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卫晓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Galen静脉血栓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 2016年
- 目的探讨Galen静脉血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收集10例Galen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图像,结合Galen静脉解剖学及其血栓形成后病理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3例,年龄16-49岁,平均年龄29.1±9.06岁,均急性起病,多以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病情逐渐进展,可出现意识不清并伴有抽搐等症状。经治疗,6例治愈,2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 Galen静脉血栓的病因多种;以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多出现头痛、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等;Galen静脉血栓在急性期CT上呈高密度影,在亚急性期MRI上T_1WI、T_2WI均呈高信号有助于诊断;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望取得良好效果。
- 张阳张璐段卫晓王志红张茜王玲娜田燕梅
-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抗凝治疗
- 联合治疗方案与全身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比较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全身抗凝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16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全身抗凝组86例。其中联合治疗组在全身抗凝的基础上,接受改良溶栓方案介入治疗,即脑动脉及静脉窦造影明确诊断后行机械性破栓及吸栓术,于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行尿激酶微量泵点接触性溶栓。采用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出院时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30例,男9例;全身抗凝组86例,男23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联合治疗组0—19分,全身抗凝组0—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74,P=0.636);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出院时mRS评分较低,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治疗较全身抗凝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两种治疗方法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侯岚王志红夏红段卫晓黄晓静刘恒
- 关键词:窦血栓形成颅内血栓溶解疗法
- 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内脑梗死发生的风险研究
- 目的:本文分析青年TIA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及其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并应用“ABCD2'评分对青年TIA患者脑梗死风险进行预测.方法:收集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TIA患者328例,据年龄分为18~45周岁的青年组和>45周...
- 黄晓静王志红刘恒段卫晓任璐王春艳
- 文献传递
- 18例慢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相对动脉性卒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较为少见,发病年龄较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慢性发病者(1个月以上)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被漏诊、误诊。我们对慢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强对慢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
- 侯岚王志红夏红段卫晓黄小静刘恒
-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慢性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动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