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宇

作品数:42 被引量:22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气候
  • 11篇气候变化
  • 8篇生物量
  • 8篇林火
  • 7篇LANDIS
  • 6篇碳储量
  • 5篇森林景观
  • 5篇生态系统
  • 5篇自然保护
  • 5篇自然保护区
  • 5篇保护区
  • 4篇地上生物量
  • 4篇树种
  • 4篇物量
  • 4篇火干扰
  • 3篇灾区
  • 3篇植被
  • 3篇森林生态
  • 3篇土壤
  • 3篇火行为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东北师范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密苏里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宁波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2篇梁宇
  • 22篇贺红士
  • 17篇吴志伟
  • 11篇黄超
  • 6篇张庆龙
  • 5篇罗旭
  • 5篇刘波
  • 4篇许嘉巍
  • 4篇李顺
  • 3篇胡远满
  • 3篇杨达
  • 2篇刘志华
  • 2篇布仁仓
  • 2篇李晓娜
  • 2篇朱教君
  • 2篇常禹
  • 2篇蔡龙炎
  • 2篇周胜男
  • 1篇闫巧玲
  • 1篇刘利芳

传媒

  • 11篇生态学杂志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中国灾害防御...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和不同强度造林对大兴安岭主要树种林分信息和地上生物量的长期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气候变化及相应火干扰在不同尺度上影响着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动态,且在未来的影响可能继续加剧。为了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暖,国家在分类经营基础上全面实施抚育采伐和补植造林,效果较好,但抚育采伐对森林主要树种的长期影响知之甚少,其在未来气候下的可持续性也有待进一步评估,同时,探讨造林措施对未来森林的影响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森林景观模型LANDIS PRO,模拟气候变化及火干扰、采伐和造林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树种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1)模型初始化、短期和长期模拟结果均得到了有效验证,模拟结果与森林调查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火烧迹地数据的林火干扰验证亦能够反映当前火干扰的效果,模型模拟结果的可信度较高;2)与当前气候相比,气候变暖及火干扰明显改变了树种组成、年龄结构和地上生物量,B1气候下研究区森林基本上以针叶树种为主要树种,A2气候下优势树种向阔叶树转变;3)与无采伐预案相比,当前气候下,抚育采伐使落叶松的林分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了(165±94.9)株/hm^2和(8.5±5.1)Mg/hm^2,增加了樟子松、白桦和云杉等树木株数和地上生物量(3.3—753.4株/hm^2和0.2—4.0 Mg/hm^2),而对山杨的影响较小;B1和A2气候下抚育采伐显著改变林分密度,降低景观尺度地上生物量,进而表现为不可持续;4)B1气候下,推荐实施中低强度造林预案(10%和20%强度),在A2气候下,各强度造林均可在模拟后期增加树种地上生物量。
罗旭梁宇贺红士黄超张庆龙
关键词:气候变化造林森林景观LANDIS
大兴安岭人为火发生影响因素及气候变暖下的变化趋势
李顺吴志伟梁宇贺红士
关键词:人为火气候变化
基于FARSITE模型的丰林自然保护区潜在林火行为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将FARSITE火行为模型应用于丰林自然保护区林火行为预测,并根据Rothermel和Rinehart制定的林火行为等级标准,编制潜在林火行为空间区划图,以探讨林火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可能、易发生和极易发生3个森林火险等级下,丰林自然保护区林火行为主要分布在Class I和ClassⅡ等级上,使用手工工具可能从火头控制火势蔓延;林火行为等级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ClassⅢ等级的火行为主要分布在区域中东部,ClassⅡ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而Class I则主要分布在区域四周;高强度林火行为主要分布在可燃物模型为FL-Ⅰ和FL-Ⅱ,海拔为300—400 m、坡度为平坡和缓坡、坡向为阳坡上。高强度林火发生在接近道路与居民点500 m的区域内分布面积明显高于分布在距离道路居民点500—1000 m和1000—1500 m区域。
吴志伟贺红士梁宇罗旭蔡龙炎
关键词:林火行为丰林保护区
空间异质性对样地数据空间外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应用模型结合的方法模拟了3个空间异质性等级预案下反应变量(气候变化下景观水平的树种分布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模拟结果在预案之间的差异性,探讨了环境空间异质性对样地观测到的树种对气候变化响应向更大空间尺度外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异质性在一般情况下对样地数据向土地类型尺度外推没有影响,而对样地尺度外推到海拔带尺度的影响则有较复杂的情况.对于对气候变化不敏感的树种以及非地带性树种,空间异质性对样地数据向海拔带尺度外推没有影响;对于大多数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地带性树种而言,空间异质性对样地数据向海拔带尺度外推则有影响.
梁宇贺红士胡远满布仁仓
关键词:气候变化空间异质性LANDIS
针阔混交林带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响应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会对全球碳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北半球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CO2负通量,精确测定北半球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各组分呼吸的贡献,是目前全球变...
梁宇
关键词:退化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长白山区域森林主要树种迁移动态对气候变化的滞后响应
2022年
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树种为了适应新的温度和降水格局,其分布边界可能会不断改变。本文通过耦合森林景观模型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模拟了树种迁移过程,并量化了未来100年长白山森林主要树种的迁移速度。为了探讨树种迁移动态对气候变化的滞后效应,本研究将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变量(温度、降水)的动态变化具象化为在空间上的迁移速度,通过比较气候变化速度与气候变化驱动下的树种迁移速度,从而量化了长白山区域主要树种对气候变化的滞后性。结果表明:未来100年长白山区域的温度在纬向上向北的平均迁移速度为0.57 km·a^(-1),降水在纬向上向北的平均迁移速度为1.17 km·a^(-1)。长白山区域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色木槭(Acer mono)、枫桦(Betula costat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japonica)的分布北界在未来100年以1.17~9.05 m·a^(-1)的速度向北扩张,枫桦、黑桦(Betula dahurica)、长白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komarovii)、红松(Pinus koraiensis)、紫椴(Tilia amurensis)、春榆的分布南界以0.97~10.03 m·a^(-1)的速度向南扩张。臭冷杉、色木槭、枫桦、胡桃楸、长白落叶松、黄檗和春榆的分布北界向北迁移的速度滞后于气候向北迁移的速度,枫桦、黑桦、长白鱼鳞云杉、红松、紫椴和春榆的分布南界向南扩张同样显示了对气候变化的滞后响应。
张鹏翼梁宇马天啸刘波刘波
关键词:气候变化
大兴安岭人为火发生影响因素及气候变化下的趋势被引量:13
2017年
我国重要的北方针叶林地区大兴安岭是林火高发地区.受气候变暖影响,该地区林火发生频率将会发生显著变化.模拟人为火的发生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加强气候变化下人为火的发生分布预测,对于林火管理和减少森林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基于大兴安岭1967—2006年的火烧数据,建立人为火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模型以林火发生次数为因变量,选取非生物因子(年均温和降水量、坡度、坡向和海拔)、生物因子(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因子(距离道路距离、距离居民点距离、道路密度)共9个因子为自变量.并采用RCP 2.6和RCP 8.5气候情景数据代替当前气候情景预测2050年大兴安岭人为火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点格局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人为火发生分布与空间变量的关系,可以预测未来气候下人为火的发生概率.其中,气候因子对人为火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植被类型、海拔和人为活动等因子对人为火的发生也具有重要影响.林火发生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下,南部地区的林火发生概率将进一步增加,北部和沿主要道路干线附近将成为新的人为火高发区.与当前相比,2050年大兴安岭人为火的发生概率将增加72.2%~166.7%.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人为火的发生更多受气候和人为活动因素的控制.
李顺吴志伟梁宇贺红士
关键词:人为火气候变化
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上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基于野外样点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烈度火烧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地上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烈度的火烧会对地上死木质残体碳储量产生显著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落叶松与白桦)中死木质残体碳储量大小为重度火烧>轻度火烧>未火烧,而白桦林中死木质残体碳储量大小为重度火烧>未火烧>轻度火烧.火干扰能显著改变森林中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的组成百分比.随着火烧烈度的增加,枯立木比重显著增大,枯落物比重显著减小,而不同火烧烈度下倒木和树桩的碳储量比重变化不显著.不同烈度的火烧对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特征的影响不同,轻度火烧下死木质残体碳储量的空间变异性最高,重度火烧下空间变异性最弱.不同火烧烈度下大兴安岭森林死木质残体碳储量差异显著,在进行森林死木质残体碳储量估算时,需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
杨达贺红士吴志伟梁宇黄超罗旭肖江涛张庆龙
关键词:火干扰碳储量
青藏高原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
2020年
近几十年来,剧烈的气候变化已严重影响到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青藏高原逐渐成为研究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热点地区。本研究以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为例,应用森林生态系统过程模型,设置4种气候变化预案,模拟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不同海拔和不同林分年龄阶段的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动态变化,通过比较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生物量的变化率来量化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强烈程度。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会促进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增加,且生物量增幅与气候变暖的程度呈正相关(P<0.05);随着海拔升高,川西云杉林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增强;从短期和中期来看,川西云杉幼龄林生物量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强烈,但从长期来看,川西云杉中龄林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强烈。
姜思慧梁宇常瑞英黄超马天啸刘波吴苗苗张鹏翼
关键词:川西云杉林分年龄
林火碳排放的影响与减缓对策被引量:1
2023年
2002—2020年,全球野火每年约排放73.2亿吨二氧化碳(CO_(2)),为化石燃料排放CO_(2)的18.5%;其中,林火碳排放约占野火碳排放20%左右(15亿吨CO_(2))。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林火释放的CO_(2)呈增加趋势。例如,2023年5月以来的加拿大林火,截至8月29日已累计排放12.68亿吨CO_(2)。我国在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的背景下,自2010年以来林火发生次数和面积显著减小,为减少林火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鉴于林火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需要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碳排放监测与计量系统,兼顾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排放、工业排放)和自然林火碳排放;特别是通过采取减少林火发生频率、降低火灾强度等有效手段,降低林火碳排放。针对极端林火预测和防控的世界性难题,急需构建林火风险识别、预警-预测和防控技术体系,并加强林火过程碳排放研究,建立更加科学、全面、自主可控的碳核算体系。
刘志华贺红士徐文茹梁宇朱教君王高峰魏伟王自发韩永明
关键词:野火碳排放气候变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