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新泉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然科学总论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薄壁
  • 3篇屏蔽套
  • 3篇超薄壁
  • 2篇旋压
  • 2篇有限元
  • 2篇薄壁筒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有限元
  • 1篇旋压成形
  • 1篇旋压过程
  • 1篇旋压技术
  • 1篇应力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胀形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塑性
  • 1篇塑性有限元
  • 1篇筒形件
  • 1篇镍基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王艳芬
  • 5篇李新和
  • 5篇杨新泉
  • 3篇邓锐
  • 3篇何巨
  • 1篇张怀亮

传媒

  • 1篇锻压技术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机械设计与研...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镍基合金薄壁筒胀形回弹率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镍基合金薄壁筒胀形回弹率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输入参数包括胀形温度、胀形压力、摩擦系数、薄壁筒与模具间隙等,模型的输出为薄壁筒中心截面平均回弹率。与传统回归拟合公式相比,该模型具有容错性好、通用性强等优点。该模型可以预测镍基合金薄壁筒在不同胀形工艺参数匹配下的回弹率,也可以用于优化胀形工艺参数。
李新和王艳芬杨新泉
关键词:神经网络薄壁筒胀形回弹率
薄壁筒形件旋压成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1年
主要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薄壁筒形件旋压理论研究和工艺技术的进展情况。介绍了薄壁筒形件的旋压方式、旋压过程中材料流动特征和力能参数、变量参数与加工精度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筒形件的可旋性和复合技术的应用;分析了超薄壁筒形件旋压加工的特点,得出超薄壁筒形件的成形加工与厚壁件相比主要成形特点有:材料流动的不稳定性、对工件与芯模间隙的敏感性以及对残余应力不均匀分布的敏感性。为了适应工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应着力开展薄壁件旋压过程中协调变形的理论研究,并逐步向综合智能化旋压方向发展,建立通用旋压件制造专家系统。
李新和杨新泉王艳芬
关键词:薄壁筒形件旋压技术
超薄壁屏蔽套热胀校形有限元模拟
2011年
应用MSC.Marc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法,对超薄壁屏蔽套热态气胀校形过程进行三维模拟仿真研究,分析温度、压力和屏蔽套与模具间的间隙对成形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温度为500℃、压力为2MPa、间隙为2mm时屏蔽套圆柱度最好,模拟结果为自主制造第三代核主泵屏蔽套选择安全合理的热态气胀校形工艺方案提供了支持。
李新和王艳芬杨新泉邓锐何巨
关键词:超薄壁屏蔽套有限元模拟
超薄壁大径厚比屏蔽套反旋模拟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建立了超薄壁大径厚比屏蔽套反旋工艺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力学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旋轮接触区金属的塑性流动场以及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从而为实际加工超薄壁大径厚比屏蔽套时提供理论指导。
李新和杨新泉王艳芬邓锐何巨
关键词:屏蔽套反旋弹塑性有限元应力
摩擦条件对超薄壁大径厚比屏蔽套旋压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建立了Hastelloy-C276材料超薄壁大径厚比屏蔽套的二维正旋仿真模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SC.MARC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旋轮与工件以及工件与芯模之间摩擦因数的变化对应力,应变和材料流动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在旋压过程中由于摩擦因数过大而引起的断裂现象,从而为大径厚比,超薄壁屏蔽套的制造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李新和邓锐张怀亮何巨王艳芬杨新泉
关键词:仿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