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永敦

作品数:120 被引量:694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5篇中医
  • 25篇心病
  • 25篇活血
  • 25篇冠心病
  • 23篇动脉
  • 23篇证候
  • 18篇细胞
  • 17篇中药
  • 17篇综合征
  • 15篇中医药
  • 14篇痰瘀
  • 14篇冠脉
  • 13篇药疗
  • 13篇药疗法
  • 13篇衰竭
  • 13篇急性冠脉
  • 13篇急性冠脉综合...
  • 10篇心力衰竭
  • 10篇血压
  • 10篇化瘀

机构

  • 115篇广州中医药大...
  • 14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州市中医医...
  • 3篇千叶大学
  • 3篇江门市五邑中...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佛山市南海区...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9...

作者

  • 120篇洪永敦
  • 28篇黄衍寿
  • 20篇冼绍祥
  • 17篇吴辉
  • 16篇余锋
  • 14篇刘南
  • 13篇刘煜德
  • 12篇吴伟
  • 11篇信梦雪
  • 11篇李小兵
  • 11篇陈宇鹏
  • 10篇莫鸿辉
  • 8篇李荣
  • 6篇陈宏珪
  • 6篇赵静
  • 6篇赖仁奎
  • 5篇吴兴波
  • 5篇杨忠奇
  • 5篇罗承锋
  • 4篇傅思莹

传媒

  • 2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3篇中药新药与临...
  • 10篇新中医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5篇2012中国...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4篇广东省首届中...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四川中医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6篇2012
  • 16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7
  • 9篇2006
  • 15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0
  • 1篇1999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3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分析,对纳入的730例患者,收集一般信息、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在急性心衰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急性肺水肿。中医证素以血瘀、气虚和阳虚、痰浊多见;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气虚证、血瘀证和痰浊证心衰患者常合并的基础疾病。气虚证患者多见纳差腹胀、端坐呼吸和双下肢浮肿;在痰浊证及血瘀证中,双下肢浮肿、肺部啰音和腹胀纳差较为常见。BNP、肌钙蛋白、平均动脉压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中医证素具有一定相关性。患者中医证候多表现为复合证素,其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阳气亏虚、瘀阻心脉证>饮凌心肺、心血瘀阻证>气阴亏虚、心血瘀阻证>热毒血瘀证>寒凝心脉、心血瘀阻证>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证。结论急性心衰中医证素以血瘀、气虚和阳虚、痰浊为主,临床多见复合证素,气虚血瘀证、阳气亏虚,瘀阻心脉证和饮凌心肺证尤为常见,应重视益气活血化痰法在急性心衰中的应用。
余锋信梦雪洪永敦刘南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证候
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的关系以及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香丹注射液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包括死亡在内西医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IL-6、CRP、INF-α)均明显下降,而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症机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香丹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比较肯定的治疗效果,可以适度地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的死亡率。推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和抗炎,从而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下调各项炎症因子以及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清除自由基,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洪永敦吴辉莫鸿辉李斐媛
关键词:香丹注射液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药疗法白细胞介素-6
清热活血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观察清热活血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同时给予标准的现代医学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加用清热活血中药,对照组用活血中药,疗程均为两...
洪永敦
文献传递
黏附分子-1血清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痰瘀证候关系研究
莫鸿辉黄衍寿洪永敦朱会英
中医药调控细胞焦亡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研究现状与述评被引量:4
2021年
综述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及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焦亡从而稳定AS的研究现状,探讨今后中医药干预AS易损斑块的研究思路。抑制炎性小体或caspase-1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已成为近年来防治AS易损斑块新的干预靶点。中医药干预细胞焦亡稳定AS及易损斑块的研究涉及中药单体如灯盏花乙素、二氢杨梅素、雷公藤红素、大黄素,单味中药如菝葜,以及中药复方化瘀祛痰方、清心解瘀方等;干预的靶细胞多为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涉及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有炎性小体NLRP3、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与IL-18、蛋白质caspase-1等;干预机制可能与抑制以上分子标志物有关。中医药调控细胞焦亡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尚停留在细胞水平和动物实验层面,相关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今后有关中医药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应发挥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调控而非单纯抑制炎症小体与炎症因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AS易损斑块的疗效提供思路。
余锋黄娜卢建辉信梦雪洪永敦刘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炎症因子灯盏花乙素
冠心病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从目的基因的选择、基因载体的选择和心脏基因导入途径的选择等方面对冠心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和促血管生成因子-1基因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状作了评述。认为基因治疗有望成为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之一,而促血管生成因子将成为治疗性药物应用于临床,这将给重症晚期冠心病惠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莫鸿辉黄衍寿洪永敦吴辉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基因疗法
冠心病介入性诊疗50例被引量:1
2004年
杨忠奇冼绍祥吴伟洪永敦李文唏单继军黄衍寿赵立诚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心导管技术冠脉造影
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活血化瘀类中药的获益和风险。方法选择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6例,分为阳性对照组(非活血化瘀组)、丹参针组、丹参针加川芎嗪针组,联合常规抗栓治疗,观察中药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阳性对照组、丹参针组和丹参针加川芎嗪针组都能改善血液流变学(P<0.05),丹参针加川芎嗪针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1),3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和临床疗效,但活血化瘀两组更为明显。在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变化,仅丹参组中出现了1例非严重出血事件和1例缺血性卒中。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栓治疗ACS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且未出现严重出血性事件,初步认为可以联合应用,但高龄患者需要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
赖仁奎洪永敦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性安全性
清热活血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同时给予标准的现代医学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加用清热活血中药,对照组用活血中药,疗程均为两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症状疗效、证候积分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的评定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浆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浓度明显下降(P<0.01),且试验组降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积极的现代医学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中药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可能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并抑制局部血栓形成,显示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潜在治疗作用。
洪永敦汤林艳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清热活血中药
黄芪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00年
将 6 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简称常规组 ,30例 )和常规治疗联合静滴黄芪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 (简称中药组 ,34例 )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超声心功能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 (94 .12 % )高于常规组 (76 .6 7% ) ,两组比较P <0 .0 5;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功能均有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5或P <0 .0 1)。且中药组比常规组效果显著(P <0 .0 5) ;两组治疗后LPO下降 ,SOD上升 (P <0 .0 5或P <0 .0 1) ,而且中药组LPO下降、SOD上升比常规组更为显著 (P <0 .0 5)。
洪永敦冼绍祥黄衍寿陈宇鹏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黄芪注射液疗效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