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华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缺血再灌注损...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慢病毒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灌注
  • 1篇灌注损伤
  • 1篇肺缺血
  • 1篇肺缺血再灌注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江科
  • 2篇聂君
  • 2篇李劲松
  • 2篇王建军
  • 2篇杨振华
  • 1篇胡少勃
  • 1篇郑志坤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补体的激活和调节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后多时间点的补体及其调节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靶向补体抑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指导。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5只)和实验组(IR组,25只),实验组又分为再灌注后0、1、3、6和24h组(各5只)。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时间点取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补体C1qa、C2、C3、C4-2、C5以及调节因子C3ar1、C4bpa、Cfi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C1qa、C2和C4-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h达高峰;C3和C3ar1基因表达升高趋势一致,于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C5于再灌注后0~3h内表达无明显变化,其后表达升高并于6h达高峰;C4bpa和Cfi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补体系统的激活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早期经典途径参与补体激活,后期(6h后)旁路途径可能放大补体激活,补体调节因子在缺血再灌注后发挥代偿调节补体过度激活的作用。
聂君李劲松王建军江科郑志坤杨振华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补体补体激活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示踪标记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MSCs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代贴壁法获得骨髓MSCs,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体外诱导MSCs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采用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慢病毒载体感染培养的MSCs,比较细胞感染前后生物学特性.结果 原代贴壁筛选结合差异传代培养的MSCs表面标志阳性率分别为CD44 94.81%,CD90 99.53%,CD106 76.34%,MSCs在pH值稳定于7.2~7.4的环境可传20代.体外MSCs诱导分化后特异性染色显示脂质沉淀和骨结节,表达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特异基因.慢病毒载体可有效感染大鼠MSCs,加入聚凝胺感染效率达到80%,EGFP在MSCs感染后1个月仍持续表达.结论 骨髓MSCs可长期培养,具有良好的多向分化能力.携带EGFP基因慢病毒载体能高效感染MSCs,EGFP可作为MSCs体内研究的示踪标记.
聂君李劲松王建军胡少勃江科杨振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绿色荧光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