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铭

作品数:20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骨折
  • 3篇椎体
  • 3篇疗效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腰椎
  • 2篇张力带
  • 2篇植皮
  • 2篇植皮治疗
  • 2篇融合器
  • 2篇手术
  • 2篇疏松性
  • 2篇皮肤缺损
  • 2篇前路
  • 2篇前路减压
  • 2篇缺损
  • 2篇钛网
  • 2篇钛网融合器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机构

  • 20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20篇江铭
  • 11篇朱文雄
  • 9篇王智
  • 7篇梁皓华
  • 6篇张世锋
  • 6篇曾昕明
  • 5篇周雪明
  • 5篇张春
  • 5篇卓新明
  • 5篇吴海谊
  • 4篇郭建恩
  • 2篇何仲佳
  • 2篇莫新发
  • 1篇程树红
  • 1篇郭昭庆
  • 1篇徐文
  • 1篇胡惠兰
  • 1篇梁浩华
  • 1篇黄国祥
  • 1篇刘彬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位复位后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后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骨质疏松并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44个椎体,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前通过麻醉下体位复位,再从单侧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采用VAS疼痛评分作为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并评估体位复位在矫正后凸畸形上的价值。结果 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分别为(8.37±0.84)和(1.11±0.40),p<0.05,体位复位前后椎体后凸角度改善明显,矫正率达到(40.75±12.00)%。结论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应用体位复位及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并较大程度改善后凸畸形。
江铭吴海谊朱文雄梁皓华叶学年郭建恩
关键词:体位复位单侧椎弓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保存刃厚头皮片分期植皮治疗创伤感染性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
2005年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创伤感染性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简便易行的植皮新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4年8月对60例患者均取厚度为0.25-0.3mm刃厚头皮,剪成30mm×30mm大小,在四肢感染性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清创后邮票状植皮,余留皮片置入平衡液作为保存液的培养瓶中放置在4℃普通冰箱中,术后1周-1月内根据受皮区植皮的存活情况,伤口换药时将余留皮片分期植皮。结果一个月内经分期植皮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结论保存刃厚头皮片分期植皮的方法仅需取皮一次,皮源充分,保存方法简便,植皮存活率高,是一种治疗创伤感染性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植皮新方法。
张春曾昕明卓新明王智江铭张世锋
关键词:游离皮片皮肤缺损
髋关节特定位标定的后侧小切口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双极头置换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髋关节特定位标定的后侧小切口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双极头置换中的运用.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5月对26例80岁以上患者的股骨颈骨折采用髋关节特定位标定的后侧小切口的方法行人工双极头置换治疗,测定手术时间...
周雪明朱文雄梁浩华王智江铭刘彬叶学年
关键词:小切口人工双极股骨头高龄股骨颈骨折
P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1年10月使用PLIF手术方式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失稳患者75例,46例采用单节段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29例采用多节段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随访1~5年,平均1年8个月,根据JOA评分,优37例,良3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达89.33%,无断钉、松动或围手术期死亡。所有病例术后1年CT扫描可见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术后7d平均为(11.2±1.1)mm,末次随访为(11.0±1.1)mm。椎间高度术后7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失稳可提供彻底的减压效果和椎间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
江铭朱文雄吴海谊梁皓华叶学年郭建恩
关键词:PLIF外科手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腰椎失稳
经皮注射自体骨髓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注入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患者抽取自体红骨髓离心后在C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注射至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部位,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进展情况。结果20例获随访,骨折愈合18例,2例未愈合,愈合率90%,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8个月。21例患者经注射后无局部及全身感染并发症,未见异位骨化。结论经皮注射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是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王智曾昕明程树红周雪明江铭
关键词:自体骨髓移植骨折延迟愈合
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达比加群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在预防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0例接受外科手术需进行术后抗凝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常...
卫展扬林玉萍江铭黄国祥
关键词:达比加群低分子肝素钙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文献传递
侧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朱文雄梁皓华李荣胜江铭徐文刘小梨胡惠兰何淑贞周雪明莫新发何仲佳
胸腰椎爆裂性临床上日益多见,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残率高。近年来,椎弓根螺钉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其短节段固定,即提供牢靠固定又允许胸腰段有较大范围活动。对大部分脊椎爆裂型骨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神经的压迫。但经椎弓根钉...
关键词:
关键词:内固定治疗钛网融合器
侧前路减压固定并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报道侧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侧前路减压,钉板或钉棒固定加椎间钛网融合器植骨融合固定。结果:16例均获随访12~32个月。手术后胸腰椎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Frank分级)提高1~3级。2例术中损伤胸膜并给予修补,5例术后出现腹股沟区麻木,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侧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朱文雄周雪明何仲佳郭昭庆莫新发李艳红张世锋梁皓华江铭王智
关键词:腰椎钛网融合器侧前路减压内固定
艾塞那肽通过p38MAPK通路对成骨细胞促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通过p38MAPK通路对成骨细胞促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 Subclone 14分为对照组、艾塞那肽组、棕榈酸钠组、棕榈酸钠组+艾塞那肽组,分别使用相应试剂培养48 h。通过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与凋亡。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38MAPK、Cyclin D1、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艾塞那肽对正常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棕榈酸钠组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艾塞那肽+棕榈酸钠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棕榈酸钠组(P<0.01);艾塞那肽对正常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棕榈酸钠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艾塞那肽+棕榈酸钠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棕榈酸钠组(P<0.01);艾塞那肽对正常细胞中P38MAPK、Cyclin D1和Caspase-3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棕榈酸钠组的P38MAPK和Caspase-3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yclin D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艾塞那肽+棕榈酸钠组的P38MAPK和Caspase-3显著低于棕榈酸钠组而Cyclin D1显著高于棕榈酸钠组(P<0.01)。结论艾塞那肽可以通过p38MAPK通路,减少Caspase-3蛋白并上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抑制高脂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凋亡并提高细胞活力。
陈泽群朱文雄江铭谢荏棠张海滨
关键词:骨质疏松成骨细胞P38MAPK通路
固定后踝骨折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固定后踝骨折后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对28例后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术中透视下作拉钩试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以决定是否需要应用下胫腓螺钉。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5~64岁,平均44.1岁;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16例。交通伤9例,跌倒扭伤19例。28例患者全部为新鲜闭合骨折。按照Lauge-Ha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2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有腓骨远段和后踝的骨折,其中25例存在内踝骨折,5例为踝关节骨折脱位。结果27例患者因后踝骨折得到稳定固定后不需要再应用下胫腓螺钉,1例即使固定后踝骨折下胫腓仍不稳定,需加用下胫腓螺钉。术后随防7~26个月,平均16.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平均6.5个月。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其中优(90~100分)23例,良(80—89分)3例,可(〈80分)2例,平均93分,优良率为92.9%。结论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时固定后踝骨折能增强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及减少应用下胫腓螺钉的概率,临床中应重视后踝骨折的处理。
叶学年朱文雄江铭
关键词:后踝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稳定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