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洋

作品数:24 被引量:98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皮肤
  • 4篇黏膜
  • 4篇黏膜屏障
  • 4篇疗效
  • 3篇蛋白
  • 3篇再灌注
  • 3篇粘膜
  • 3篇粘膜屏障
  • 3篇手术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缺氧
  • 3篇缺氧诱导
  • 3篇连接蛋白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紧密连接蛋白
  • 3篇灌注
  • 3篇光动力
  • 3篇肠粘膜

机构

  • 2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4篇杨洋
  • 10篇鲁元刚
  • 9篇陈东风
  • 8篇杨亚东
  • 8篇王元元
  • 6篇李国灵
  • 5篇高扬
  • 4篇魏艳玲
  • 4篇陈东风
  • 2篇杨云川
  • 2篇伍津津
  • 2篇雷霞
  • 2篇石玉琦
  • 2篇寇慧玲
  • 2篇秦谦
  • 2篇王军
  • 2篇曾永芳
  • 2篇高杨
  • 1篇燕晓莉
  • 1篇苏承芬

传媒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胃肠病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粪菌移植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治疗硫酸葡聚糖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2只7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3只:对照组正常饮水,模型组饮用2%DSS 7 d,在第8天时换成不含DSS的灭菌纯净水饮用7 d,FMT预防组在饮用DSS建模的同时给予FMT灌胃处理,FMT治疗组在饮用7 d DSS模型建成后进行FMT灌胃处理7 d。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和疾病活动度,并收集每日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在第7、14天末分别处死10只小鼠,采集血液标本进行TNF-α和D-乳酸测量,留取结肠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 FMT治疗组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程度和结肠长度较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组显著改善(P<0.01)。FMT治疗组血清D-乳酸和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0.01)。透射电镜可见FMT治疗组结肠上皮的损害及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上皮完整性较模型组显著改善。FMT治疗及预防处理后ZO-1和Occludin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P<0.01)。FMT预防及治疗都能显著改善DSS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促进乳杆菌属增殖而抑制拟杆菌属和颤螺菌属的生长。结论FMT预防及治疗都能显著改善硫酸葡聚糖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促进乳杆菌属增殖而抑制拟杆菌属和颤螺菌属的生长。
秦谦龚豪杨洋魏艳玲陈东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DSS诱导小鼠
中消化道黏膜屏障的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被引量:4
2015年
中消化道有独特的解剖学定位、组织学结构,是人体发挥消化、吸收、免疫、传输的最重要区域。黏膜屏障是上述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对维持机体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也是中消化道疾病发生、发展的首要打击部位。本文将重点阐述作为中消化道黏膜屏障重要组成部分的小肠黏膜屏障对机体稳态维持的重要作用。
杨洋陈东风
关键词:黏膜屏障
中消化道细菌过度生长与克罗恩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主要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感染、遗传、肠道微生态失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关系。最新研究表明中消化道细菌过度生长(mid-gut bacterial overgrowth,MGBO)在CD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就MGBO在CD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可能的影响因素、诊断、治疗等作一概述。
魏艳玲杨洋王军陈东风
关键词:克罗恩病流行病学氢呼气试验
A2BAR在调控缺氧诱导肠粘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与目的肠粘膜屏障是机体的重要屏障结构,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和化学屏障。其中机械屏障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屏障结构。各种急、慢性病理情况,如外科手术应激、战创伤、烧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
杨洋陈东风
关键词:肠粘膜屏障功能缺血再灌注缺氧紧密连接蛋白
文献传递
生物微球联合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生物微球联合碘油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40例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时使用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2例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时使用碘油栓塞化疗的患者,每例行栓塞术4次以上,于首次术后1、3、6、12和24 m随访生存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腹部增强CT等变化,比较治疗后病灶缩小程度,观察肿瘤部分缓解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在首次术后3个月时,微球联合组肿瘤缓解率为(57.44%),明显高于TACE组[(45.23%),P<0.05],6个月时微球联合组AFP为(296.7±96.3)ng/ml,明显低于TACE组[(346.9±118.3)ng/ml,P<0.05],12个月时微球联合组肿瘤直径为(3.36±1.37)cm,明显低于TACE组[(4.98±1.87)cm,P<0.05],24个月时微球联合组生存率为(15.0%),明显高于TACE组[(2.3%),P<0.05]。结论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治疗患者病灶缩小程度、AFP下降水平、肿瘤部分缓解率及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碘油栓塞化疗组,生物微球联合碘油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栓塞化疗,且安全可行。
颜綦先肖潇崔红莉邵小娟张艳梅刘念杨洋陈东风王军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生物微球疗效
加强非静脉曲张性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被引量:4
2017年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其病因复杂,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化道肿瘤。近年来,临床医师已注意到一类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反复的非静脉曲张性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在国内外指南中,学者们对此关注不多,但临床上此类患者并不少见,其病情往往来势凶猛、诊断困难、诊治过程复杂,给临床医师造成极大的困惑。因此,重视非静脉曲张性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洋陈东风
关键词:胃肠出血血管畸形DIEULAFOY病动静脉瘘
肝癌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2010年
肝癌是消化系统中病情最严重的一种,许多研究证实是一种心身疾病,个性行为和精神心理因素与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失眠是肝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睡眠质量的好坏能极大地改变体内荷尔蒙的平衡,
燕晓莉杨洋苏承芬
关键词:肝癌患者失眠
表皮缝合技术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表皮缝合技术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进出针点均在表皮内的表皮缝合技术缝合无张力切口或较小张力切口,应用于117例患者,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及术后3~6个月随访瘢痕情况。结果:117例患者全部Ⅰ期愈合,切口缝线5~20天自然脱落,切口外表无缝线切割痕迹,术后3~6个月,92例得到随访,随访患者瘢痕均呈细线状,84例瘢痕宽度≤0.5mm,8例瘢痕宽度在0.5~1.0mm,瘢痕与周围皮肤颜色相近,肉眼不易识别。结论:表皮缝合技术较常规的缝合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在保证切口对合良好的基础上,5~20天切口缝线可自然脱落,减少了拆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术后伤口愈合好,瘢痕小,外表美观,值得临床尤其是美容外科普遍推广。
张军波杨亚东王元元高扬杨洋张幸存鲁元刚
关键词:美容外科
炎症性肠病相关的肝胆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2017年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清楚的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常合并肠外表现.在炎症性肠病相关的肠外表现中,肝胆并发症发病率约为5%,溃疡性结肠炎更多发[1-2].这不仅加重了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复杂性,且影响其长期预后.因此,重视炎症性肠病相关的肝胆疾病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综合诊治有重要意义.
杨洋魏艳玲陈东风
关键词:结肠炎肠病肝胆溃疡性
手术切除联合局部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手术联合局部光动力疗法在皮肤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优势以及对手术方式的改进。方法入选病例包括基底细胞癌32例、鲍温病13例、湿疹样癌8例、鳞癌5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后辅助局部光动力学治疗。局部光动力疗法采用5-ALA作为光敏剂,在避光条件下将10%的5-ALA乳液均匀涂抹于肿瘤病灶表面,持续敷药4 h。用波长为635 nm的激光照射病灶部位,光照剂量为120 J/cm2,每一部位照射时间为15 min。手术后辅助光动力学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周,治疗后2周复诊,照相,比较治疗前后的皮损,评价治疗效果。术后长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后,所有病例在半年时无一例复发;随访1年时,8例湿疹样癌中5例复发,5例鳞癌中2例复发,其他病例未见复发。结论局部光动力疗法作为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可减少肿瘤病灶的切除范围,在手术难度极大的肿瘤病例治疗中有积极意义,但在降低复发率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王元元杨亚东高杨杨洋寇慧玲杨云川李国灵鲁元刚
关键词:皮肤恶性肿瘤5-ALA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