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铭
-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EB病毒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分析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病例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08例EBV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其中诊断IM者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学龄前期儿童最多(41.6%),幼儿期也不少见(36.4%);眼睑水肿是IM早期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高于脾脏肿大和皮疹;异形淋巴细胞≥10%病例仅占33.8%;IM组血浆中EBV-DNA拷贝数1.04×103~2.88×105拷贝/mL,均数7.18×104拷贝/mL;本组3例EBV-HLH血清学抗体谱抗VCAIgM均阴性,表现为EBV既往感染(2例)和再激活(1例),EBV-DNA拷贝数均值为2.71×107拷贝/mL。结论眼睑水肿与其他典型表现一样对IM具有诊断价值;异形淋巴细胞在诊断IM特别是婴幼儿IM的应用价值应该进一步探讨;检测外周血EBV-DNA拷贝数能更好反应体内EBV的活动情况;定量检测外周血EBV-DNA拷贝数在判断EBV感染的病情转归方面比血清学抗体检测更具价值。
- 陶佳陈福雄陈德辉黄穗梁铭吴丽萍杨少灵吴梓梁
- 关键词:儿童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喘息的疗效及与机体变应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在婴幼儿喘息中的疗效与过敏原及总IgE(TIgE)的关系。方法:选择反复喘息的婴幼儿60例,口服孟鲁司特4mg,每晚1次,疗程12周,停药后再观察12周,用药前作血TIgE、常见吸入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筛查。结果:孟鲁司特的治疗有效率为83%,疗效明显的患儿中食物过敏原阳性率(77.1%)明显高于吸入过敏原阳性率(33.3%),疗效欠佳的患儿食物过敏与吸入过敏原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治疗效果与食物过敏原阳性存在相关性(P<0.05),与吸入过敏原阳性、吸入+食物过敏原阳性和TIgE升高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孟鲁司特对反复喘息的发作有控制和预防作用;过敏原阳性及TIgE升高可能是婴幼儿反复喘息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孟鲁司特的治疗效果与食物过敏原阳性存在相关性。
- 王金华黄穗梁铭湛洁谊孙丽红
- 关键词:喘息婴幼儿IGE
- 严重脓毒症患儿Toll样受体4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在严重脓毒症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且诊断符合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14例(严重脓毒症组),以同期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肺炎组)及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各10例作为对照。取患儿入院时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R4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严重脓毒症组TLR4[(71.56±15.32)%]、IL-6[(1.98±1.55)ng/L]、IL-10[(88.20±61.23)ng/L]、TNF—α[(104.08±85.36)ng/L]水平均显著高于肺炎组[分别为(50.07±26.36)%、(0.93±0.16)ng/L、(41.42±7.02)ng/L、(48.96±6.40)ng/L]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9.43±17.43)%、(0.94±0.43)ng/L、(43.73±22.68)ng/L、(49.94±18.4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R4是脓毒症发生与发展的启动点,其水平与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抗炎因子IL-10水平一致;若将TLR4的变化与部分炎症介质水平相互结合,可作为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 陈德晖黎毅敏蓝淑玲潘小安周蕾梁铭卢慧敏陈福雄
- 关键词:TOLL样受体4细胞因子脓毒症儿童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8
- 2012年
- 目的 分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与临床转归.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4月期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诊断为BO的住院患儿26例.分析BO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反应.结果 26例中男18例,女8例,发病年龄4.5个月~8岁;病程(6.2±3.5)个月,随诊时间在2个月~2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喘息(26例,100%),反复咳嗽(24例,92%)、运动不耐受(22例,85%)、气促(21例,81%)、三凹征(20例,77%)、痰鸣(16例,62%)、肺部反复湿哕音(10例,38%)、唇周紫绀(3例,12%).未见杵状指(趾).18例(69%)病原学检测阳性,支原体11例(42%),呼吸道合胞病毒4例(15%),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各2例(8%),博卡病毒1例(4%),其中混合感染阳性者占8例(31%).胸部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者16例(62%),肺炎样改变10例(38%),其中仅1例疑似肺间质改变.所有病例的胸部高分辨CT(HRCT)均有肺部空气潴留、肺灌注不良的马赛克征.19例患儿检测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其中PANCA阳性10例(53%),CANCA阳性8例(42%).所有患儿均使用口服、全身激素与低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其中13例(50%)治疗后咳嗽、喘息的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有明显改善,喘息、三凹征改善的天数为(7.1±4.8)d;13例(50%)激素效果不理想,或HRCT无改变者加用甲氨蝶呤后喘息、三凹征改善,时间为(16.4±11.0)d.HRCT下病灶修复时间滞后于症状改善时间,HRCT最长随访时间是1.5年,大部分病例肺部病灶仅部分吸收好转,尚无一例病灶完全吸收.结论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BO发生的重要病因,临床以长期持续的喘息、咳嗽、活动不耐受、气促、三凹征为主
- 陈德晖林育能蓝淑玲潘小安曾庆思何振涛梁铭张碧云吴上志徐佳兴龚小燕钟南山
- 关键词:细支气管炎闭塞性儿童
-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IM和EBV-AHS的临床研究和病毒感染特征
- 目的了解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EBV相关性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AHS)的临床特点以及血清学EBV抗体谱和外周血中病毒负载量的特点。方法收集EBV感染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进行E...
- 陈福雄陶佳黄穗梁铭吴丽萍杨少灵陈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