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加阳

作品数:26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骨折
  • 6篇腰椎
  • 5篇疗效
  • 5篇骨质
  • 5篇骨质疏松
  • 4篇压缩性
  • 4篇压缩性骨折
  • 4篇髓内
  • 4篇髓内钉
  • 4篇椎体
  • 4篇内固定
  • 4篇股骨
  • 3篇融合术
  • 3篇疏松性
  • 3篇锁髓内钉
  • 3篇椎体成形
  • 3篇螺钉
  • 3篇骨质疏松性
  • 3篇成形术
  • 2篇胸腰椎

机构

  • 24篇揭阳市人民医...
  • 3篇中山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26篇林加阳
  • 19篇林勇彬
  • 12篇林可新
  • 11篇郭跃跃
  • 10篇李钿
  • 10篇庄怀铭
  • 9篇徐耿填
  • 8篇黄青
  • 7篇洪全
  • 4篇王德春
  • 2篇谢阗
  • 1篇李冰
  • 1篇林楚玉
  • 1篇何旭辉

传媒

  • 4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广州医药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螺旋CT钉道测量指导齿状突螺钉置入的临床应用
2016年
目的通过术前螺旋CT钉道测量获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解剖学数据,并应用于指导齿状突骨折空心加压螺钉置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例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病人术前行螺旋CT扫描,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获得枢椎正中矢状面,在图像上设计齿状突空心螺钉的理想钉道,测量钉道的骨折近端长度、骨折远端长度,钉道后倾角等数据。术前根据钉道长度选择合适螺钉,术中根据钉道后倾角置入螺钉。术后螺旋CT评价骨折复位及螺钉情况,并测量螺钉后倾角。结果术前螺旋CT测量钉道骨折近端长度为(13.53±2.16)mm,骨折远端长度为(23.12±2.33)mm,钉道总长度为(37.15±1.85)mm;钉道后倾角为(21.36±5.43)°,术后CT螺钉后倾角为(20.91±5.1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齿状突骨折临床解剖学数据个体差异较大,根据术前螺旋CT测量的个体化数据来选择个体化置钉有利于提高置钉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耿填庄怀铭郭跃跃林勇彬林加阳王德春洪全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螺旋CT螺钉
一期、二期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一期与二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一期清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一期内固定组),22例行一期清创、二期交锁髓内钉固定(二期内固定组)。观察两组患者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内固定组在伤口一期愈合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优于二期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二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安全有效,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与二期内固定相比,一期内固定治疗更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费用更加低廉。
徐耿填郭跃跃庄怀铭林勇彬林加阳王德春
关键词:胫骨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传统后正中入路,试验组选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胸腰椎骨折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林加阳李钿徐耿填林可新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
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有27例出现再发骨折情况(观察组),70例没有出现再发骨折情况(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终末随访定量CT值、空腔样椎体数目、手术前后VAS评分等相关情况进行准确记录.结果:在性别、年龄、空腔样椎体数目等相关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终末随访定量CT值mg/cc,低于对照组终末随访定量CT值(69.24±12.35)mg/cc,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2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与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和末次随访相比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再发骨折的发生和患者的性别、年龄、空腔样椎体数目等因素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导致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发生的原因可能为骨质疏松.
洪全李钿林加阳林可新
关键词:再骨折
功能锻炼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冻结肩42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冻结肩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喙肱韧带封闭组、肩峰下滑囊封闭组和单纯功能锻炼组,分别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联合喙肱韧带封闭、功能锻炼联合肩峰下滑囊封闭和单纯关节活动锻炼,每组14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2.5个月(7~15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Constant评分、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喙肱韧带封闭组〈肩峰下滑囊组〈单纯锻炼组;Constant功能评分,喙肱韧带封闭组〉肩峰下滑囊组〉单纯锻炼组;关节活动度改善,喙肱韧带封闭组〉肩峰下滑囊组〉单纯锻炼组,以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活动锻炼联合喙肱韧带局部封闭治疗冻结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郭跃跃庄怀铭林勇彬林加阳
关键词:冻结肩关节僵硬功能锻炼
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15Kessler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37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41.3岁。跟腱断裂部位:止点断裂8例,断端距止点〈1.5cm5例,体部断裂20例,断端距止点3~6em4例。37例患者均于伤后7d内(平均4.6d)采用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7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表浅或深部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跟腱再断裂。术后疗效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小切口暴露方法修复新鲜跟腱断裂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林勇彬郭跃跃庄怀铭林加阳黄青林可新
关键词:跟腱外科手术
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Sanders II~IV型跟骨骨折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34例41足SandersⅡ~IV型跟骨骨折患者,男21例(26足),女13例(15足),年龄21—61岁,平均37.5岁;单足27例,双足7例。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FS)评分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4~60个月(平均36.5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7—11.2个月,平均6.3个月,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按MF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5足,良11足,一般4足,差1足,优良率为87.8%。结论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SandersⅡ-IV型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郭跃跃庄怀铭林勇彬林加阳黄青林可新
关键词:跟骨骨折
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和ACDF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2022年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障碍程度、颈椎功能影像学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0.03±2.2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42±3.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观察组VAS评分(1.82±0.45)、(1.04±0.32)分及NDI评分(16.69±2.71)、(12.06±2.12)分低于对照组的(2.74±0.62)、(1.88±0.47)分及(20.05±3.32)、(15.51±2.24)分,JOA评分(12.65±1.12)、(13.32±1.18)分高于对照组的(10.17±1.01)、(12.03±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病变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病变椎间高度(6.72±0.71)cm及颈椎生理曲度(15.11±3.75)°大于对照组的(5.28±0.52)cm、(12.24±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而且手术损伤小,不良事件少,恢复速度快,并促进患者颈椎功能及吞咽困难进一步改善,值得推广。
林加阳
关键词:颈椎病吞咽功能
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索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与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使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治疗效果,为此类骨折提供更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103例诊断为OVCF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PKP组和PKP联合脊神经后支阻滞组(即PKP+阻滞组),比较两组之间基线资料(年龄、性别、骨密度、手术节段),比较术前、术后1天、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功能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等指标。结果与PKP组相比较,PKP+阻滞组术前的资料(年龄、骨密度、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均优于PKP组(P<0.05);术后第7天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优于PKP组(P<0.05);术后3个月评估中,PKP+阻滞组的临床量表评估(VAS评分、ODI评分、MBI评分)也均优于PKP组(P<0.05)。结论针对OVCF患者的治疗,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效果,PKP+阻滞组均优于PKP组,提示脊神经后支阻滞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OVCF安全且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李钿李钿洪全洪全林加阳林可新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脊神经后支阻滞
观察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垂直不稳定型的骨盆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弓根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6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复位稳定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何旭辉林勇彬林加阳林可新黄青
关键词:骨盆骨折髂骨螺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