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志斌

作品数:68 被引量:293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建筑科学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矿业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岩体
  • 15篇巷道
  • 9篇隧道
  • 7篇基坑
  • 6篇岩土
  • 6篇渗流
  • 6篇陷落柱
  • 5篇涌水
  • 5篇涌水量
  • 5篇深埋
  • 5篇裂隙
  • 4篇单轴
  • 4篇单轴压缩
  • 4篇底座
  • 4篇盾构
  • 4篇压裂
  • 4篇圆形巷道
  • 4篇软土
  • 4篇软岩
  • 4篇隧道模

机构

  • 46篇河南理工大学
  • 34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潞安集团
  • 2篇中铁建设投资...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江苏建筑职业...
  • 1篇河南省土地整...
  • 1篇湖南工业职业...
  • 1篇鹤壁中泰矿业...
  • 1篇山东正元地质...

作者

  • 67篇林志斌
  • 29篇李元海
  • 17篇张勃阳
  • 16篇杨大方
  • 8篇郭佳奇
  • 7篇朱昌星
  • 6篇焦华喆
  • 5篇牛双建
  • 5篇桂常林
  • 4篇靖洪文
  • 4篇蔺海晓
  • 4篇高文艺
  • 3篇喻军
  • 3篇杜锋
  • 3篇杨帆
  • 3篇张顺金
  • 2篇刘继强
  • 2篇张辉
  • 2篇李振华
  • 2篇于建新

传媒

  • 6篇煤矿安全
  • 6篇采矿与安全工...
  • 5篇隧道建设
  • 4篇现代隧道技术
  • 4篇地下空间与工...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河南水利与南...

年份

  • 2篇2024
  • 9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顶板冲击荷载作用下锚网支护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2024年
为研究顶板冲击荷载作用下锚网支护巷道的变形破坏规律,以华亭煤矿250104运输巷为背景,采用FLAC^(3D)分析了不同冲击荷载波速、角度以及偏轴距条件下锚网支护巷道围岩的应力、变形以及塑性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冲击作用下,巷道顶板及两帮岩体塑性区将向上方及两侧逐渐扩展,且其最大位移呈指数衰减式增长;随顶板冲击荷载波速增大,巷道周边岩体最大位移呈指数递增式增大;随顶板冲击荷载角度增大,巷道顶板及两帮最大位移呈“S”形增长变化,冲击角度为90°时对围岩稳定性最不利;随顶板冲击荷载偏轴距增大,巷道顶板及冲击侧帮部岩体最大位移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冲击偏轴距等于5.0 m时对巷道安全威胁最大。
杨宏飞林志斌杨大方
关键词:冲击荷载锚网支护
考虑围护结构隔水作用的基坑涌水量计算被引量:12
2013年
为解决由于地铁基坑地下水的渗流路径和面积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常规计算方法得出的坑内降水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别,通过对有围护结构隔水的基坑基本渗流场流网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改进的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并以工程实例对改进公式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可将基坑周围渗流场流网分布图看成是沿围护结构中心轴线剖开的2个流网图,且两者可单独进行涌水量计算;2)基坑坑内、坑外渗流场涌水量可分别采用达西渗流定律、潜水非完整井涌水量公式计算;3)根据基坑降深与水头、降水影响范围以及坑内、坑外涌水量的函数关系,可求得基坑外的最大水位降深;4)将本文推导公式运用在实际工程计算中,结果表明改进公式能够适用于有围护结构隔水的基坑降水计算。
刘庆方刘继强谭佩莲李元海林志斌
关键词:基坑围护结构地下水流网涌水量
侧限条件下陷落柱破碎岩体的渗流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采动影响下陷落柱内部破碎岩体极易发生二次破坏,造成孔隙度和分形维数同时改变,致使其渗透率突变而引发突水灾害。基于此,现场开展陷落柱取样,按相同质量比配制陷落柱和石灰岩试样,测试并分析其孔隙度、分形维度以及渗透率在有侧限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化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陷落柱和石灰岩试样的孔隙度均随轴压的增大呈指数衰减式减小,但陷落柱试样孔隙度的减小幅度比略大于石灰岩;2)当轴压小于6 MPa时,破碎岩体分形维数随轴压变化明显,尤其是陷落柱试样,其分形维数变化率可达18.5%,而石灰岩仅为9.3%;3)引入分形维度对破碎岩体渗透率与孔隙度的表达式进行修正,较好地描述了陷落柱在不同轴压下渗透行为的演化特征。
张勃阳林志斌吴疆宇侯明姣
关键词:陷落柱破碎岩体孔隙度
一种岩土工程模型加载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土工程模型加载试验装置,包括框架、施压组件和压力显示器,施压组件包括涡轮丝杆升降机、压板和压力传感器,其中:涡轮丝杆升降机设置于框架的框架板上,涡轮丝杆升降机的丝杆穿过框架板后延伸至框架的内部;压力传...
郝明林志斌张勃阳
文献传递
基于透明岩体的深埋软岩巷道变形破裂规律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针对深部岩体物理模型试验中存在的内部变形量测难题,采用透明岩体相似模拟试验新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数字散斑相关变形量测技术,通过进一步对模型内部制斑方法展开实验研究,得到了非构造应力作用下深埋圆形软岩巷道围岩的内部变形与破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提出的透明岩体人工填充式制斑方法能够有效保障数字照相变形量测的实施与精度;2)不同埋深下,围岩的径向位移与其距巷道表面的距离大体呈指数衰减关系;3)围岩的宏观裂纹数目、总长、破裂区域宽度与其埋深呈指数增长关系,而破裂分形维数则与埋深呈线性增长关系;4)巷道两帮及对角线处的浅部岩体为重点锚喷支护与注浆加固区,同时,应采用桁架、格栅等构件形成封闭支护结构和有效承载环,防止巷道发生滑动失稳破坏。
林志斌李元海高文艺张顺金杨帆
能够开挖多种截面形状隧道的实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开挖多种截面形状隧道的实验装置,包括手轮、丝杆、刀盘机构和用于固定在隧道模型上的移动底盘机构,所述手轮设置在丝杆前端,刀盘机构设置在丝杆末端,移动底盘机构套置于丝杆中部;所述刀盘机构通过旋转来切削位于...
牛双建林志斌杨大方蔺海晓周淼张辉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断续双裂隙类岩体试件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试验的类岩体试件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断续双裂隙类岩体试件的装置,包括两个模框,两个模框均成U型且能够扣合形成一个方形柱,方形柱内形成方形空腔,在两个模框中部均开有相互对应的水平槽和倾斜槽,两个模框的...
郭佳奇黄山秀秦本东于建新林志斌
文献传递
基于透明岩体的深部隧道围岩变形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鉴于当前实验条件,无法直接观测岩体内部的变形演变过程,难以满足对岩体内部全域的变形时间效应与空间特征分析的要求,以透明岩体实验新技术为出发点,对模型隧道周边围岩的内部变形过程进行全程二维数字照相量测,得到深部隧道围岩内部变形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发现:隧道顶部、帮部及底部的岩体径向位移都大致与隧道埋深呈指数衰减关系;隧道拱顶、拱底、左腰和右腰处岩体的径向位移都与顶部荷载呈指数递增关系;随着顶部荷载的增加,隧道顶板岩体最终将沿着两侧拱腰斜方向一定范围内两条弧线而向隧道内发生整体性剪切滑动,导致隧道失稳破坏。研究结果揭示了深部隧道围岩变形破裂时空演化机理,为深部隧道事故防治提供了依据。
喻军林志斌李元海
关键词:围岩变形
高边坡对邻近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深圳地铁5号线上水径车站倚靠城市山地,山地边坡形成的偏压作用对基坑的稳定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认识这种影响,并考察基坑与边坡之间合理的设计间距,运用FLAC3D软件,对基坑与边坡不同距离下基坑的桩变形、桩弯矩、边坡沉降以及地表沉降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高边坡下基坑施工过程中,近坡桩的最大位移与基坑距边坡距离呈指数衰减关系;远坡桩最大位移与距离呈指数递增关系;当距离为24 m以上时,两侧桩的最大位移将趋于稳定。2)当距边坡距离大于2 m时,远坡侧地表最大沉降值y与基坑距边坡距离d大致成指数递增关系,当距离为24 m以上时,地表沉降最大值将保持不变。3)边坡最大沉降值y与d呈指数衰减关系,当距离达到16 m以上时,基坑开挖对边坡的影响可忽略不计。4)基坑整体稳定性系数y与距边坡距离d大致成指数增长关系,当基坑距边坡距离为0 m,基坑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最小,为1.80。
刘继强田志强林志斌李元海
关键词:深基坑地表沉降稳定性
单裂隙分布形态对巷道围岩变形破裂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现有研究无法有效评价裂隙分布特征对围岩变形破裂影响程度的问题,以一个软岩巷道工程为背景,考虑裂隙的5种形态分布特征:距巷道的中心距离、方位角、倾角、长度和宽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PFC^(3D)正交数值模拟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当裂隙穿过巷道时,斜向裂隙更容易导致巷道周边岩体发生大变形或局部垮塌,其危险程度要大于水平裂隙,更大于竖向裂隙;当裂隙未穿过巷道时,如裂隙附近岩体处于相对容易破裂的位置,则巷道岩体就会在裂隙距巷道表面最近的位置产生一条新的连通至巷道表面的破裂通道;裂隙方位角和裂隙宽度是影响巷道表面围岩收敛变形的最主要因素,而裂隙方位角和裂隙长度则对巷道横断面围岩的破裂扩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林志斌杨大方李元海
关键词:裂隙正交设计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