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洵浩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恒星
  • 4篇碳星
  • 4篇自转
  • 3篇化学丰度
  • 3篇红外
  • 2篇双星
  • 2篇密近双星
  • 2篇光谱
  • 2篇AGB星
  • 1篇证认
  • 1篇碳化硅
  • 1篇统计分析
  • 1篇自转速度
  • 1篇物理过程
  • 1篇物理环境
  • 1篇物理性质
  • 1篇金牛T型星
  • 1篇拱星包层
  • 1篇红外观测
  • 1篇红外光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云...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13篇汪洵浩
  • 8篇陈培生
  • 5篇潘开科
  • 5篇谭徽松
  • 3篇王锋
  • 2篇杨孝鸿
  • 2篇熊关柱
  • 1篇何金华
  • 1篇何金华
  • 1篇茶光伟
  • 1篇高亦菲
  • 1篇许骏
  • 1篇鲍梦贤
  • 1篇单红光
  • 1篇赵昭旺
  • 1篇张品

传媒

  • 8篇天文学报
  • 2篇天体物理学报
  • 1篇天文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3
  • 1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密近双星自转的测量和研究(Ⅰ)观测和处理结果被引量:2
1994年
用相同的仪器条件在美国KittPeak国立天文台观测了一批密近双星,并用两种方法得出其自转速度,最后给出了75个双星系统的99个子星的自转速度,其中54个子星是首次进行自转测量。这批高精度的自转值为研究双星的同步性和检验各种同步机制提供了可靠的观测资料。
潘开科谭徽松汪洵浩
关键词:双星自转速度密近双星
特殊化学丰度晚期恒星-碳星和S星及相关恒星的红外观测研究
陈培生杨孝鸿何金华汪洵浩高亦菲张品单红光
利用国内外地面和空间的天文观测设备,对特殊化学丰度的晚期恒星-碳星和S星及与之相关的M型氧星、钡星和共生星的红外观测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构成、演化问题进行了观测研究和系统的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关键词:碳星
RSCVn型星中的非同步自转系统被引量:1
1991年
根据RS CVn型星的轨道周期,测光周期和自转速度的数据,综合判断每个系统是否同步自转.结果是,88个系统中的67个系统呈同步自转,占76%;21个系统的轨道周期与测光周期相差百分之四以上,认为是不同步的系统,占24%.并对这21个系统的基本物理特性进行了讨论,它们的光谱光度型大多在K_(0-2)Ⅲ左右,轨道偏心率较大;它们的色球活动性低于平均水平.
谭徽松汪洵浩潘开科
关键词:恒星自转
硅酸盐碳星的进一步证认被引量:1
1999年
利用碳星星表(GCGCS)、红外天文卫星(IRAS)点源表(PSC)、哈勃望远镜(HST)导星星表(GSC)及美国海军天文台星表(USNO)对现今已知的22个硅酸盐碳星重新进行了交叉证认,给出它们的确切位置,以利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陈培生汪洵浩王锋
关键词:碳星证认
硅酸盐碳星的红外观测及能谱分布
1998年
本文对赤纬负10°以北的所有11颗硅酸盐碳星进行了近红外JHK观测.结合可见波段及红外天文卫星的观测结果,讨论了它们的红外双色图及能谱分布,并将其与正常碳星的结果相比较,进而讨论了它们的演化状态.
陈培生熊关柱汪洵浩
关键词:AGB星红外观测
具有碳化硅拱星壳层的OH/IR星
1999年
利用IRAS低分辨率光谱(LRS)观测资料,从近2000个具有1612MHzOH发射的IRAS源中,发现9个具有碳化硅特征拱星壳层的OH/IR星的候选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其中的6个确实或极有可能既是显示11.3μm碳化硅发射特征的碳星。
陈培生汪洵浩王锋
关键词:碳星碳化硅
金牛T型星的红外光谱
1999年
给出26 个金牛T 型星的IRAS低分辨率红外光谱.根据这些光谱讨论了它们有关的性质和所处环境.分析发现硅酸盐尘埃在金牛T
陈培生王锋汪洵浩
关键词:金牛T型星红外光谱物理性质物理环境恒星
恒星半径的测量被引量:1
1994年
恒星半径自身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而且与许多其他基本物理量有关。本文综述了恒星半径测量的几种重要方法:测量恒星角径而得出其半径的月掩星、光斑干涉、干涉仪方法;直接测出恒星半径的食双星法;通过物理关系测出其他物理量来求出恒星半径的表面亮度法、绝对流量法和热流量法,以及专用于脉动变星的Baade-Wesselink方法等。并对恒星半径的测量精度及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谭徽松潘开科汪洵浩
关键词:恒星
恒星自转测量的标准系统(Ⅰ)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讨论了现有的两个恒星自转测量标准系统:Slettebak老系统及新系统之间的系统差,给出了两系统间的回归关系及回归系数的误差估计.结果表明:两系统间存在显著系统差,而所用的方法模型、观测技术之间的差异不可能引起如此大的系统差. 本文的另一个有趣结果是:尽管恒星自转达到其临界值的0.9倍,而旋转所引起的形状畸变、引力昏暗等效应对谱线半宽法的自转速度测量值的影响仍在4%左右;但当恒星以临界速度旋转时,以上自转效应的忽略将使谱线半宽法的实测值大大降低.对B型星,这些效应的影响可达30%.
潘开科谭徽松汪洵浩赵昭旺许骏茶光伟
关键词:恒星自转
20颗依巴谷碳星的近红外测光
2003年
对20颗依巴谷(Hipparcos)卫星所观测的碳星作了近红外JHK测光。由近红外观测结果估算了其在K波段的热改正BC_K和视热星等m_(bol)以及有效温度T_e。结合依巴谷卫星所得视差,得到其中一些星的绝对热星等M_(bol)。
陈培生杨孝鸿汪洵浩
关键词:碳星恒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