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黎丽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因子分析的重症肺炎患者抗生素应用前后中医证候特征变化规律
- 2024年
- 目的 采用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重症肺炎(SP)患者抗生素应用前后中医证候特征变化规律。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重症医学科、肺病科、心病科等病房收治的SP患者335例,在不同时间点(入院、抗生素使用7 d、抗生素停用次日)均填写《SP中医证候采集表》,构建中医四诊信息数据库,应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结果 SP患者抗生素应用前后的中医证候学主要特征均为本虚标实,涉及肺、脾、肾等多个脏腑,整体而言抗生素应用后的中医证候特点由实转虚。在入院、抗生素使用7 d、抗生素停用次日这3个不同时间点上依次提取11、14、15个公因子,入院时证候要点集中于热证、痰证等,抗生素使用7 d时证候要点集中于热证、毒证等,抗生素停用次日时证候要点集中于气虚、阴虚等,湿、热等可被视为SP的兼夹证。结论 SP的中医证型在抗生素应用前后呈动态演变特征,各证型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分布有其各自特点。
- 孙治霞王丽辉索红亮樊黎丽
- 关键词:重症肺炎抗生素中医证候
- JNK与ERK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骨骼肌凋亡和JNK、ERK的表达,初步探讨JNK、ERK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骼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8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COPD模型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0只和20只。用烟熏法建立COPD模型,对照组不熏香烟,再饲养至90d,称量大鼠的体重,将模型组的大鼠分为营养不良及营养正常两组,分组依据为小于对照组大鼠平均体重的90%为COPD营养不良大鼠。测定大鼠的一般情况、大鼠肺组织、气道的病理改变;趾长伸肌重量以及体重的变化;趾长伸肌病理变化;趾长伸肌的细胞凋亡率;JNK与ERK在组织切片上的表达;趾长伸肌的细胞凋亡率与JNK与ERK的相关性。结果:1模型组大鼠呈弓背状呼吸,饮食饮水减少,活动量显著减少,皮毛杂乱无光泽。而对照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正常;2COPD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管壁增厚,并且在肺组织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符合COPD特征性的病理改变;3COPD模型组大鼠的趾长伸肌以及体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COPD营养不良组更明显(P<0.05);4COPD模型组大鼠趾长伸肌肌纤维明显萎缩;5COPD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OPD营养不良组更明显(P<0.05);6COPD模型组大鼠JNK、ERK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OPD营养不良组更明显(P<0.05);7趾长伸肌的细胞凋亡率与JNK以及ERK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模型组大鼠的体重下降以及骨骼肌萎缩可能与JNK和ERK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 樊黎丽
- 关键词:JNKERK细胞凋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内服防治耐药细菌性肺炎的用药规律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中药内服防治耐药细菌性肺炎的用药规律,为中药内服防治耐药细菌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中药内服防治耐药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提取中药信息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文献39篇,涉及中药112味,总使用频次达到443次;从高到低依次是黄芩、茯苓、甘草、石膏等;药物主要集中在清热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药物四气以寒、温为多;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中归肺经、脾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强关联规则19条,有浙贝母→黄芩,麻黄→石膏,知母→黄芩等。聚类分析共得出5个聚类群,包括类1:黄芩、浙贝母、大黄、栝楼;类2:甘草、麦冬;类3:石膏;类4:炙甘草、党参、茯苓、陈皮;类5:半夏。结论:中药内服防治耐药细菌性肺炎的中药配伍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培土生金等为主。中药使用比较集中,体现了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中医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侯超峰陈乾孟义人李亚兰陈珂樊黎丽
- 关键词:中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 栀黄止痛散外敷配合支架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栀黄止痛散外敷配合支架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栀黄止痛散外敷配合支架固定治疗,对照组经冷敷后用支架固定治疗;均治疗15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3.33%、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之58.33%和91.67%。结论栀黄止痛散外敷配合支架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
- 樊黎丽韩燕燕程少丹
- 关键词:急性踝关节扭伤
- 哮喘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预防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相关因素并提出可行的预防对策,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8例发生医院感染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和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收治的2 340例哮喘患者中7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3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5.39%;共分离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72.64%、革兰阳性菌22株占23.16%、真菌4株占4.20%,检出前5位的病原菌为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2.11%、15.80%、14.75%、12.63%、10.53%;经统计分析发现,发病季节、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激素应用及有糖尿病史是哮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相关影响因素,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樊黎丽孟泳赵润杨
- 关键词:哮喘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 基于网络毒理学探讨苍耳子的毒性机制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使用网络毒理学的方法预测苍耳子主要毒性成分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国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得到7种苍耳子的有毒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苍耳子有毒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对苍耳子的7种毒性成分、作用靶点蛋白进行互作网络构建;使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苍耳子的有毒活性成分对机体产生危害作用的通路。结果:苍耳子的有毒活性成分联系度最高的蛋白PTPN 1、BCHE、CHRM 2等以及苍耳子的有毒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氮素代谢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产生肝、肾毒性,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功能产生危害作用。结论:苍耳子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多种组分经多条途径、多种靶点而产生的。
- 陈珂樊黎丽侯超峰杜一杰孟义人孟泳
- 关键词:苍耳子毒性机制
-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106例心肺复苏患者,按2000年复苏指南和2005年复苏指南进行分组并对比观察。结果2005年指南指导下心肺复苏成功率(17.54%)较2000年复苏指南指导下(4.08%)有显著提高。结论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应用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樊黎丽
-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指南胸外按压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研究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并探讨相关易感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 5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7例患者继发真菌感染,采集感染患者相关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和易感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共收治1 598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67例继发真菌感染,感染率为4.19%;共分离出病原菌84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烟曲霉菌分别占63.10%、13.10%、10.71%、5.95%、4.76%、2.38%;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和糖尿病史是真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真菌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检出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真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 樊黎丽孟泳赵润杨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真菌感染继发老年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46例进行分析,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住院天数和使用药物等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策,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例呼吸内科患者中有12例发生VAP,发生率26.1%;VAP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抑酸剂应用、住院天数以及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发生VAP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为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临床医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干预。
- 樊黎丽孟泳赵润杨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
- 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P)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展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VAP组(n=27)和对照组(n=4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治疗结束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VAP组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及混合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27例VAP组患者中有12例接受了合理抗生素用药,41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8例接受了抗生素合理用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A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4.2±7.3)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9.1±6.5)d(t=3.011,P=0.000);VAP组的住院时间(17.1±7.9)d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0.2±6.9)d(t=3.802,P<0.05)。结论早期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进展,降低其转为肺炎的危险度,对提高患者预后有较大意义。
- 樊黎丽
- 关键词: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