胞癌标本中c-kit蛋白和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嫌色细胞癌中c-kit强阳性表达率为94.1%(48/51),明显高于透明细胞癌的16.1%(22/137)及乳头状癌的28.1%(2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it强阳性表达仅与嫌色细胞癌分期有关(P=0.038);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中PCNA表达与分级关系密切(P=0.043,P=0.011),而与嫌色细胞癌分级无关. 结论 嫌色细胞癌中c-kit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肾癌亚型,且与肿瘤局部进展关系密切.不同亚型间c-kit表达差异有助于肾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指导晚期肾癌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
姚欣张艳辉刁磊杨庆崔巍多键刘岩雪刘素香
关键词:肾癌免疫组化增殖细胞核抗原
1例髓细胞肉瘤/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上腺占位的多学科诊疗
2013年
髓系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伴随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作为AML复发时的首要表现。本科2010年11月收治1例患者以睾丸髓系肉瘤起病,1个月后进展为标准的AML。该患者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骨髓达完全缓解,但移植后5个月出现右肾上腺占位。综合了影像科、PET-CT室、放疗科、泌尿肿瘤科的诊治意见,给该患者行右肾上腺射波刀放疗。随访至2013年3月,该患者无论骨髓还是髓外均未再发现病灶。
王亚非李倩徐文贵肖建宇庞青松杨庆张翼鷟
关键词:髓系肉瘤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对1998年2月至2009年7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嫌色细胞癌的7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25~74)岁.均为单发肿瘤,左肾36例,右肾39例.比较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级、分期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生存关系.结果 肿瘤平均直径7.3(2.5~17.0)cm,大体切面以灰黄、灰红色为主(50/75例),肿瘤细胞多为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嫌色细胞和小圆形嗜酸细胞.T1N0M0 30例,T1N0M11例,T2N0M0 26例,T2N0M11例,T3N0M0 11例,T3N0M1 3例,T3N1M0 1例,T4N0M1 1例,T4N1M11例.依照Fuhrman分级系统,Ⅰ级3例,Ⅱ级24例,Ⅲ级46例,Ⅳ级2例.平均随访44(9~93)个月,死亡7例,其余均无瘤生存.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90.7%.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P=0.028)、TNM分期(P=0.000)和肿瘤侵袭、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可作为肾嫌色细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多数瘤体较大,预后较好;细胞核分级较高,不适用Fuhrman分级系统;TNM分期可作为肾嫌色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李春香陈旭升刘素香杨庆姚欣
关键词:肾肿瘤肾嫌色细胞癌病理预后
肾上腺巨大淋巴结增生Castleman病1例及其核磁成像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腹膜后肾上腺的Castleman病罕见,且常被误诊为其他肾上腺原发性肿瘤.本院接诊1例,报告如下.
齐立锋杜君杨庆姚欣
关键词:CASTLEMAN病巨大淋巴结增生肾上腺成像特征核磁原发性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