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鹏峰

作品数:12 被引量:223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World Wildlife Fund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动物
  • 4篇相机
  • 4篇红外相机
  • 3篇野生动物
  • 2篇大熊猫
  • 2篇种群
  • 2篇种群数量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保护区
  • 1篇电站
  • 1篇动物保护
  • 1篇动物多样性
  • 1篇动物数量
  • 1篇动物种群
  • 1篇蓄能电站
  • 1篇遥感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动物保护
  • 1篇野猪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7篇沈阳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12篇武鹏峰
  • 7篇刘雪华
  • 5篇邵小明
  • 3篇郑国
  • 2篇贾晓东
  • 1篇杨兴中
  • 1篇吴燕
  • 1篇王长平
  • 1篇张春田
  • 1篇陈旭
  • 1篇李新
  • 1篇李冰
  • 1篇张怡卓
  • 1篇李赫男
  • 1篇李亚军
  • 1篇孙琦

传媒

  • 3篇兽类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第六届全国野...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对景观格局影响的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以辽宁蒲石河流域新建成的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及其下游区域为研究地点,基于2003年和2013年两期ETM遥感数据,采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10年间本区域土地的利用变化,并结合景观生态研究方法,计算了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等景观指数,对该区域景观格局状态进行了评价,旨在明确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森林景观在工程建设前后均为整个区域的主体景观,面积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4.80%和80.65%;水域景观和农田建设景观均有所增加,尤其是水域景观,增加幅度为5.89%,而且多以不规则斑块的形式增加;整个研究区域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大.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该区域主体仍然是自然林,工程建设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小,而且建设用地呈现上升趋势.在未来的管理中要协调各种景观间的关系,并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等工程,保证区域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
黄勇李子漪武鹏峰郑国陈忱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景观指数
辽宁浑河源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区系资源被引量:1
2016年
调查我国辽宁东北部清原浑河源自然保护区双翅目寄蝇科昆虫资源。网捕法采集寄蝇标本2553件,形态分类和动物地理研究法鉴定寄蝇4亚科23族83属158种,分别占中国已知族、属和种类的23.54%,29.47%和12.62%;给出该森林生态系统的寄蝇优势种15种和每种成虫发生期。该地区寄蝇区系主要组成有61古北界种,86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合计147种,占本地区总种数93.04%。发现4中国新纪录种:乌苏等鬃寄蝇Peribaea ussuriensis(Mesnil,1963),弯叶芙寄蝇Phryno tenuiforceps(Tachi,2013),花截尾寄蝇Nemorilla floralis(Meigen,1824),巨角锥腹寄蝇Smidtia magnicornis Mesnil,1967,给出其主要鉴别特征和外形照片;辽宁新分布纪录28种。
梁厚灿李赫男武鹏峰张焱森李新孙琦李冰张怡卓张春田
关键词:寄蝇科区系中国新纪录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与野生动物活动规律研究
刘雪华邵小明武鹏峰何祥博蔡琼吴燕朱云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与野生动物活动规律研究》属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交叉的基础研究课题。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和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普查结果,秦岭有大熊猫273只。但秦岭的森林...
关键词:
关键词:大熊猫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分析秦岭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差异被引量:74
2014年
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利用18台红外相机收集到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川西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6种有蹄类动物的照片数据,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它们的活动规律及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6种有蹄类动物在研究区域总丰富度达到了58.71%,其中羚牛的相对丰富度是28.02%,川西斑羚13.24%,毛冠鹿10.08%,中华鬣羚4.21%,小麂2.26%,林麝0.90%。(2)6种有蹄类动物的月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其年活动格局,其中羚牛、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小麂表现出一致性,即夏季活动最为频繁,秋季减弱,冬季达到活动低谷,春季逐渐回升;而林麝则在冬季活动最为频繁,夏季最弱。(3)日时间段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动物全年的日活动规律,其中川西斑羚和羚牛相似,主要以白天活动为主;毛冠鹿、小麂、林麝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中华鬣羚活动高峰出现在02:00–06:00和20:00–22:00,以夜间活动为主。(4)分析不同季节6种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规律,羚牛在春季出现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20:00;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在冬季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相对延迟或者提前;小麂春季表现出差异,活动主要集中在00:00–10:00和18:00–20:00;林麝由于数据相对较少,在4个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活动规律。(5)夜行性分析得到中华鬣羚具有较强的夜间活动能力,夜间相对丰富度达到了65.81%。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有蹄类动物种群的变化,为保护区有效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贾晓东刘雪华杨兴中武鹏峰Melissa Songer蔡琼何祥博朱云
关键词:有蹄类活动节律
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
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先在某区域内布置数量n的红外相机,在监测时间t后,获取每台红外相机的照片数据,然后选定动物,去除特定拍摄时间内明显能够辨认为同一个体的动物照片,统计剩余照片中每一张照片显示...
刘雪华武鹏峰邵小明
文献传递
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跟踪监测中的应用
非损伤性调查(Non-invasive method)就是在不直接接触或伤害野生动物本身的情况下所进行的野生动物调查.对于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类群,传统的调查方法,如捕捉个体、佩戴无线电颈圈进行跟踪研究等,对其行为干扰较大,...
刘雪华武鹏峰
西双版纳林区十五种游猎型蜘蛛听毛比较
2020年
听毛是蜘蛛感受空气震动的重要感觉器官,其数量和分布在不同类群中相对稳定,其形态特征可作为一些类群的分类指标。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管巢蛛科、狼蛛科、猫蛛科、跳蛛科和拟平腹蛛科共5科15种游猎型蜘蛛的听毛、听毛窝进行了观察和拍照,对听毛的形态、分布和数量以及听毛窝的形态等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5科蜘蛛听毛在体视显微镜下形态多为丝状,纤细柔软,基部与体表几乎垂直着生;电镜下听毛及听毛窝形态可见明显差异;5科蜘蛛腿节均无听毛分布;听毛数量在各科间及种间均存在差异,狼蛛科和跳蛛科种间差异较小,管巢蛛科胫节种间差异较大,猫蛛科跗节种间差异较大。
陈旭尹秋婷武鹏峰郑国
关键词:蜘蛛生境
放牧对草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概述被引量:1
2021年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和关键驱动因素,可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发生巨大改变。同时,不同的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均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文中总结了放牧对节肢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理解草地节肢动物多样性对放牧的响应及其生态学机制,为提高草地管理的科学性、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乐郑国武鹏峰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放牧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
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
一种基于红外相机数据估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先在某区域内布置数量n的红外相机,在监测时间t后,获取每台红外相机的照片数据,然后选定动物,去除特定拍摄时间内明显能够辨认为同一个体的动物照片,统计剩余照片中每一张照片显示...
刘雪华武鹏峰邵小明
文献传递
应用红外相机技术研究秦岭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猪的行为和丰富度被引量:40
2015年
2009年7月,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凉风垭小区域(中高海拔)和西沟小区域(低海拔)安装18台红外相机,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共收集野猪照片1 195张。定义9种野猪行为,分别为站立、走动、跑动、采食、饮水、修饰、发情、拱土、坐着休息,并逐一比对照片中野猪的行为,统计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引入月相对丰富度和时间段相对丰富度两个指数分别研究野猪的年活动规律和日活动规律;利用一个种群估测模型探讨野猪密度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春季野猪以走动、采食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36%、25.6%和17.4%;夏季野猪以走动、站立、采食和跑动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35.7%、23.6%、17%和16.5%;秋季野猪以采食、走动和发情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0.3%、19.3%和17.8%;冬季野猪以采食、走动和站立为主,分别占总行为次数的53.7%、26.7%和11.9%。(2)野猪在8月、9月和12月活动较为频繁;全年日活动高峰出现在午后14:00-16:00,低谷出现在22:00-04:00,四季活动规律不同。(3)2009-2012年野猪密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猪的行为活动和种群动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野猪进行有效管理。
王长平刘雪华武鹏峰蔡琼邵小明朱云Melissa Songer
关键词:红外相机野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