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116 H指数:6 供职机构: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unt-Hess分级Ⅲ-V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早中期手术体会 2011年 目的总结Hunt&Hess分级Ⅲ-V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早中期显微手术夹闭的疗效,并探讨其积极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入院,且手术前Hunt&Hess分级Ⅲ--V级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瘤手术夹闭,脑压高者同时去骨瓣减压(0~12d),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结果随访出院后3月,35例患者(76%)预后良好(mRS 0~3分)并返院行颅骨修补术,7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结论 Hunt&Hess分级Ⅲ~V级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积极手术夹闭动脉瘤并去骨瓣减压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文远超 王飞 冉启山 耿世经 李航 杨开华关键词: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手术 去骨瓣减压 儿童期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早期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期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性期的确诊方式、显微外科治疗时机与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2013年收治的72例儿童(≤16岁)AVM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确诊率为48.6%(35/72),MRI确诊率78.3%(47/60)。对条件允许的56例患者行早期全脑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率为98.2%(55/56)。72例患者均在出血急性期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及针对性病灶切除术,70例患者术后围术期复查 DSA/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病灶切除率为91.4%,部分切除率为8.6%。围术期死亡2例,70例存活患者中60例(85.7%)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至6年,按照 GOS评定:5分55例,4分2例,3 分2例,2分1例。结论 DSA是儿童 AVM出血早期诊断主要的检查手段;急性期显微手术可降低出血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文远超 余云湖 冉启山 朱涛 张川 杨开华 王飞关键词:出血 显微外科 儿童期 肺癌放疗对心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07年 胡玉林 杨开华 张岩关键词:肺肿瘤 放射性心脏损伤 奥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108例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奥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的可行性。方法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3~11分的184例脑出血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预防用药,分组给予奥美拉唑或甲氰咪胍治疗,对比观察各自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108例使用奥美拉唑的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出血8例(7.41%),顽固性呃逆3例(2.78%);76例使用甲氰咪胍的患者中,出现消化道出血21例(27.63%),顽固性呃逆10例(13.16%)。结论早期使用奥美拉唑可有效预防脑出血后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呃逆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杨开华 王飞 冉启山 耿世经 文远超 李航关键词:奥美拉唑 脑出血 消化道出血 顽固性呃逆 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采用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72例患者开颅手术中应用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其中颅脑损伤手术行去骨瓣减压术35例,高血压脑出血脑疝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9例,脑膜瘤切除术3例,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1例,共58例均取颞浅筋膜硬脑膜修补。Chiari畸形行后颅凹减压13例,11例取项筋膜修补硬脑膜,2例取股内侧阔筋膜修补。1例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合并小脑半球动静脉畸行动脉瘤夹闭术及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手术中取股内侧阔筋膜修补。结果皮瓣下积液2例(2.78%),其中外伤患者1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均未给予特殊处理3个月后复查消失,早期癫痫3例(4.17%),其中外伤2例、高血压脑出血1例,晚期癫痫2例(2.78%),均为外伤患者。未出现脑脊液切口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修补术后3~6个月,27例行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分离皮瓣与硬脑膜时均较顺利,颞筋膜与颞肌及帽状腱膜有轻度粘连,少量血管增生。9例患者硬脑膜切小口观察,2例发现脑组织与修补的颞筋膜粘连。结论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恢复了头皮的基本结构层次,减少了硬脑膜缺损的并发症,自体筋膜取材容易,根据手术的不同选取不同部位的自体筋膜,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手术的需要。减少医疗成本和患者经济负担。 冉启山 王飞 耿世经 文远超 李航 杨开华关键词:颞深筋膜 阔筋膜 硬脑膜 CHIARI畸形 兔自体脑血管搭桥模型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可行的兔脑血管搭桥模型,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组,各8只。4组分别给予仅行麻醉及解剖术不行血管搭桥,自体面动、静脉吻合后4、8、12周行面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建模前,成功建模后1、2、3个月由另2名实验员评估动物活动能力,脑血管造影评估血管情况。结果各组均成功建模,兔均存活,与A组比较,B、C、D组活动能力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均逐步恢复,在术后第3个月,A、D组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面动脉-颈内动脉搭桥后,各观察时间点复查造影显示B、C、D组均较A组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D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全脑血管均通畅。结论采用动物面动脉-颈内动脉搭桥具有成功率高、稳定可行的特点,是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和干预的较理想模型。 文朋 王飞 李航 余云湖 文远超 杨开华 王正仕关键词:脑血管重建术 面动脉 颈内动脉 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2月69例基底节区和小脑半球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经ICP监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CP的动态变化分为〈20 mm Hg(1 mm Hg=0.133 k Pa)、20-35 mm Hg、〉35 mm Hg 3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CP〈20 mm Hg者预后生存质量好,良好率76.5%,而ICP值介于20-35 mm Hg者预后生存良好率56.5%,病死率4.4%,ICP〉35 mm Hg者病死率50.0%。3组患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62例,ICP(20±7)mm Hg,死亡7例,ICP(40±4)mm Hg,两组ICP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的患者,ICP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文远超 余云湖 王飞 冉启山 耿世经 李航 杨开华关键词:脑出血破入脑室 梗阻性脑积水 颅内压监测 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与生存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干预手段,从而提高临床中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治疗并确诊为颅脑损伤的患者150例,分析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并进行细菌培养,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脑损伤150例患者中有37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24.7%;患者高龄、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脑脊液漏、有无颅内置管引流、手术入路方式为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共检出55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33株占60.0%。结论根据医院颅脑损伤患者产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用相应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此预防颅内感染提高颅脑损伤治疗水平。 甘正凯 蒋其俊 王贵富 邓昭健 杨开华关键词: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 24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指动脉瘤瘤体直径≤3mm的动脉瘤,因其体积小,大多为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动脉瘤体积较小,易导致微导管难以到位,多需要辅助技术,给手术增加很大难度。我们用显微手术夹闭的方法治疗直径≤3mm的动脉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本院行显微手术夹闭的24例颅内微小动脉瘤回顾分析如下。 冉启山 余云湖 李航 杨开华 文远超 王飞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微小动脉瘤 BMSCs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究BMSCs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Ch ABC)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股骨、胫骨骨髓分离培养鉴定出MSCs,对贴壁培养的BMSCs进行神经诱导培养。取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00~260 g,利用大鼠T10脊髓半横断模型进行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制备完成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MSCs组(B组)、硫酸软骨霉素ABC注射组(C组)和硫酸软骨霉素ABC联合BMSCs移植组(D组),每组8只。伤后1~2周采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伤后2周取材行HE染色计算损伤区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BMSCs分化为功能性神经细胞的情况。结果:统计分析1~2周后四组大鼠的BBB评分情况,D组大鼠明显高于其余三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周后四组大鼠的损伤区面积,D组大鼠损伤区面积明显小于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荧光染色后对CSPG区域荧光强度的观察,四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P/GAP方面D组明显大于A、B、C三组,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MSCs联合硫酸软骨霉素ABC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余云湖 付晓红 杨开华 文远超 王飞关键词:BMSCS 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