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凝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电切术治疗
  • 1篇甾体抗炎药
  • 1篇甾体类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道
  • 1篇胃肠道损害
  • 1篇息肉
  • 1篇内镜
  • 1篇内镜下高频电...
  • 1篇抗炎
  • 1篇抗炎药
  • 1篇发病
  • 1篇发病机制
  • 1篇非甾体
  • 1篇非甾体抗炎
  • 1篇非甾体抗炎药
  • 1篇非甾体类

机构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胡联华
  • 2篇张淮民
  • 2篇江巍
  • 1篇杨永跃
  • 1篇薛广侠
  • 1篇褚源
  • 1篇刘燕
  • 1篇吴凯
  • 1篇王教成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212例临床体会
目的 评价经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结肠镜检查有症状患者1700例,确诊为大肠息肉并施行高频电凝电切术的21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2例患者,...
褚源张淮民吴凯王佐胡联华薛广侠杨永跃胡焕标江巍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肠道损害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目前非甾体类抗炎药广泛应用各科临床,随着用量增多,胃肠道损害相当多见,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高达5%,其中15%~30%有消化性溃疡,约1%~1.5%发生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病死率为0.22%。本文对胃肠道损害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内镜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文献报道作一概述。
江巍刘燕张淮民胡联华王教成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胃肠道损害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