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学明

作品数:87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文学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哲学宗教
  • 3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13篇诗学
  • 11篇本事
  • 10篇教学
  • 9篇文学
  • 6篇审美
  • 6篇生成性
  • 6篇生成性教学
  • 6篇文艺
  • 6篇教育
  • 6篇成性
  • 5篇缘情
  • 5篇中国诗学
  • 5篇诗意
  • 5篇事象
  • 5篇建筑
  • 5篇国诗
  • 4篇学理
  • 4篇诗歌
  • 4篇文化
  • 4篇文艺观

机构

  • 75篇聊城大学
  • 10篇山东师范大学
  • 5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83篇殷学明
  • 11篇姜晶
  • 1篇房元霞
  • 1篇谭德生
  • 1篇魏涛
  • 1篇孟凡萧

传媒

  • 10篇聊城大学学报...
  • 5篇文艺评论
  • 5篇东方论坛(青...
  • 3篇哈尔滨学院学...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北方论丛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沈阳工程学院...
  • 2篇长春教育学院...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事:一种中国特色的诗法被引量:1
2013年
用事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的一种修辞手法,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先秦两汉时期,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萌发期;二是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即该不该用的讨论期;三是宋代以后用事开始趋于成熟,进入如何用的成熟期;四是从晚清到五四时期即该不该要的式微期。用事在历时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技术可控性,而且还积淀了深厚的审美文化特性。究其实质,用事是征圣宗经文化观念的产物,其审美特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事"是时间性存在,用事将审美空间时间化,形成诗性流审美;二是"事"是想象性存在,用事将审美空间无限化,形成意境审美。用事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殷学明
关键词:用事修辞诗法审美文化
基于生成性教学理念的教师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作为新一轮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这一现实意义来源于它的多元性、动态生成性,这些正是改革进入深水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对卓越教师的培养有着极为深刻的作用。因此,在生成性教学视域下,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简单性思维,在教学设计上,把握教学的“及时性”和“现场性”,建立起多元生动的教学设计流程;在教学实施上,谋求思维的复杂性、生成性,紧紧抓住“动态生成”因素,将其转化为教学进程的催化剂、推动力,以求达到教师将教学智慧运用自如的境界。
魏涛殷学明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教师发展教学实施
海德格尔的文艺观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16年
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作品的本源是艺术,而艺术则是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艺术现身方式的基本特征之所以是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是因为世界是一切根本性命运的境地与归宿;大地则是一切涌现者的返身与隐匿之所。艺术就是通过建立审美的应然世界让我们返回大地呵护之中的存在者。在艺术被终结的贫困时代里,艺术家应该成为存在之家的看护人、诗意的追问者、良知的呼唤者和无蔽的敞开者才能使作品走向本源、使存在者走向诗意的栖居。
殷学明
关键词:本源艺术作品
跨媒介文学: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转型
2018年
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使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构成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文学由单一语言文字性话语形式向各种媒介性话语形式、技术力量开放,不再或主要不是以语言文字作为传播媒介,而转向多元媒介的融合。文学的跨媒介既是历史上绵延悠久的图文样式的"跨媒介文学"的复归,更带有新的电子媒介时代的特质,引发文学场域剧烈而持续的动荡。跨媒介文学以其自身优势受到人们青睐,而其掺杂的诸多非文学质素也值得人们警醒。
谭德生殷学明
关键词:电子媒介时代跨媒介文学
中国古代占事诗考论
2019年
从诗与事的关系来看,中国古代不仅有"怀古幽思"的纪事诗、"直指时事"的即事诗,而且也有"来事可追"的占事诗。就其产生而言,占事诗是在巫术感发、易传浸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究其本质而言,占事诗主要是亨通天地、指向未来的神启性诗歌。它在农耕、渔猎、郊庙、盟誓、戏谑等场合都有出现。可以说,占事诗是中国古人把握未来的一种重要的诗性方式。当然有一些占事诗流于谶兆的视角,其格调、蕴意也有不够深厚的缺点。这与中国诗学文化的审美取向有关,也与中国诗人缺乏绝对自由有关。尽管如此,占事诗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宗教宣泄的作用,有着向着未来生存的慰藉功能。研究中国古代占事诗既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也有助于构造通向未来的诗意生存。
殷学明
关键词:考论
诗与居:海德格尔诗学阐微
2004年
“居”是海德格尔诗学中的基本概念。海德格尔对居的阐释是从“建筑”一词开始的 ,认为居使建筑成其为建筑 ,只有居着的才是真正的建筑。建筑是此在者 ,而居是一种存在 ,此在的人“在之中”生存是与常人而共在的。作为现身情态的人 ,在不断地领会着常人的话语 ,从而在“闲言”、“好奇”、“两可”中沉沦于世。“存在的遗忘”是造成此在沉沦、被抛弃的根本性原因 ,也是造成此在人的无家可归心态的直接原因。只有当诗发生和到场时 ,安居才能发生。人只有当他已经在诗意地接受尺规的意义上安居 ,他才能够从事耕耘建房这种意义的建筑。有诗人 ,才有本真的安居。
殷学明毕志国
关键词:建筑
文艺美学三十年研究综述
2018年
文艺美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它对我国文艺学内涵以及外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文章通过对文艺美学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将文艺美学发展历史分为初创发生期、延伸发展期、反思调整期和间性完善期四个阶段,并就文艺美学的学科规范、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做了较为深入地剖析。对文艺美学三十年发展进行综述研究,既有助于文艺美学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文艺学和美学的发展。
杨佩佩殷学明
关键词:文艺美学
缘事理论与当下中国诗歌创作
2018年
在中国古代,不仅有"情志不通,始作诗"观念,也有"在事为诗"的思想。从缘事的角度看,大凡人感于事而有所兴咏,然后指事造形,用事类义,游于事境,而形于诗赋。中国古代缘事理论主要探讨诗与事的发生、创作、流变、批评等诗学问题,意在揭示历史记忆与生命体验之间的诗性关系。从此维度看,诗人主要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以唤醒人对生活的审美记忆,从而使人真正感受到事物与自身存在而富有诗意。中国当下诗歌在经历了理论过剩与创作失范的双重危机后,理应回到"缘事而发"这条务实的创作轨道上来。
殷学明
关键词:诗歌创作诗歌叙事
论中国诗学中的事感说
2018年
中国诗学除了物感说之外,其实还有事感说。与抒情传统的物感说不同,事感说是中国古代诗人基于人类历事生存有感必有应的缘事诗学传统而形成的一种诗歌发生学说。就言事诗创作而言,大凡诗人感于事而有所兴咏,然后指事造形,用事类义,游乎事境,而形于诗赋。事感有验见型事感和途说型事感,也有述事感思、即事感怀、托事感想等类型。从事感的角度创作和鉴赏诗歌,既是诗歌回到现实生活的标志,也是回到诗歌自身的努力。深入发掘和研究事感说,不仅会使中国诗歌更具历史的深度感、美学的诗意感,而且也会使中国诗学向着本土化、多元化的方向和谐发展。
殷学明
关键词:史论诗学
戏仿:后现代文本生产的症候被引量:7
2012年
20世纪60年代以降,人类开始步人了后现代生活。所谓后现代是相对现代而言的继之概念。从时间维度看,后现代截断了现代生活的连续性而汰变为延异;从空间维度看,后现代分割了现代生活的整体性而龟裂为碎片。致使中心滑向边缘,必然走向偶然,深度转为平面,
殷学明
关键词:后现代文本生产症候戏仿时间维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