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铭凡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氨利酮静脉制剂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1993年
- 应用氨利酮静脉制剂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受试组72例,对照组64例。两组相比,在症状、体征,NYHA 心功能分级,多普勒超声测定的CI 值,M 超测定的CI 值,都以受试组为佳。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则无显著差别。对照组合并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者多于受试组,用药过程中利尿剂增量的多于受试组,减量的少于受试组,但两组地高辛的应用并无显著差别。中途停药5例均在对照组。
- 王敬良吴烨良李俭春徐军段宝祥耿其吉查铭凡
- 关键词:氨利酮心功能不全
- 急性心肌梗死两种不同再灌注疗法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研究直接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PTCA)+支架术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 AMI患者入院后110例(介入组)行急诊直接PTCA+支架术,108例予尿激酶1.5~2.0万U/kg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率介入组与溶栓组分别为96.4%与66.7%(P<0.05);死亡率分别为3.6%与8.3%(P>0.05);死亡+再梗+梗死后心绞痛两组分别为5.5%与22.2%(P<0.05).结论 AMI临床治疗介入法的疗效显著优于静脉溶栓.
- 段宝祥陈绍良黄进耿其吉查铭凡刘玲玲常芸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支架置入术静脉溶栓疗效分析
- 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初探
- 1999年
- 回顾性分析48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直接31例,补救17例)。其中心源性休克5例,术中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98%。共置入支架40个,术中支架事件2例,经有效处理最终成功率100%。术中急性反复再闭塞最常见(30%),球囊再扩张或支架术是最有效的方法。无血流见于4例右冠状动脉闭塞者,冠脉内注射异搏定和三磷酸腺苷(ATP)是首选的方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达34%,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术前便插)支持下PTCA术后院内存活4例。结果表明急诊PTCA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有效手段,术者PTCA技术水平决定成功率,冠状动脉搭桥和循环支持是必有的后备保障。
- 陈绍良段宝祥耿其吉查铭凡黄进刘玲玲许泓瑜叶飞
- 关键词:心肌梗塞AMI心源性休克PTCA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169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68例)和正常肺动脉压组(10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及心功能NYHA分级),临床合并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房纤颤)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在两组比较的基础上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高血压病及心房纤颤的情况及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组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增加(41.2%vs26.7%,P=0.049),左室射血分数较正常肺动脉压组降低[(35.43±8.66)%vs(38.53±6.71)%,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示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的β系数分别为0.803和0.367,P值分别为0.022和0.003。结论:合并糖尿病及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
- 张俊霞陈绍良叶飞周陵田乃亮胡作英查铭凡
- 关键词:肺动脉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围术期死亡和近期预后的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围术期死亡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对74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AMI,术后6个月内的临床随访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进行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支病变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合并比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总围术期内死亡率为5.4%,剔除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后,死亡率为1.4%;12例75岁以上的患者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心脏破裂,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3例;术中非致命性合并症的发生率在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流动力学状态和患者的年龄是决定AMI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多支病变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内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而且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之间术后6个月时的LVEF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陈绍良查铭凡刘玲玲耿其吉段宝祥钱学礼王邦宁沈哲陈叶芳吴纪南王安才韩素华叶达平毛建华王社林张湘钱春发彭宇竹
- 关键词:心肌梗塞PTCA
- 血管内超声引导下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
- 陈绍良段宝祥叶飞查铭凡王安才
- 该项成果采用冠状动脉内超声引导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研究中选取69例共计78个支架内再狭窄病变患者,其中38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切割球囊治疗组,另外31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分配到普通球囊治疗组。前者在动脉...
- 关键词:
- 关键词: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病理)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附72例报告)
- 1995年
- 查铭凡段宝祥龚和禾裴政
-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
- 心钠素RIA在VVI型心脏起搏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
- 1994年
- 心钠素(cardionatrin)亦称心房肽(Atrialnatriuritic peptid,ANP)在人工心脏起搏患者前后的变化国外研究较多,国内尚未见到类似报告。现将我院应用ⅤⅥ型心脏起搏患者56例手术前后ANP的变化报告如下。
- 段宝祥耿其吉黄进戴国强查铭凡蔡舜英周爱芹王自正王自正
- 关键词:手术前后心钠素人工心脏起搏RIA心房肽
- 冠状动脉成形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记录标准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及心率效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QTd及QTcd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分别从 5 8.7± 15 .1和 64 .1±17.1ms下降至 47.6± 10 .1和 5 2 .6± 11.1ms(P均 <0 .0 1)。术前多支血管病变者的QTd及QTcd均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者 ,且治疗后多支血管病变的QTd及QTcd的下降程度均较单支血管病变更加显著。
- 戴振林陈绍良段宝祥叶飞马玉玲耿其吉查铭凡刘玲玲常芸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成形术QT间期离散度心电图UAP
- 影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影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因素的研究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段宝祥,龚和禾,耿其吉,查铭凡,戴苏泉,黄进,宋杰我院自1988~1993年期间共对9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用南大制药厂的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将我们观察到影响AMI再通的因...
- 段宝祥龚和禾耿其吉查铭凡戴苏泉黄进宋杰
- 关键词:心肌梗塞溶栓尿激酶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