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输血前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检测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输血前者血源性感染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254854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并对四种标志物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浅析其流行趋势状况。结果患者中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1.20%、0.53%、2.34%、0.17%;对28 540例HBsAg、5 955例抗-TP、1 355例抗-HCV阳性、436例HIV初筛阳性患者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HBsAg和抗-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CV和抗-HIV按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HBsAg、抗-HCV、抗-TP阳性患者数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不同年龄阶段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有很大差别。(2)人群对HIV普遍易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患者人数呈快速上升态势。(3)对上述多种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周政毛和香骆建君
- 关键词:输血前血源性感染血清标志物
- 3480例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 了解和掌握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48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并对前3种标志物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 3480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1.10%、0.40%、4.30%、0.08%;对197例HBsAg、71例抗-TP和22例抗~HCV阳性患者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TP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HBsAg、抗-HCV、抗-TP阳性患者中4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2)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治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毛和香
- 关键词:输血梅毒HI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与诊断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对干预出生缺陷的重要作用。方法对3327例孕14~20周的孕妇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孕妇血中的AFP和β-HCG浓度,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危险系数(唐氏综合征风险值大于或等于1/275,神经管缺损AFP≥2.5MoMs)。对唐氏高危的孕妇取羊水做染色体和基因诊断,神经管缺损高危者行超声波检查。结果3327例孕妇中筛查出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损、18和13三体高危212例,占6.37%;唐氏高危160例,占4.81%,有119例进一步确诊,发现4例异常妊娠;36例神经管缺损高危(占1.08%)中全部做超声检查,发现1例神经管缺损的胎儿;16例18和13三体高危中有4例做羊水染色体检查均为正常。结论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诊断,对干预出生缺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王君哲毛和香周正
- 关键词: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 600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血清中检出抗-HBcIgM结果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采用立可读ELISA法对600例乙肝异常标志物患者血清同时做抗-HBcIgM标志物检测,结果显示抗-HBcIgM阳性检出率与乙肝标志物中的HBsAg和抗-HBc阳性,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HBsAg、抗-HBc和抗-HBc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四种常见模式有密切关系,其检出率分别为13.3%、11.76%。10.O%、6.6%;而其它常见模式均未检出抗-HBcIgM阳性。提示:抗-HBcIgM只能在急性和早期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检出。
- 李世碧毛和香罗德生
- 关键词:ELISA法抗-HBCIGM血清
- 全文增补中
- 136例ENA多肽抗体谱与LE细胞检测结果的探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ENA多肽抗体谱与LE细胞(LEC)检查在SLE、ITP及肾炎之间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同一病人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以及用改良血块法检查LE细胞共136例(SLE 78例、ITP 22例、肾炎36例)。结果在52例LEC阴性SLE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80.0%(42/52);在26例LEC阳性SLE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为88.5%(23/26),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58)。78例SLE患者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85.9%(67/78),而LEC阳性率为33.3%(26/78),二法比较差异极显著(2χ=42.2);在22例LEC阴性ITP患者及36例LEC阴性肾炎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总阳性率分别为63.4%(14/22),88.9%(32/36)。结论在ITP、肾炎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检测均具有诊断意义,而LEC检查无多大价值。在SLE患者中ENA多肽抗体谱与LE细胞检查两种方法检测对SLE患者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ENA多肽抗体谱免疫印迹法比LE细胞改良血块法阳性率高、敏感、方便,两种方法可互为补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诊断率。
- 刘小平毛和香李胜堂
- 关键词:ENA多肽抗体谱LECSLEITP肾炎
- PT、TT、APTT自制质控血浆稳定性的探讨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用自制正常对照血浆是否能作为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物。方法用健康人血浆40份混合后分装在加盖小塑料试管中,置于-18^-20℃(冰箱冷冻室)中保存。每天从冰箱冷冻室取出1管置于37℃水浴中溶化后,随同当日凝血象标本检测。结果分别得出PT、TT、APTT值,与正常血浆作t检验比较得出:20d内TT、PT、APTT均无显著性差异,30d内除了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保存40dAPTT有显著性差异,PT、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自制正常对照血浆保存-18^-20℃(冰箱冷冻室)内20d最佳,不超过30d。
- 毛和香李良琼胡世蓉
- 关键词:PTTTAPTT质控血浆稳定性
- 150例患者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分析
- 1994年
- 150例患者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分析毛和香,罗德生,刘小平,乔正蓉(四川省万县市中心人民医院,634000)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乙类传染病之一,传播途径广,危害大。我们采用ELISA方法对同一患者一次抽血,分别作甲、乙、丙型肝炎标志物的免疫学检测,现报告...
- 毛和香罗德生刘小平乔正蓉
- 关键词: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测肝炎标志物乙肝感染率一次性输液器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病毒复制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以及HBV-DNA之间的关系;了解preS1在乙肝病毒感染及复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254例preS1和HBV-M;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72例HBV-DNA。结果1254例中有573例preS1阳性,阳性率45.7%并且preS1阳性只存在于HBsAgHBeAgHBcAb(大三阳)、HBsAgHBeAbHBcAb(小三阳)、HBsAgHBcAb(小二阳)3种血清模式中,阳性率分别为96.0%、68.6%、81.4%,经χ2检验,3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分析372例HBV-DNA,有292例>1×104,其中preS1阳性268例,阳性符合率为91.8%,而HBeAg阳性符合率为53.4%;另外80例HBV-DNA<1×104病例中,preS1阳性率仍为50.0%,而HBeAg阳性率仅为2.5%。结论通过对preS1、HBeAg和HBV-DNA的检测分析,证实了preS1作为判断HBV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比单纯用HBeAg和HBV-DNA定量更敏感,更确切,更方便,是一项非常好的检测指标。
- 毛和香罗德生王长本王君哲
- 关键词:蛋白质前体病毒复制
- 血清CA125检测对肿瘤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检测血清中CA125含量,探讨其在肿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150例肿瘤患者(38例卵巢癌,22例其他癌,即肝癌、肺癌和胃癌,50例卵巢囊肿,40例子宫肌瘤)和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CA125含量。结果卵巢癌、其他癌(肝癌、肺癌和胃癌)、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患者CA125阳性率分别为78.9%、45.5%、16.0%和2.5%;CA125含量分别为(217.9±225.2)U/ml、(105.8±55.0)U/ml、(67.3±34.7)U/ml和(17.0±7.1)U/ml,正常对照组为(13.4±7.4)U/ml。结论(1)恶性肿瘤患者比良性肿瘤患者CA125阳性率高,均值比较呈显著性差异(t=2.171,P<0.05);(2)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比其他恶性肿瘤患者(肝癌、肺癌和胃癌)CA125阳性率高,均值比较差异不显著(t=1.570,P>0.05);(3)良性肿瘤患者中卵巢囊肿CA125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t=9.281,P<0.001),而子宫肌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t=1.170,P>0.05)。CA125检测对妇科肿瘤疾病的诊断价值最大,对肝癌、肺癌和胃癌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对良性肿瘤诊断价值有限。
- 毛和香罗德生王长本
- 关键词:CA125检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ELISA方法血清CA125肿瘤疾病
- 类风湿因子与不明原因肝炎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ANA、SMA、AMA)和类风湿因子(RF)与不明原因肝炎及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浊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分别检测不同类型肝炎患者血清中RF与ANA、SMA、AMA4种自身抗体。结果:RF在不明原因肝炎组和病毒性肝炎组(以下依序称两组)阳性率分别为32 %、6 3%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 =6 .6 3,P<0 .0 1) ;自身抗体在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1%、10 % ,两者差异显著(χ2 =13.5 3,P<0 .0 1) ;RF阳性者中自身抗体在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 .9%和15 .8%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 =14 .93,P<0 .0 1)。对RF阳性定量并按浓度(IU/ ml)分成5 0~344、345~6 76和>6 76 3组,在3组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 1.9%、2 5 .8%、4 0 .0 % ,各组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而RF高含量组在不明原因肝炎和病毒性肝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RF和自身抗体对肝炎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刘小平毛和香罗海峰李建英
-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血液自身抗体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