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65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内镜超声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在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中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确诊的125例UC患者经白光内镜和EUS检查,其中51例行放大内镜检查。根据白光内镜黏膜形态、放大内镜腺开口进行分级,比较各分级下内镜超声测得的肠壁总厚度。结果白光内镜下判断UC炎症程度:重度16例、中度46例、轻度44例、缓解期19例,EUS测得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903±1.551)mm、(4.673±1.235)mm、(3.756±1.322)mm、(3.464±0.970)mm,除轻度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内镜下根据UC炎症程度分为,绒毛状结构(9例)、典型珊瑚礁状结构(9例)、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例)、规则腺开口(13例)、上皮微小缺损(6例)、小黄色斑(6例),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701±0.941)mm、(5.518±0.581)mm、(5.181±0.751)mm、(3.763±0.659)mm、(3.587±0.461)mm和(2.505±0.330)mm,除上皮微小缺损与规则腺开口、典型与重度珊瑚礁状结构和绒毛状结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评估黏膜深度,小黄色斑(6/6)、规则腺开口(10/13)多位于黏膜层,而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8)病变均浸润至固有肌层。结论EUS对判断UC炎症程度及浸润深度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达到辅助或替代放大内镜判断效果。 殷泙 杨振华 黄傲霜 史琲 毛燕关键词:结肠炎 溃疡性 内镜超声检查 放大内镜检查 窄波成像(NBI)技术在大肠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早期黏膜层(m)癌和癌前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安全、完整和根治性切除,这一观念彻底改变了传统对这类病变的处理方式。窄波成像(NBI)是一种潜在应用前途的新技术,该技术基于光学内镜中连续波长滤光... 黄傲霜 殷泙 史琲 仲敏 杨振华关键词:大肠肿瘤性病变 内镜诊断 微血管结构 文献传递 内镜成像技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影像检测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内镜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软件定量分析UC患者结肠黏膜变化。159例UC患者分为EUS组、NBI内镜组和AFI内镜组。EUS组评估炎症深度分UC-M、UC-SM、UC-SMdeep、UC-MP和UC-SE;NBI内镜组分析炎症程度的黏膜表面微血管类型(CP)改变分UC-CPI、UC-CPII、UC-CPIII和UC-CP0;AFI内镜组获取的RGB值进行荧光强度(G/R比值)分析。结果EUS组湿热证患者肠壁UC-M、UC-SM和UC-SMdeep厚于脾虚证患者;脾虚证患者肠壁UC-MP和UC-SE厚于湿热证患者(P<0.05)。NBI内镜组湿热证患者多见UC-CPII和UC-CPIII,脾虚证多见UC-CPI和UC-CP0(P<0.05)。AFI内镜组患者脾虚证R成分明显低于湿热证,脾虚证G成分明显高于湿热证;湿热证G/R比值明显低于脾虚证(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证与活动期(轻度)和缓解期之间及湿热证与活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殷泙 杨振华 黄傲霜 张仁岭 史琲 武和平 邹煜明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证 脾虚证 特殊内镜在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以胃黏膜固有腺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普通、染色和放大内镜(ME)诊断CAG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ME主要观察微血管或黏膜结构改变;窄波成像(NBI )技术利用血红蛋白对光吸收特点,判断黏... 黄傲霜 殷泙 史琲 仲敏 杨振华关键词:萎缩性胃炎 微创诊疗 染色内镜 放大内镜 文献传递 红藤棱莪方治疗湿热血瘀型反流食管炎的效果及对食管压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中医方剂联合西医基础疗法治疗湿热血瘀型反流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埃索美拉唑、枸缘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同时服用红藤棱莪方治疗,疗程8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食管压力测定结果、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反酸、烧心、脘腹胀闷、口渴少饮、便溏不爽、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舌苔、舌质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镜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内镜下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β、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8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西医组和西医组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下括约肌松弛率、下段蠕动波压力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高于西医组(P<0.05);两组患者下括约肌松弛率、下段蠕动波压力测定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的痊愈率3.51%、显效率59.65%、有效31.58%、无效5.26%,西医组的痊愈率1.72%、显效率43.10%、有效44.83%、无效10.34%,中西医组的疗效有效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方剂联合西医基础疗法治疗湿热血瘀型反流食管炎能更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食管下压力,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杨振华 曹会杰 黄傲霜 殷泙关键词:中医 反流性食管炎 细胞因子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8年 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免疫因素起有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对肿瘤发生、发展起有决定性作用。而肿瘤细胞通过自身适应性变化可改变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振华 季光关键词:细胞因子类 结直肠肿瘤 免疫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的胃镜及病理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35 2021年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的胃镜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8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CAG的347例患者,利用胃镜对黏膜萎缩范围和黏膜形态特征以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CAG中医各证型胃镜及病理结果的差异性,探讨与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结果:CAG各中医证型萎缩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闭合型萎缩为主。CAG中医证型在单纯萎缩、胆汁反流、平坦糜烂及隆起糜烂等黏膜形态特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血、肠化生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中医证型在萎缩程度、Hp感染率和异型增生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中医证型与内镜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微观辨证可以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以此提高CAG的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杨振华 孙波 黄傲霜 史琲 殷泙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中医辨证论治 消化内镜 应用内镜荧光强度分析法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特征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不同中医证型自发荧光成像(auto fluorescence imaging,AFI)内镜下荧光强度[绿/红(the ratio of green to red,G/R比值)]的特征,为UC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UC患者49例,根据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黏膜形态和G/R比值对大肠湿热组(19例)、脾胃气虚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21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脾胃气虚组和大肠湿热组G/R比值分别为(1.147±0.137)和(0.915±0.114),较健康对照组(1.227±0.137)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大肠湿热组G/R比值较脾胃气虚组更低(P<0.01)。大肠湿热组活动期内镜活动指数(endoscopic index,EI)以中度(11例)和重度(5例)为主;脾胃气虚组以缓解期(17例)和活动期EI轻度(7例)为主。活动期G/R比值小于缓解期(0.963vs1.220,P<0.01),且活动期EI轻、中、重度的G/R比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044、0.967和0.830(P<0.01)。结论 UC大肠湿热证的炎症程度高于脾胃气虚证。AFI能较好地反映UC的炎症程度。 杨振华 殷泙 黄傲霜 史琲 毛燕关键词:荧光强度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 超声内镜在结肠克罗恩病微观辨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归纳总结结肠克罗恩病临床内镜特征,探讨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依据临床特征及常规结肠镜检查结果拟诊为克罗恩病的病例,共50例,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辨证,并通过常规内镜、超声内镜对病变发生部位、黏膜形态、病变肠壁各层组织结构和回声改变进行观察,探讨超声内镜下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超声内镜对病变处观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黏膜下层的增厚程度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脾虚湿热证及气滞血瘀证内镜下炎症程度更加明显。[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在结肠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诊断方法。活动期以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多见,缓解期以脾虚痰湿型、脾肾阳虚型多见。 黄傲霜 史琲 郭圆 郑嘉岗 张仁岭 杨振华关键词:结肠克罗恩病 超声内镜 中医证型 大肠肿瘤EMR和ESD治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和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QOL)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黏膜层(m)癌的第一选择,为内镜治疗大肠肿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的完善和对大肠肿瘤的进一... 黄傲霜 史琲 仲敏 杨振华关键词:大肠肿瘤 内镜黏膜切除术 创面处理 术后残留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