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冬

作品数:37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白血
  • 26篇白血病
  • 23篇急性
  • 22篇细胞
  • 12篇髓系
  • 10篇髓系白血病
  • 10篇急性髓系
  • 10篇急性髓系白血...
  • 8篇预后
  • 8篇基因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髓样
  • 5篇粒细胞
  • 5篇淋巴细胞白血...
  • 5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蛋白
  • 4篇疗效

机构

  • 2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作者

  • 37篇林冬
  • 33篇王建祥
  • 20篇秘营昌
  • 15篇魏辉
  • 14篇王迎
  • 10篇周春林
  • 10篇李巍
  • 9篇刘凯奇
  • 9篇卞寿庚
  • 9篇王敏
  • 8篇宫本法
  • 8篇刘兵城
  • 7篇刘旭平
  • 6篇李承文
  • 5篇魏述宁
  • 5篇王慧君
  • 4篇弓晓媛
  • 4篇刘世和
  • 4篇张广吉
  • 4篇傅明伟

传媒

  • 9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丁酸钠联合5-氮杂脱氧胞苷抑制Kasumi-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组蛋白脱乙酰化酶 (HDAC)抑制剂苯丁酸钠 (PB)联合 5 氮杂脱氧胞苷 (5 Aza CdR)对t(8;2 1)急性髓系白血病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抑瘤活性与作用机制。方法 用Kasumi 1细胞皮下接种的方法建立t(8;2 1)急性髓系白血病裸鼠移植瘤模型 ;观察裸鼠的致瘤潜伏期、PB预处理Kasumi 1细胞的致瘤性改变 ,以及PB和 5 Aza CdR腹腔注射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分化抗原和细胞周期 ,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检测瘤组织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新生。结果 切脾和不切脾裸鼠接种Kasumi 1细胞后致瘤潜伏期分别为 17~ 2 3d和 4 0~ 5 0d ,瘤细胞不转移 ,仍检测出t(8;2 1)和AML1 ETO融合基因。接种PB预处理Kasumi 1细胞的裸鼠未见成瘤。PB、5 Aza CdR单独或联合裸鼠体内用药后 ,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4 9.0 7%、2 5 .6 9%和 87.4 6 % (P <0 .0 5 ) ,凋亡细胞指数分别为 (2 .2 5± 0 .85 ) %、(1.32± 0 .6 8) %和 (5 .4 1± 1.5 6 ) % (P <0 .0 5 ) ,微血管密度 (MVD)分别为 2 1.6 9± 6 .2 5 ,2 8.34± 4 .2 4和 9.4 8± 3.2 1(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5 )。PB腹腔注射后移植瘤细胞CD11b、CD13表达增高 [(12 .0
郝长来林冬王莉红邢海燕王敏王建祥
关键词:裸鼠移植瘤苯丁酸钠致瘤性
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综合征被引量:3
2001年
林冬王建祥
关键词:预后
PIG7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一个含有PIG7基因ORF区的表达载体pPRRL-PIG7-IRES,为研究PIG7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经苯丁酸钠处理过的Kasumi-1细胞获得PIG7基因SIMPLE转录本的ORF片段,再用酶切-连接的方法将目的片段亚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质粒PRRL.SIN.CPPT.PGK/GFP.WPRE。结果:PIG7基因ORF区成功亚克隆入了慢病毒表达质粒PRRL.SIN.CPPT.PGK/GFP.WPRE。结论:成功完成了PIG7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研究PIG7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陈泽林冬王敏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D55及CD59的表达
2012年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上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03例初诊的AML白血病细胞膜上的CD55、CD59表达率。结果:203例AML患者中,83例患者白血病细胞CD59表达率下降(占45%),5例患者白血病细胞CD55表达率下降(其中4例为CD55、CD59表达率同时下降),所有患者红系细胞CD55、CD59表达均正常。按照WHO分型诊断标准对患者分类分析,各类型中CD59表达率下降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AML-M2(16.7%)、AML伴t(8;21)(44.0%)、AML伴t(15;17)(67.92%)、AML-M4(9.52%)、AML伴t(16;16)或inv(16)(92.31%)、AML-M5(27.14%)。4例CD55、CD59表达率同时下降的患者分别为3例AML伴t(15;17),1例AML-M5,单纯CD55表达下降的为1例AML-M4。把预后良好组[AML伴t(8;21)、AML伴t(15;17)、AML伴t(16;16)或inv(16)]的CD59表达率下降患者的比例分别与其他患者(包括AML-M2、AML-M4、AML-M5)下降的比例加以比较,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AML白血病细胞可以出现CD55、CD59表达率的下降,主要表现为CD59的表达率下降。染色体预后良好的AML细胞上的CD59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AML。
刘凯奇魏辉王慧君周春林刘兵成林冬李巍王津雨魏述宁宫本法张广吉赵馨赵邢力秘营昌王建祥
关键词:CD55CD59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后治疗开始时间对预后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影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预后因素及缓解后治疗(PRT)开始时间(PRTT)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科学院血液病医院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新诊断并完成1个疗程诱导治疗的ALL患者153例。用COX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确定与完全缓解(CR)率、总存活(OS)率、无进展存活(DFS)率有关的单变量和多变量。结果(1)单变量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包括:诊断时的年龄(按10年增加)>20岁、白细胞≥50×109/L、高危细胞遗传学、28d是否达CR和PRTT。多因素分析证明,PRTT≥7.1周是显著的预后不良因素,与DFS[HR1.74,95%CI(1.10~2.76),P=0.018]及OS[HR1.64,95%CI(1.02~2.62),P=0.005]的降低显著相关。(2)细胞遗传学为标危组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就诊时年龄>20岁、白细胞≥50×109/L、PRTT是显著预后因素,PRTT≥7.1周预后包括DFS[(HR2.32,95%CI(1.30~4.13),P=0.004]和OS[HR2.64,95%CI(1.47~4.73),P=0.001]较差。高危组患者,PRTT与预后(DFS和OS)无关。结论诱导治疗至PRT开始的时间是影响成人ALL的独立预后因素,成人ALL的缓解后治疗应及时进行。
孙秀娟秘营昌傅明伟王迎刘凯奇林冬卞寿庚王建祥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核结合因子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87例、AML伴inv(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影响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30例CBF AML患者总完全缓解率96.1%,其中1疗程总完全缓解率77.2%。中位生存期(OS)51.64(0.26~132.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未达1.18~96.62个月。3年OS率50%,5年OS率41%;3年RFS率59%,5年RFS率54%。年龄、染色体核型与OS有关,其中年龄≥45岁患者、染色体核型伴9q-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在巩固治疗过程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OS、RFS对比分析显示:AML伴inv(16)/t(16;16)的OS较AML伴t(8,21)明显延长(P=0.046),但AML伴t(8,21)的RFS较AML伴inv(16)/t(16;16)明显延长(P=0.038)。结论年龄、染色体核型及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影响CBFAML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在巩固治疗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Ara-C可以延长CBF AML患者的OS、RFS。AML伴inv(16)/t(16;16)患者较AML伴t(8,21)患者总体生存期长、预后好。
李巍秘营昌刘兵城周春林林冬王慧君刘旭萍李庆华卞寿庚王建祥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核结合因子预后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及化疗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亚砷酸(ATO)联合维甲酸(ATRA)及化疗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总结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自1996年至2013年收治的25例复发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次血液学复发15例,首次分子生物学复发10例,所有患者在首次复发时均采用亚砷酸+维甲酸+蒽环类方案再诱导化疗,分析再次缓解率、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率,观察该方案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15例血液学复发患者采用该方案进行再诱导化疗,1例患者在再诱导过程中早期死亡,余14例患者均再次取得血液学完全缓解;其中8例患者经两个疗程治疗后再次取得分子学完全缓解。在1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再次复发后因出血并发症死亡,余11例均存活至末次随访。10例分子学复发患者经该方案治疗后均再次取得分子学缓解;其中,6例第1次分子学复发的患者,再次取得持续分子学缓解;4例2次以上分子学复发的患者,仅1例再次取得分子学缓解后存活至随访89.3个月,余3例最终血液学复发并死于出血并发症。结论:对于复发APL患者,无论前期是否应用亚砷酸治疗,复发后应用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及化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2次以上分子学复发的患者预后较差。
李艳刘凯奇宫本法宫本法魏辉王迎刘兵城魏辉魏述宁林冬刘云涛弓晓媛周春林秘营昌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疾病复发亚砷酸
t(12;2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研究t(12 ;2 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临床与预后特征。方法 应用常规核型分析 (CCA)、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I FISH)和RT PCR技术 ,对 5 1例ALL患儿骨髓或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t(12 ;2 1)和TEL AM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11例患儿存在t(12 ;2 1) ,占儿童初治ALL的2 1.6 % ,占非T细胞系ALL的 2 6 .9% (41例中 11例 ) ;中位发病年龄 6 .8岁 (2 .9~ 12 .0岁 ) ;非T细胞系免疫表型 ,以普通型ALL为主 ,不伴髓系抗原高表达 ;CCA检测核型多正常 ,仅 1例有t(12 ;2 1) ;72 7%的患儿伴TEL等位基因缺失。与其他儿童非T细胞系ALL相比 ,t(12 ;2 1)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和IgH重排发生率低 ;男女性别比、初诊时贫血、出血、器官肿大程度、白细胞计数和完全缓解 (CR)率、4周内达CR比例、持续CR时间及复发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t(12 ;2 1)是我国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为非T细胞系免疫表型 ,以普通型ALL为主 ,多伴TEL等位基因丢失。临床表现和近期疗效与其他非T细胞系儿童ALL无显著差异。与国外报道相比 ,患儿的发病年龄偏大 ,血小板计数和IgH重排率低 ,核型多为正常。
林冬刘世和竺晓凡薄丽津李承文陈玉梅刘旭平秦爽代芸王建祥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融合基因染色体异位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Inv(16)/t(16;16)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Inv(16)/t(16;16)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43例AML伴Inv(16)/t(16;16)患者进行总结分析、随访,了解一般情况、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对影响总体生存时间、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AML伴Inv(16)/t(16;16)患者总完全缓解(CR)率97.5%,1疗程CR率92.6%。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未达(0.33~81.9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RFS)63.4(3.02~81.9)个月。3年OS率69%,5年OS率56%;3年RFS率68%,5年RFS率43%。统计学分析可见:≥45岁的患者与<45岁患者相比较OS、RFS期短,预后差。发病时一般特征、染色体核型及巩固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剂量Ara-C治疗的疗程数与OS无关。结论:年龄≥45岁是AML伴Inv(16)/t(16;16)的主要预后不良因素。
李巍秘营昌王迎林冬魏辉刘旭萍李庆华王慧君卞寿庚王建祥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染色体预后
伴t(11;12)(p15;q13)急性髓系白血病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伴t(11;12)(p15;q1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诊断为AML-M,而染色体核型为t(11;12)(p15;q13)的2例患者资料。结果患者均为男性,细胞形态学、组织细胞化学染色、电镜检查等支持AML-M,诊断,但染色体核型为t(11;12)(p15;q13),不具有典型的t(15;17)(q22;q12)和PML-RARer融合基因,给予维甲酸和亚砷酸治疗无效。结论AML具有高度异质性,应重视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在诊断、预后分层和治疗选择中的作用。伴t(11;12)(p15;q13)的AML因临床和分子特征异质性难以归类为“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的AML”,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宫本法李其辉李巍王迎魏辉王津雨赵邢力林冬李承文刘旭平秘营昌王建祥
关键词:易位白血病髓样急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