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晏文

作品数:1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电极
  • 4篇电刺激
  • 4篇氧化铱
  • 4篇神经电
  • 4篇神经假体
  • 4篇假体
  • 3篇乙烯
  • 3篇乙烯醇
  • 3篇烯醇
  • 3篇脑电
  • 3篇聚乙烯
  • 3篇聚乙烯醇
  • 3篇参比电极
  • 2篇蛋白
  • 2篇导电
  • 2篇导电体
  • 2篇电化学
  • 2篇植入
  • 2篇神经电刺激
  • 2篇皮质

机构

  • 17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7篇段晏文
  • 8篇鲁艺
  • 7篇曹余良
  • 4篇李涛
  • 3篇杨汉西
  • 3篇李明哲
  • 2篇李承晏
  • 2篇蔡政旭
  • 2篇肖文杰
  • 2篇周琴
  • 2篇李广利
  • 2篇王思哲
  • 2篇王定芳
  • 1篇周海涵
  • 1篇蔡忠旭
  • 1篇谭杰
  • 1篇李成晏
  • 1篇周思超
  • 1篇叶明
  • 1篇李涛

传媒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四次全国...
  • 1篇2007中国...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孔铂(Pt)神经微电极
铂(Pt)电极具有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作为神经电极已长期用于人工耳蜗等植入式器件。但它的最大安全注入电荷密度(Qinj)约为50-150μC/cm2(对200μs脉冲宽),限制了它的微型化和应用。本文报道了我们实验室...
李献红段晏文
关键词:神经电刺激脑-机接口神经假体
文献传递
一种氧化铱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铱电极及其制造方法,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所述电极特别适用于神经电记录和神经微电刺激,以及pH传感器。本发明氧化铱电极有一个绝缘层,其中至少封装一个电极芯;所述电极芯为一个至少一端是在金属铱或非铱金属外表...
段晏文鲁艺曹余良蔡政旭杨汉西
文献传递
植入式铂-铱合金微电极的修饰和植入大鼠大脑运动皮层后的阻抗测量被引量:3
2009年
植入电极是植入电刺激器的一个重要部件,为了降低植入电极的阻抗和减少组织的炎性反应,本文针对植入电极界面的特性要求,采用逐层修饰的方法,先用电化学方法在铂-铱合金微电极(d=75μm)上沉积氧化铱,然后在绝缘封装材料硅橡胶上接枝一层高分子涂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PVA/PAA).经修饰的微电极植入大鼠大脑运动皮层运动区一个月,在第21天测量其电极阻抗.结果初步显示逐层修饰的电极阻抗降低了53%.行为学评价显示电极在植入大鼠运动皮层后没有对大鼠的运动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刘炳辛鲁艺王定芳李涛周琴曹余良段晏文
关键词:神经假体
磁共振评价聚氨酯类涂层电极植入脑组织后的生物兼容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MRI)评价聚氨酯类涂层电极与脑组织的生物兼容性。方法 5只Wistar大鼠右大脑半球植入PU-PVA涂层电极,左大脑半球植入硅胶电极,植入后1、2、3、4周,分别进行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电极周围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和T2值,并与正常脑组织T2值比较。结果在相同测量时间点,MRI未见到两组电极明显的形态学差异,两组电极周围脑组织的T2值也无明显差异;电极植入后前三周,两组电极周围脑组织的T2值都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但到第四周与正常脑组织的T2值无明显差异;所有植入电极周围脑组织T2值在植入后第二周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点。结论 MRI没有发现电极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提示硅胶和PU-PVA涂层硅胶电极的生物兼容性均较好,但植入三周内的T2值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
杜玉涛李成晏段晏文李涛
关键词:磁共振T2值聚氨酯类
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鼠予全植入式低强度皮质电刺激的安全和可行性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近10年来使用皮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均得到了比较肯定的结果。目的:观察全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器长时间、低强度、变频皮质电刺激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梗死模型。选取Bederson评分为1-3分的大鼠40只进行MRI扫描,筛选出有皮质梗死的大鼠(n=23),MRI测定梗死灶周边皮质的位点,确定接受皮质电刺激治疗的靶点,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第6天植入电刺激器。将23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皮质电刺激组(n=13大鼠每天进行皮质电刺激治疗2次/d,每次持续30 min,电刺激频率10 s内在50,20和5 Hz之间变动并重复循环。无刺激组(n=10)仅植入电刺激器,无电刺激输出。在植入电刺激器后第2天和第16天,两组大鼠进行前肢使用不对称、足失误测试,第16天最后一次行为学评价完成后,取出电刺激器进行检测,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结构及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23个电刺激器取出后,仅发现1个皮质电刺激组电刺激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余各电刺激器性能均保持良好。除1只大鼠在电刺激器植入部位的皮肤有破溃,愈合稍差,其余大鼠皮肤切口均愈合良好。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脑梗死电极植入处皮质组织结构清晰完整,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胞浆丰富,核仁清楚,正常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周围间隙致密无水肿。足失误和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结果均显示第16天皮质电刺激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较无刺激组。结果表明采用了一套用于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全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器,建立了安全的植入方式及刺激模式,并证明低强度、长时间、变频的脉冲式电刺激模式是安全的,且有助于促进大脑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周琴李明哲赵雪清李涛段晏文
关键词:皮质电刺激大脑中动脉阻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涂覆聚氨酯材料植入神经电极的细胞相容性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由于植入式电极在长期使用后会形成组织包囊,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极的性能。课题组提出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离子导通能力强的聚合物涂层来包裹整个电极。这样,就能在不影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电极的生物相容性,使得电极在长期植入后的稳定性增强。目的:观察合成聚氨酯材料的离子导通性能以及与PC12细胞和小鼠小脑颗粒神经元的细胞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4分别在武汉大学化学院神经电极研究室和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完成。材料:首先用2,4-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合成预聚体,然后直接用水为交联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进行交联形成聚氨酯。方法:将硅橡胶片在空气中等离子处理1min后,将一定量合成的聚氨酯溶液铺展在处理后的硅橡胶片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以未经涂层处理的硅橡胶片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红外测试仪对合成的聚氨酯进行官能团的分析;测试电极上涂敷聚氨酯涂层前后的循环伏安性能;观察不同材料上PC12细胞和小鼠颗粒神经元的贴附状况;计算不同材料上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结果:红外测试说明聚乙二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完全;循环伏安测试证明离子在聚氨酯膜内的导通能力较强,而且不影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PC12细胞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在涂覆有聚氨酯材料的硅橡胶上的贴附状况均好于未经涂层处理的硅橡胶;MTT法实验结果表明,涂覆有聚氨酯材料的硅橡胶上细胞的存活率高于未经涂层处理的硅橡胶(P<0.001)。结论:在聚氨酯合成的过程中引入聚乙二醇,使得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离子导通性能,而且与PC12细胞和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肖文杰王定芳鲁艺曹余良段晏文
关键词:神经假体细胞相容性
聚乙烯醇涂层对电极植入大鼠脑组织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涂层对电极植入脑皮层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22只Wistar大鼠采用左右脑自身对照,分别植入纯硅胶电极(对照)和有PVA共聚物膜涂层的硅胶电极。植入后4周、8周进行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组织GFAP的表达。结果:4周时,50-100μm及100μm外PVA涂层电极GFAP表达较对照电极少(P<0.05);8周时,PVA涂层电极在电极组织界面0-50μm、50-100μm及100μm外GFAP表达均较对照电极减少(P<0.05)。两组电极各自8周50-100μm及100μm外的GFAP表达均较自身4周时少。结论:PVA涂层可减少电极组织界面GFAP的表达强度,改善植入电极的生物兼容性。
叶明李涛段晏文曹余良鲁艺李承晏
关键词:聚乙烯醇电极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新型的银/氯化银粉末医用电极
自制的Ag/AgCl粉末电极具有银和氯化银微粒高度分散结构,相比Ag/AgCl镀层电极和纯银电极,表现低电极阻抗、低极化特性,在12个小时内对电极电位变化仅有27μV。这非常有利于低频区弱电生理信号的检测,提高信-噪比。...
段晏文李献红肖文杰陈朝贵蔡政旭
关键词:导电胶
文献传递
不对称脉冲制备氧化铱微电极(AIROF)其性能的研究
本文使用不对称电位脉冲活化氧化铱微电极,活化后电极的阴极储存电荷量达到了60mC/cm<'2>,安全注入电荷量为4.1mC/cm<'2>,在1000Hz下的阻抗值减小了~92%,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同...
鲁艺曹余良段晏文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
文献传递
银-氯化银柔性脑电电极的制备及其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一种基于聚酰亚胺(PI)柔性塑料基片的Ag/AgCl脑电电极,并建立了一套系统评价柔性脑电电极性能的方法。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扫描电镜(SEM)表征、电极电位/时间响应和稳定性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附着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柔性电极表面为多孔结构,且与基底粘附性好;该电极呈现Ag/AgCl的电化学界面性质,其平衡电位为0.97±0.20mV,与Ag/AgCl粉末电极接近;且电极电位一致性和稳定性良好,最大极差电位不超过0.7mV,4h后电位漂移值在10μV/4min以内;经磨砂导电膏GT5处理后,电极-皮肤阻抗在5kΩ以内,满足脑电记录要求;相对于人体皮肤的高阻抗值,柔性电极-导电膏(GT20)的界面阻抗仅为166Ω·cm2。该评价方法系统、实用,可为制定相应国家标准提供技术参考。
秦路丹李明哲李广利段晏文
关键词:脑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