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洋

作品数:18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水质
  • 3篇群落
  • 2篇大型溞
  • 2篇营养盐
  • 2篇三角帆
  • 2篇三角帆蚌
  • 2篇声学
  • 2篇水质评价
  • 2篇群落结构
  • 2篇轮虫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混养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藻
  • 1篇单细胞藻类
  • 1篇底泥
  • 1篇电源
  • 1篇电源控制
  • 1篇端部
  • 1篇对虾

机构

  • 16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天津市水生动...

作者

  • 17篇杨洋
  • 6篇刘其根
  • 4篇王丽卿
  • 3篇张玮
  • 3篇潘宏博
  • 2篇张正
  • 2篇朱国平
  • 2篇王印庚
  • 2篇侯文华
  • 2篇唐永涛
  • 2篇杨洋
  • 1篇吴月燕
  • 1篇吴杰洋
  • 1篇杨丽丽
  • 1篇周静
  • 1篇钟国防
  • 1篇高月香
  • 1篇陈来生
  • 1篇张毅敏
  • 1篇张瑞雷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第九届世界华...

年份

  • 3篇2020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氏沼虾与三角帆蚌、鲢和鳙混养模式优化被引量:6
2014年
研究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和鳙不同混养系统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增长率、总氮(TN)/总磷(TP)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果,以期获得最优养殖模式。采用基于陆基围隔的比较实验方法,设6个实验组,分别为罗氏沼虾单养(G),罗氏沼虾与三角帆蚌二元混养(GH2)、罗氏沼虾、鲢和鳙三元混养(GSB),罗氏沼虾、鲢、鳙和三角帆蚌按照不同密度放养的四元混养(GSBH1、GSBH2和GSBH3),各实验组设置4个重复。结果表明:GSBH2组罗氏沼虾产量最高[(14.71±0.33)kg/32 m2],显著高于G组[(12.44±0.60)kg/32 m2,P<0.01];GSBH1组饲料系数最低(1.43±0.04);GSBH1组增重率最高(4.66%±0.12%),G组最低(3.80%±0.23%);TN平均相对利用率在(0.92±0.09)^(1.60±0.23)之间,GSB组最高,G组最低;TP平均相对利用率为(0.23±0.03)^(1.46±0.32),GSBH3组最高,G组最低;综合养殖效果指数在(0.91±0.02)^(1.25±0.05)之间,GSB组最高,GSBH1组次之,G组最低,且三元、四元混养组显著大于G组和GH2组(P<0.05)。研究表明,混养组能显著提高罗氏沼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刘其根杨洋唐永涛俞震颉钟国防
关键词:罗氏沼虾结构优化生态效益混养
一种单细胞藻类连续培养装置
一种单细胞藻类连续培养装置。它包括筒体及上盖,特征是筒体下端端部呈锥形状且周壁上设支撑脚,底部处设带阀的废液排出口管,右侧壁下端部设带第一、第二阀的培养液取液口管,前端面壁上设刻度标记,左、右侧壁的灯夹上设左、右冷白荧光...
李培培刘其根武震贾佩峤杨梅岭杨丽丽杨洋
文献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的渔业声学研究状况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渔业声学方法作为研究水下生物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淡水与海洋生物的研究中。为探明渔业声学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渔业声学发表论文数量、主要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及其历史演变。分析结果表明:渔业声学研究2007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论文数量及引用量呈现激增趋势;美国在渔业声学研究领域占绝对优势地位,其次为加拿大、挪威等国家;近10年来,渔业声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特征,目标强度与噪声等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种类判别技术及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是当前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也是未来渔业声学发展的重点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渔业声学研究和未来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杨洋杨洋朱国平
我国养殖对虾重大疾病的发生与防控对策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虾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直至目前为止对虾养殖产量上升到150万吨左右,成为沿海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的恶化,加之养殖操作...
王印庚张正杨洋景亚运
关键词:对虾对虾白斑综合征发光病
基于16SrDNA比较研究混养三角帆蚌和鲢鳙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鳙鱼混养三组系列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水体的16S r DNA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三组实验共鉴定出57条不同条带,每组实验中混养三角帆蚌或鲢鳙实验组的平均条带数均高于单养水体水样平均条带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养殖水体混养三角帆蚌、鲢鳙后,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PCA分析和DGGE聚类结果显示,在无鲢鳙的情况下,蚌与主养物种(罗氏沼虾、草鱼)混养实验组的16S r DNA图谱聚为一类,显示出蚌对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贡献;在同时引入鲢鳙和蚌的情况下,16S r DNA指纹图谱则是按照有无鲢鳙聚为两类,提示在本实验中鲢鳙对于水体微生物的影响要大于蚌。对DGGE图谱其中20条显著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序列主要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5%)、蓝藻门(Cyanobacteria,25%)、α-变形菌亚门(Alphaproteobacteria,15%)、β-变形菌亚门(Betaproteobacteria,15%)、γ-变形菌亚门(Gammaproteobacteria,10%)、ε-变形菌亚门(Epsilonproteobacteria,5%)、裸藻叶绿体(Euglenales,5%)。
唐永涛赵良杰杨洋刘其根凡迎春吴杰洋
关键词:鲢鳙DGGE
津冀地区养殖三疣梭子蟹大量死亡的病原和病理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2014年7月,津冀沿海地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梭子蟹有两种不同表现症状:一种症状为停止摄食,空胃、空肠,行动迟缓;肌肉白浊、不透明,最后乳化呈牙膏状;该病死亡率达60%~70%,称之为"肌肉白浊病"。另一种症状为壳软,停止摄食,行动迟缓;肌肉变白浊、水样变化、萎缩;体腔液及组织坏死液化后从组织中大量渗出,不凝固;死亡率可达90%以上,称之为"牛奶病"。通过疾病流行特征、组织病理、病原超微结构等分析,初步判断肌肉白浊病由一种微孢子虫感染而致,虫体大小(1544±250)nm,呈椭球形,极丝圈数8~9圈,具孢壁[厚(130±22)nm],纤毛(长120~500 nm)、极体[(726±200)nm]、极管、固定盘、质膜、核等结构;牛奶病则是由一种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感染而致,虫体大小8~10μm,卵圆形,体表多皱褶、凸起,由细胞壁、多核、纤毛等组成。两种患病蟹的肌肉组织病变明显不同:患肌肉白浊病的蟹肌纤维断裂、溃散、浆质化,肌束减少并被团状集聚的寄生虫充斥、占据。电镜观察显示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出现大量空泡结构;肌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消失。患牛奶病的蟹肌束间隙变大,大量血卵涡鞭虫或充斥在间隙中或附着在肌纤维上,导致肌纤维断裂、离散解体,甚至溶解性坏死,组织呈水样变化。电镜观察也证实这两种寄生虫可同时感染三疣梭子蟹个体的同一组织;当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后,两种寄生虫均能寄生在融合后的胞浆中。从发病史来看,肌肉白浊病和牛奶病的发生有蔓延趋势,死亡率趋向更高,已逐步成为三疣梭子蟹养殖的重要疾病。
王印庚杨洋张正李彬廖梅杰邓威孟繁林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肌肉白浊病牛奶病微孢子虫血卵涡鞭虫
中国海洋健康指数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初步应用研究—以浙江省和温州市为例
杨洋
文献传递
滆湖轮虫群落结构及其与水体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洋张玮潘宏博王丽卿
关键词:轮虫群落结构环境因子水质评价
葡萄果实CYP707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20年
8’-羟化酶(8’-hydroxylase)是脱落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由CYP707A基因家族编码。该酶降解脱落酸生成红花菜豆酸(PA),对果实生长发育及成熟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鄞红’葡萄中CYP707A基因的结构,并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幼果期、膨大期、转色期、成熟期和过熟期CYP707A基因表达量和ABA含量二者间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鄞红’葡萄中含有一个新的CYP707A基因,命名为VvCYP707A1,该基因编码区长1 995 bp,有一个1 41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653个氨基酸;VvCYP707A1编码的蛋白属于疏水性跨膜蛋白,且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预测蛋白与该蛋白家族不同种属来源序列相似度约为54.21%,具有保守的P450半胱氨酸血红素铁配位体,属8’-羟化酶家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ABA含量和VvCYP707A1基因表达量变化总趋势为上升,并呈正相关;VvCYP707A1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过熟期达到最大。本研究完善了‘鄞红’葡萄CYP707A基因家族序列,为今后探究并验证其功能和果实成熟间的联系提供了数据参考。
杨洋贾永红王锦阳张巧董昳伶汪庆昊姚芳会吴月燕
关键词:基因基因克隆葡萄基因表达分析
2018年夏秋季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水域南极磷虾集群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0年
南极磷虾是一种典型的集群性海洋生物,其集群特征为行为生态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南极磷虾在南设得兰群岛周围高度密集分布,然而磷虾集群形状和大小的机制解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基于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水域收集的Simrad EK80声学数据,本研究利用Echoview V6.16软件,对声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磷虾集群特征进行了划分。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检验了环境因素(表温和海况)以及时空因素对各类型磷虾集群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况对磷虾集群影响较大,光照强度次之;块状小型集群的时空分布较广,夜间与白天均占有较高比例(>30%);小型集群更易出现在白天,而大型集群则更多出现在深夜;2月,磷虾集群与海况及纬度显著相关;3月,集群与时段显著相关;4月,集群与时段及海况显著相关。
朱国平李慧婷李烨杨洋
关键词:南极磷虾声学集群南设得兰群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