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动

作品数:32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卫生厅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晚期
  • 16篇细胞
  • 16篇小细胞
  • 16篇肺癌
  • 15篇细胞肺癌
  • 15篇小细胞肺癌
  • 15篇非小细胞
  • 14篇非小细胞肺癌
  • 13篇化疗
  • 10篇晚期非小细胞
  • 10篇晚期非小细胞...
  • 6篇紫杉
  • 6篇紫杉醇
  • 6篇疗效
  • 5篇疗法
  • 5篇淋巴
  • 4篇顺铂
  • 3篇突变
  • 3篇尿嘧啶
  • 3篇嘧啶

机构

  • 29篇福建省肿瘤医...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林动
  • 20篇何志勇
  • 12篇林根
  • 11篇许凌
  • 9篇陈誉
  • 9篇林景辉
  • 8篇胡卉华
  • 8篇徐海鹏
  • 6篇王强
  • 4篇黄雪珍
  • 3篇王剑峰
  • 3篇王强
  • 3篇钟东塔
  • 3篇何志勇
  • 3篇许凌
  • 3篇林景辉
  • 3篇徐海鹏
  • 2篇陈胜佳
  • 2篇杨瑜
  • 2篇吴晖

传媒

  • 8篇海峡药学
  • 6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2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估替吉奥胶囊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6例晚期胃癌患者入组,给予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21d为1个周期。全部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结果完全缓解1例(3.8%),部分缓解为13例(50.0%),稳定8例(30.8%),进展4例(15.4%),总有效率为53.8%。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与腹泻)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尚可,且毒性可以耐受。
钟东塔施纯玫林动
关键词:奥沙利铂胃癌晚期
四君子汤为主在肺癌化疗过程中减轻胃肠道反应的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在肺癌化疗过程中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84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方剂加用常规止吐剂(阿扎司琼),对照组不用中药,观察两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结果采用χ2检验。结果中药方剂应用化疗所致的消化道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中药方剂对肺癌化疗患者,具有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并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高雪艳林动陈家俊
关键词:肺癌中药方剂胃肠道反应
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本科43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据体表面积(BSA)口服替吉奥胶囊80~120mg/d,即BSA〈1.25m2予80mg/d,1.25m。≤BSA〈1.5m2时予100mg/d,BSA≥1.5m2时予120mg/d,分2次口服,d1~d14,21d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疗效稳定或有效患者每6周接受一次CT和其它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记录最好疗效。计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既往接受化疗方案的中位周期数为3(2~5),接受替吉奥胶囊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4(1~8)。3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无cR病例,PR5例(11.6oA),SD11例(25.6%),PD22例(51.2%),有效率(CR+PR)为11.6%,疾病控制率(CR+PR+SD)为37.2%;OS为5.5个月(95%CI:4.9~6.1),PFS为3.0个月(95%CI:2.6~3.4)。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多为1~2级;无Ⅳ度血液学毒性,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替吉奥胶囊单药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NSCLC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林动许凌林景辉何志勇徐海鹏王强
不同含铂双药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含铂双药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培美曲塞(培美曲塞组32例)、紫杉醇(紫杉醇组42例)分别联合铂类的两组方案对患者进行2周期一线化疗的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7.5%,33.3%),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1.3%,78.6%),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美曲赛组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紫杉醇组(P〈0.05)。结论培美曲赛联合铂类与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肺腺癌均安全有效,培美曲赛组不良反应率低,耐受性较好。
林景辉何志勇许凌林动林根郑亮
关键词:培美曲赛紫杉醇化疗
紫杉醇联合卡铂与氟尿嘧啶联合卡铂治疗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2年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卡铂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卡铂治疗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择经病理或细胞学以及血清学证实的58例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患者,其中30例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TC组),28例接受5-Fu联合卡铂方案化疗(FC组),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评价近期疗效,按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判定标准(NCI-CTC)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58例均可评估疗效,TC组和FC组的客观总有效率分别为56.7%和17.9%(χ2=9.265,P=0.00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1.15月和7.22月(χ2=6.737,P=0.00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36月和9.11月(χ2=10.646,P=0.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6.4%和40.0%(χ2=0.222,P=0.637),Ⅲ~Ⅳ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6.0%和34.78%(χ2=0.008,P=0.930)。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并发晚期阴茎癌是安全和有效的。
钟东塔林动梁建钢
关键词:阴茎癌紫杉醇氟尿嘧啶卡铂联合化疗
EGFR-TKI治疗时机对晚期肺腺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索不同时机应用EGFR-TKI(一线治疗VS二/三线治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线治疗组与二/三线治疗组的临床基线特征、近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EGFR-TKI二/三线治疗组的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一线治疗组,在其它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EGFR-TKI二/三线治疗可能要优于一线治疗。
何志勇林根林动许凌徐海鹏胡卉华陈誉王强陈胜佳林景辉
关键词:肺腺癌EGFR-TKI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4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预后因素,并评估一线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4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评估一线治疗疗效、毒性反应。结果性别、分期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个独立的预后因素。一线治疗模式包括单药化疗、含铂类的两药联合化疗、靶向治疗。近期疗效:部分缓解41.5%,稳定20.3%,进展15.3%,无法评价22.9%。远期疗效:中位无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5.5个月,1年生存率61.3%,2年生存率18.5%。Ⅲ、Ⅳ度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7.6%,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不同方案的疗效、毒性反应无明显区别。结论性别、分期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个独立的预后因素。不同一线化疗方案之间疗效、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何志勇林根林动许凌陈誉
关键词:预后因素化学疗法
多帕菲与泰素帝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毒副作用比较
2011年
目的观察多帕菲与泰素帝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与骨髓抑制毒副作用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接受多西紫杉醇治疗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多帕菲治疗组(45例)与泰素帝治疗组(43例)之间的近期疗效以及骨髓毒性的差异。结果多帕菲与泰素帝一线、二线化疗有效率为:40%VS42.1%(P=1.000)、20.0%VS12.5%(P=0.506);一线、二线化疗严重骨髓毒性(3+4度)分别为40%VS31.6%(P=0.698)、48.6%VS29.2%(P=0.181)。结论多帕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骨髓毒性与泰素帝相似。
胡卉华林根何志勇林动陈誉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血液学毒性
BACOP/BACODP交替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BACOP/BACODP交替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本组患者均应用BACOP/BACODP交替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化疗后残留病灶行局部放疗。结果完全缓解率为69.6%,总有效率为91.2%,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65.6%和62.7%。初治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3.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6%、68.6%和66.90%;复治患者完全缓解率为45.6%,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5%、47.9%和38.3%。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BACOP/BACODP交替联合化疗方案有助于减少耐药细胞株产生,从而提高完全缓解率和远期生存率,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黄雪珍吴晖陈英杨瑜王剑峰何鸿鸣陈道光林动林剑扬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化学疗法联合化疗疗效毒副反应
手术前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术前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根治或纵隔淋巴结活检的25例NSCLC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PET-CT检查,并根据手术或纵隔镜结果进行诊断及分期,计算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25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阳性率为28.0%。PET-CT对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57.1%、83.3%、57.1%和83.3%。3例假阴性患者的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分别为1.0、0.9和0.7cm。3例假阳性患者均为炎性增生。结论 PET-CT对NSCLC手术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较低,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因此,PET-CT显示为阳性的纵隔淋巴结,有必要行纵隔镜检查;而阴性者则可不需行纵隔镜检查。
林动何志勇陈雪芳张杰平林根许凌林景辉陈誉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