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昌琼
- 作品数:11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目标·工具·效应——论财政政策三元
- 1991年
-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和效应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财政政策这一概念的内涵。文章认为,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目标、工具、效应构成财政政策的三个元素。
- 欧阳昌琼
- 关键词:财政政策
- 福建省财政体制下一步改革的思路
- 1986年
- 约束因素福建省财政体制下一步的改革将碰到如下不可忽视的约束性因素:1、福建省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起步晚。而且经济的发展在沿海与内地,开发区与山区、老区之间极不平衡。全省财政收入有50%左右集中在十个城市。
- 欧阳昌琼周跃宏
- 关键词:财政体制预算外资金地方财政财政平衡税收结构地方税制
- 财政学:值得重新思考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 1988年
- 引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财政理论的研究迎来了大胆探索、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开放、改革的实践为财政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素材;同时,实践也充分表明,改革的历程之所以步履艰难。
- 邓子基欧阳昌琼
- 关键词:财政理论体系财政原则财政体制有计划商品经济西方经济学
- 财政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与学科体系的建构
- 1990年
- 审视我国财政研究的整体格局,我以为,近年来对于那些从一时需要出发的改革思路、方案、措施等,人们似乎投以过多的注意,不适当地忽略了财政的理论建没。建立和完善财政学的学科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直接推动财政科学的发展,而且对财政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的任务是探讨财政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并尝试建构财政学科体系的新框架。
- 欧阳昌琼
- 关键词:财政学财政研究社会主义财政理论财政发展
- 财政学: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学科体系的建构
- 1990年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10年,无疑是我国财政研究百家争鸣、大胆探索的"黄金时代"。这种繁荣局面,不仅表现为研究内容的深化和研究方法的纳新,而且表现为财政的应用研究得到普遍重视。轰轰烈烈而又历尽艰难的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
- 欧阳昌琼
- 关键词:财政学科财政补贴财政理论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三要素被引量:1
- 1990年
-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财政理论工作者是搞学术的,财政政策是政府领导机关的事。这不能不是财政政策研究在学术界被冷落,财政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一个原因。近年来,有关财政政策方面的著述日见增多,但大家在理解和使用财政政策这一范畴时却莫衷一是。财政政策究竟指的是什么?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对此作出一般的理论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 欧阳昌琼
- 关键词:财政政策财政理论领导机关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投资财政政策效应
- 关于市场经济与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的思考
- 1993年
- 市场经济的导向势必对我们现存的经济体制乃至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比这种深远影响更有现实意义的是由此带来的理论和观念上的突破。因为深远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还有待未来实践的证明,而理论的更新、观念的转换和思想的解放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推动人们迈出走向市场经济之路的第一步。回顾和反思这一突破的历程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 邱华炳欧阳昌琼
-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控企业经济活动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生产要素市场
- 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刍议
- 1986年
-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剧烈地冲击着自然经济的传统观念,并相应产生了与商品货币相联系的各种新的经济活动方式。发行公债、股票集资、票据贴现以及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等这些在资本主义国家和旧中国司空见惯的经济形式在我国的复出,引起了人们广泛地关注。而由此引出的“开放我国金融市场”的问题,尤其成了当前金融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
- 欧阳昌琼
- 关键词:金融市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证券交易所商品货币关系自然经济经济形式
- 论公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 1990年
- 公债,作为一个财政范畴,最初是以弥补财政亏空、解救财政困难的手段出现的。随着公债实践的发展和公债制度的完善,公债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国,公债不仅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常用手段,而且也是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财政杠杆.本文着重探讨公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 欧阳昌琼
- 关键词:公债宏观经济
- 宏观紧缩与财政赤字
- 1988年
- 企业行为的不合理,必然造成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不稳定;微观经济基础的不完善,必然会给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增加困难甚至产生失误。这是在宏观"紧缩"下出现财政赤字的症结所在。
- 邓子基欧阳昌琼张馨
- 关键词: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基础财政收支宏观调控机制社会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