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婷
- 作品数:31 被引量:200H指数:10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X-12-SARIMA在甘肃省猩红热疫情分析及短期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X-12和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seasonal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ARIMA)在甘肃省猩红热疫情分析及短期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2010-2017年甘肃省猩红热月发病率数据建立SARIMA模型并进行短期预测,运用X-12季节调整法分析疾病流行的季节波动等特征。结果 建立的SARIMA(3,1,1)(1,1,1)_(12)模型参数估计值均有统计学意义,残差为白噪声序列,预测值的精度评价指标和误差衡量指标均符合标准。2010-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月发病率存在明显季节波动,季节因子影响6月最大且呈缓慢下降趋势,循环-趋势成分影响呈缓慢上升趋势,不规则因子影响规律平稳。结论 X-12季节调整方法能较好地分析具有一定季节波动和长期趋势传染病的时间变化规律,SARIMA模型对于甘肃省猩红热的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 蒋小娟刘新凤成瑶杨筱婷
- 关键词:猩红热季节调整
- 2018-2021年甘肃省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特征及治疗转归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MD)患者特征及治疗转归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结核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PTBMD患者与同期管理的单纯肺结核(PTB)患者特征对照分析,对影响肺PTB-MD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单纯PTB患者26820例和PTB-MD患者988例。PTB-MD患者男性(χ2=15.591,P<0.001)、离退休人员(χ2=221.469,P<0.001)、转诊来源(χ2=1121.323,P<0.001)、年龄≥55岁(χ2=310.556,P<0.001)、复治患者(χ2=29.031,P<0.001)、病原学结果阳性(χ2=232.277,P<0.001)、全程督导管理方式患者比例(χ2=9.828,P=0.007)都明显高于单纯PT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B-MD患者中成功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单纯PT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93,P<0.001);在各民族占比(χ2=2.859,P=0.091)、流动人员和非流动人员患者比例(χ2=0.016,P=0.931)、延误就诊和非延误就诊患者比例方面(χ2=3.617,P=0.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TB-MD患者治疗转归影响因素方面,发生转归不良结局中65~岁年龄组(χ2=10.688,P=0.014)、病原学阳性(χ2=9.440,P=0.002)、重症患者比例(χ2=13.004,P<0.001)明显高于治疗成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0~岁年龄组相比,65~年龄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比值比(OR)=2.394,95%置信区间(CI):1.002~5.721];与病原学阴性患者相比,病原学阳性患者治疗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OR=4.295,95%CI:1.709~10.796);和非重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治疗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OR=2.120,95%CI:1.193~3.767)。结论甘肃省PTB-MD患者表现为男性、病原学检查阳性、复治、年龄≥55岁等方面占比高的特点。高年龄、病原学阳性、重症患者是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强化肺结核-糖尿病共病防控的策略。
- 王铂马玉宝郭强赵剑喜白玉娥刘芳杨筱婷马玲何钰珏
- 关键词:肺结核病糖尿病影响因素
- 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发病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分析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分布模式,为肺结核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甘肃省2013年各区(县)肺结核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314,Z(I)=4.673,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金昌市以西的河西地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兰州市部分地区、定西市安定区、平凉市与庆阳市相连地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0.05);不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河西地区(LLR=364.83,RR=1.888,P=0.001),且与局部空间自相关高-高关联模式区域相似。结论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河西及陇南部分地区为甘肃省肺结核发病聚集区域,是肺结核的重点防控地区。
- 刘东鹏苟发香刘新凤任晓卫李娟生郑芸鹤刘海霞魏孔福杨筱婷成瑶孟蕾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 社区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及态度调查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和态度,为开展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和街头偶遇方式面对面匿名调查117名社区居民。结果被调查者绝大多听说过手足口病(84.62%),未听说过的主要为中老年人。能正确完整回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占29.30%,有5岁以下孩子的家长回答正确率高于没有孩子的居民(P<0.01)。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来源主要为电视和报纸。能正确完整回答预防措施的仅占20.20%,在预防措施中最重视的是保持儿童个人卫生(83.84%)和注意饮食卫生(66.67%),最易被忽略的措施是看护人员的个人卫生,仅为33.33%,其中主要是家中无5岁以下孩子的人更容易忽略。居民的就医行为中仅1/5的人会比较理性地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医院。结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5岁以下的儿童几无辨别疾病的能力,家长在手足口病的预防环节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早期识别重症的关键人物,但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仍然不足,因此,给家长传播手足口病防治核心信息至关重要。
- 刘新凤杨筱婷刘海霞李秀萍魏孔福杨建军
- 关键词:手足口病知识
- 甘肃省传染病信息管理及报告质量调查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2011年各级医疗卫生部门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工作的现状,为传染病疫情分析和防制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7个市州32家医疗机构和20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调查单位,包括省级单位2家,市级15家,县级23家,乡镇级12家,进行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和网络直报质量的调查。结果甘肃省的传染病报告率为95.21%,及时率90.88%,报卡完整率61.01%,准确率73.27%,一致率为69.81%,按以上指标综合评价,报告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乡镇级、市级、县级和省级。疾控机构传染病监测管理中专业技术培训、常规监测管理工作和网络直报设备市、县级评分均较高,本级专项配套经费评分较低。结论甘肃省传染病报告质量有所上升,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信息一致性。
- 刘海霞刘建地杨建军郑芸鹤杨筱婷魏孔福刘新凤
- 关键词:传染病
- SaTScan和FleXScan在甘肃省传染病空间聚集性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疾病的空间聚集性(spatial clustering)是指疾病的发生在空间上表现出的聚集倾向或趋势及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近年来,在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疾病的空间聚集性研究。
- 蒋小娟孟蕾李治平魏孔福杨筱婷刘海霞刘新凤
- 关键词:传染病空间聚集性手足口病
- 甘肃省陇南市2010年5—10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调查
- 2013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10年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切实提高该市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质量。方法对陇南市市级及辖区9个县(区)的36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质量调查。结果与2008年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现状调查的平均水平相比较,漏报率高于全国水平,其他各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肝诊断的抽查结果为急性乙肝与慢性乙肝病例与《乙型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的符合率较低。结论甘肃省陇南市需进一步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增加人员和经费投入,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诊断报告培训,努力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范围内患者信息共享、就诊"一卡通",从而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有效解决传染病漏报、重报等问题。
- 杨建军孟蕾刘新凤杨筱婷郑云鹤
- 关键词:传染病
- 甘肃省2009—2015年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主要病原的Bayes判别分析法分类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 了解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主要病原体,构建区分主要病原感染病例的Bayes判别函数。方法 以2009-2015年甘肃省各哨点医院监测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为样本,描述其病原谱构成,确定主要病原;并在样本病例中筛选有意义的临床指标进行Bayes判别分析。结果 在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检测中,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检测阳性率较高(13.79%和8.63%),分别占病毒总阳性例数的54.38%和13.73%;细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检测阳性率较高(44.41%和18.07%),分别占细菌总阳性例数的66.21%和24.55%。运用筛选后的11个临床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其初始验证正确率为73.1%、交叉验证为70.6%。结论 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主要病原体为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Bayes判别分析在主要病原感染的分类诊断中有较高的正确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李学朝李娟生孟蕾白亚娜于德山刘小宁刘新凤蒋小娟任晓卫杨筱婷申希平张继巍
- 关键词:病原体
- 甘肃省手足口病时间风险特征的空间聚集性探测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甘肃省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病风险区域,评估防控措施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甘肃省87个县每周手足口病数据,分析手足口病的时间风险特征指数,采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时间风险特征指数的发病风险区进行可视化探测和分析。结果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共报告病例13571例,报告发病率为51.73/10万,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手足口病的时间风险特征指数(频率指数为0.430,持续时间指数为4.657,强度指数为11.106)存在空间聚集性,3个时间风险特征指数在定西市安定区和兰州市七里河区均呈现高值聚集状态,是手足口病发病的热点区域。结论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安定区和七里河区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风险区域,不同发病风险区防控措施效果不同。
- 刘海霞刘新凤杨筱婷苟发香郑芸鹤魏孔福蒋小娟成瑶张宏
- 关键词:手足口病空间聚集性
- 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型肝炎(甲肝)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3年甘肃省各区(县)甲肝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甲肝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和临夏州部分县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嘉峪关市、张掖市、甘肃东部和南部部分县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0.05;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甲肝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凉州区以及凉州区周边县区(RR=2.580,P=0.001)。结论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武威市、临夏州和甘南州为甘肃省甲肝发病聚集区域,是甲肝的重点防控地区。
- 郑芸鹤刘新凤任晓卫杨筱婷魏孔福苟发香孟蕾
-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