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洋

作品数:38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经济管理
  • 12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知识
  • 3篇知识扩散
  • 3篇知识生产
  • 3篇通信
  • 3篇农民
  • 3篇农民工
  • 3篇民工
  • 3篇科技成果转化
  • 3篇公共政策
  • 3篇高校
  • 2篇低工资
  • 2篇新兴技术
  • 2篇信息通信
  • 2篇信息通信技术
  • 2篇政府
  • 2篇知识产权
  • 2篇中美高校
  • 2篇通信技术
  • 2篇企业
  • 2篇主导权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北京大学
  • 2篇国网能源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银行

作者

  • 38篇杨洋
  • 17篇李哲
  • 6篇叶静怡
  • 3篇韩佳伟
  • 1篇韦璐璐
  • 1篇胡志坚
  • 1篇刘冬梅
  • 1篇王胜邦
  • 1篇丁明磊
  • 1篇张睿
  • 1篇王书华
  • 1篇玄兆辉
  • 1篇李修全
  • 1篇李晨乐
  • 1篇张艳秋
  • 1篇黄宁

传媒

  • 16篇科技中国
  • 9篇全球科技经济...
  • 4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学习与探索
  • 1篇银行家
  • 1篇经济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国情国力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海峡通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性客观看待中国高校的国际排名变化
2020年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①是我国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的源泉。通过对过去五年国内外权威榜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和学科的国际排名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应该注意,在这些排名上升背后,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两极分化、基础研究能力不足、重成果轻人才培养等顽疾仍未改善。要想真正提升我国高校竞争力,发挥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基石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的职能定位、优化学科布局、调整评价机制。
蔡笑天李哲杨洋
《美国科技创新政策待办事项清单》的内容与启示
2018年
本文通过分析世界著名科技智库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针对美国政府提出的《美国科技创新政策待办事项清单》,得出了一系列启示,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中美科技经济竞合现状,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治理提出了提升创新发展高层治理能力、建立政策法规创新无害化审查机制、构建经济发展导向的知识生产体系、建立更为国际化的经贸争端应对机制等6方面建议。
曹思未杨洋
关键词:数字化
提升大型国有企业定向基础研究意愿与能力的建议被引量:1
2022年
加强基础研究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中美科技博弈、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发达国家陆续制定新战略新规划(如美国颁布《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欧盟启动基础研究“地平线”计划、日本启动“登月型”研发计划),为维护和抢占基础研究与科技前沿优势,展开新一轮竞争;我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研发投入比重首次破6%,而发达国家长期保持在15%左右)。
杨洋王丹常燕朱伟
关键词:自立自强新兴技术
采用信用风险模型计提监管资本:问题和对策被引量:1
2007年
实施基于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模型的资本监管制度对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不仅在理论上应经得起推敲,其计量结果在实证上需经得起检验,并且在不同银行间应具有可比性。本文为美联储的五位高级监管人员(Beverly J.Hirtle,Mark Levonian,Marc Saidenberg,Stefan Walter,David Wright)发表在《纽约联储经济政策评论》2001年3月号上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采用风险计量模型计提信用风险资本所涉及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揭示了内部评级法的技术原理,业界关于内部评级法的许多争论很大程度上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部分问题在新资本协议最终稿以及巴塞尔委员会发表的监管文件中可以找到答案,如时间跨度、使用测试、贷款损失准备处理、报告频率等;但有些问题仍未解决,讨论还在继续,如计量模型的具体形式、模型验证技术。本报告对于读者深入理解内部评级技术和监管要求具有很强指导作用。
王胜邦杨洋
关键词:信用风险模型监管资本计提内部评级法资本监管制度贷款损失准备
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相关问题研究——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
2019年
面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亟需从国家创新体系视角出发,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投入的主线和重点,将现有财政投入根据不同类型研发项目的特点分类调整经费预算管理办法;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不断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政策,按照经济要素的特点对科技成果进行配置;提升科技开放合作在新时代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中的作用;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共同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蔡笑天李哲杨洋
关键词:科技创新效率知识配置国家创新体系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构建及创新路径研究被引量:27
2022年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向纵深推进,以绿色低碳技术作为核心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主体思路基本形成。从当前全球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形势来看,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宣布碳中和计划,并发布相关战略规划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发展。除不断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外,各国政府还运用碳排放交易、碳税和法规等多种政策工具,推动激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系统转型,国际绿色低碳技术竞争加剧。我国目前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理论支撑不足,构建思路不明确,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技术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创新路径不明确。我国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构建,需要自上而下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长期发展的理论支撑、自下而上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思路,并以不同发展需求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推进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的创新路径是:实施以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为统筹的系统创新路径;以国有企业为创新主体,推动主体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创新;以私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动新型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建立工业创新平台,推动碳中和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合作,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进程。此外,可采取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创新能力保障、加强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推进“双碳”各项工作,确保我国如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刘仁厚杨洋丁明磊王书华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碳税
专利视角下中美间知识生产与知识扩散的特征与启示(下)——中美知识产权贸易状况与全文结论
2020年
一、中美知识产权贸易状况与专利生产一样,知识产权贸易不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国(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而且也揭示了一国科技创新能力是否能有效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一般而言,技术创新能力、全球分工、国家产业结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资本密集性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等因素都会影响一国的知识产权贸易情况。
杨洋李哲
关键词:知识产权贸易知识扩散技术密集型产业
农民工收入和满意感:2008年以来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2008—2013年"在京进城务工人员经济和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自2008年以来农民工收入水平和满意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农民工平均收入2013年比2008年增长85.71%,平均收入高于中位数,90%以上的样本农民工收入低于就业城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2013年农民工收入满意率和生活满意率比2008年分别提高了12.90%和9.46%,且生活满意率始终高于收入满意率;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包住和单位提供社会保险是自2008年以来对农民工收入满意感和生活满意感具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而性别和行业的显著影响在2013年才开始显现。
叶静怡杨洋
关键词:农民工生活满意感
美国科技军民融合的特点与启示
2018年
军民融合发展可以在推动国防建设的同时提升经济实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科技军民融合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梳理美国近年来"民参军"的新举措,分析NASA、DARPA、DIUx等机构在创新投入模式、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实施的新举措,为我国进一步促进"民参军"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我国应在政府层面进一步简化行政流程,在项目层面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同时,需要完善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军民应用。
蔡笑天李哲杨洋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政府采购
“十四五”信息通信技术企业转型需关注的重点治理问题
2021年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亟需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国际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ICT)企业,已逐步完成从服务业内部扩散到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布局。在这些领军企业的带动下,ICT产业加快扩散步伐,逐渐成为能影响国际竞争格局的新生力量。"十四五"期间,ICT企业将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
蔡笑天李哲杨洋
关键词:国际产业分工ICT产业调整经济结构人才流信息通信技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