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峰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角膜
  • 2篇形态学
  • 2篇形态学定量分...
  • 2篇真菌性
  • 2篇真菌性角膜
  • 2篇真菌性角膜炎
  • 2篇细胞
  • 2篇膜炎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角膜内皮
  • 2篇角膜内皮细胞
  • 2篇角膜炎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正常人
  • 1篇实验与临床研...
  • 1篇术后
  • 1篇切开
  • 1篇切开术

机构

  • 3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济南市第二人...
  • 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4篇杨艳峰
  • 3篇张康兰
  • 2篇谢萍
  • 2篇蒋华
  • 2篇王焕旭
  • 1篇丛爱宁
  • 1篇林庆华
  • 1篇林庆华

传媒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前卫医药杂志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真菌性角膜炎手术治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较系统的探索真菌性角膜炎(Mycotic Keratitis,MK)的发生发展规律、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复发率,确定临床MK角膜移植手术方法的选择原则.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组织形态学与超微结构观察显示,不同真菌在角...
杨艳峰
关键词: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移植超微结构
文献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1年
杨艳峰张康兰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超微结构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R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形态计量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患者(28眼)在RK术前、术后2周至1年期间进行了活体CEC显微镜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长径、周长明显扩大,形状系数减小(P<0.01),术后6个月,上述各形态计量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P>0.05);在术后1年内细胞密度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K导致的CEC损伤可修复,但修复需要一定条件。为预防CEC功能失代偿等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应高度重视角膜内皮的保护。
蒋华张康兰张康兰林庆华王焕旭林庆华
关键词:角膜切开术内皮细胞形态学
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定量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应用扫描电镜与角膜内皮显微镜联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25只角膜标本和28只活体角膜进行了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正常活体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912±98个/mm2,单个细胞面积为249.61±6.25μm,面积变异系数为0.27±0.0003,周长77.4±5.42μm,最大长径21.46±1.63μm,形状系数0.8861±0.0008,与正常角膜标本均无显著差别(P<0.01)。提示角膜内皮形态计量学为临床了解内皮功能状态、判断眼病疗效和手术预后提供了具体方法。
蒋华王焕旭张康兰谢萍杨艳峰丛爱宁
关键词: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