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伟鹏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宇宙
  • 3篇宇宙大尺度结...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大尺度结构
  • 3篇值模拟
  • 2篇星系
  • 2篇星系形成
  • 2篇宇宙学
  • 2篇暗物质
  • 1篇多体动力学
  • 1篇星体
  • 1篇体动力学
  • 1篇天体
  • 1篇天体物理
  • 1篇天体物理学
  • 1篇气体
  • 1篇吸收线
  • 1篇流体动力学
  • 1篇类星体
  • 1篇暗能量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林伟鹏
  • 3篇景益鹏
  • 3篇赵东海
  • 2篇康熙
  • 1篇王云峰
  • 1篇邵家伟
  • 1篇姜春艳
  • 1篇徐海光
  • 1篇王向华
  • 1篇王向华
  • 1篇陈冬妮
  • 1篇杨小虎
  • 1篇李国亮
  • 1篇张鹏杰

传媒

  • 2篇天文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和演化研究
景益鹏张鹏杰杨小虎赵东海康熙林伟鹏姜春艳李国亮王云峰邵家伟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计算高精度的数值模拟,发展星系分布的暗晕模型和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系统研究各类星系与暗物质在相空间的联系和差异,大尺度红移巡天的统计分析,研究准线性和强非线性区域的结构形成规律,研究The Sun...
关键词:
关键词: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学
高速云研究进展
2004年
1963年通过氢21 cm谱线观测发现了高速云(HVCs),40多年来其起源一直是天文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近几年通过高分辨率观测、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对其中几类高速云及全天性的研究有了很大突破。主要介绍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对新发现的两类致密高速云和高度电离高速云的总体性及个别性的观测研究;对南天区最大的MS和北天区最大的Complex C的高分辨率观测;唯一确定了Complex A的距离在4-10 kpc之间;利用Hα发射线对高速云的距离作了粗略的限制;而在高速云内寻找恒星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另外还简单介绍了一些试图解释高速云起源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
王向华林伟鹏
关键词:天体物理学
宇宙大尺度结构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2018年
宇宙的结构是由初始密度扰动发展而成的。在引力和宇宙膨胀的作用下,初始密度扰动不断增长,经过线性和非线性阶段,逐渐演化为现今的宇宙结构。在一个给定的宇宙学模型下,可以用一系列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宇宙中暗物质和重子物质的运动及演化历史。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算法的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最初几十个粒子的纯引力模拟到1010个粒子在秒差距量级的多体加流体动力学模拟,大量不同的数值模拟技术被用来研究宇宙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在这个过程中,数值模拟的分辨率和精度不断提高,模型中对重子物质物理过程的描述也越来越完善。这些模拟技术与观测结果相结合,使人们对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团的形成和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测的发展方向和设备研发。不同数值模拟结果在纯引力研究方面得到了较好的统一,但不同的星系模型使得流体模拟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唐林林伟鹏
关键词:宇宙大尺度结构数值模拟多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
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景益鹏徐海光林伟鹏赵东海
该项目在宇宙结构数值模拟、宇宙结构的演化、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星系团的气体性质、星系团的强引力透镜等多个前沿方向上取得如下重要成果:  1)完成了一组高分辨率的含1024三次方个粒子宇宙数值模拟,及含512三次方个暗物质粒...
关键词:
关键词:宇宙大尺度结构气体
宇宙结构形成的高精度数值模拟
景益鹏赵东海林伟鹏康熙陈冬妮
对其N体模拟程序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平行计算配分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该类模拟程序所普遍遇到的负载平衡问题,并且完成了一组粒子数为5123(即1.34亿个粒子)的宇宙学N体数值模拟样本,其中箱边长为100兆秒差距...
关键词:
关键词:宇宙学星系形成暗物质
类星体的SiII与FeII吸收线性质
2008年
运用近年来模拟得到的半解析星系模型对类星体SiII(1260.4)及FeII(2600.2)两条谱线进行了模拟观测。用蒙特卡罗方法产生样本星系进行模拟观测,假设吸收线具有Voigt吸收谱,经过平滑及加入高斯噪声得到模拟谱线。考虑星系各部分强吸收(W>0.3)发现冷气体云吸收为68.8%(SiII)与48.9%(FeII),星系盘吸收为27.0%与51.1%,卫星星系吸收为4.2%与0%。同时发现吸收星系中心到视线距离RI与静止等值宽度W存在反相关关系。
王向华林伟鹏
关键词: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