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小宝

作品数:17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环流
  • 4篇同化
  • 4篇资料同化
  • 4篇黑潮
  • 3篇热带
  • 3篇涡旋
  • 2篇正压
  • 2篇中尺度
  • 2篇数值模拟
  • 2篇位势
  • 2篇夏季
  • 2篇南海北部
  • 2篇海洋环流
  • 2篇副热带
  • 2篇副热带逆流
  • 2篇变分
  • 2篇变分原理
  • 2篇波浪
  • 2篇波浪能
  • 2篇P-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天津市气象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游小宝
  • 8篇李荣凤
  • 3篇张铭
  • 3篇郑崇伟
  • 2篇朱江
  • 2篇陈晓斌
  • 2篇周广庆
  • 2篇李东辉
  • 1篇曾庆存
  • 1篇王东晓
  • 1篇闫长香
  • 1篇施平
  • 1篇孙照渤
  • 1篇郭振海
  • 1篇符伟伟
  • 1篇黄鹤
  • 1篇杨昆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象科学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预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各月月平均海流场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3年
本文用一个区域三维、自由表面、斜压海洋模式对南海全年各月的三维平均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模拟得到的环流特征与已有的实测资料十分相近 ,这表明该模拟结果是可信的 ,该数值模拟也是成功的。
李东辉游小宝张铭
关键词:数值模拟
西北太平洋等位势密度面上的东向副热带逆流被引量:5
2004年
用美国海军高分辨率气候月平均温盐资料和等位势密度面P-矢量方法,计算了西北太平洋各月等位势密度面环流.主要讨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内部东向副热带逆流(简称:STCC)的空间分布、垂直结构、体积输送及其附近的涡旋现象.计算结果很好地再现了STCC的一些观测特征,并且还揭示了STCC在等位势密度面上呈现的一些新现象:(1)在24.6 σθ面上,STCC的空间分布、源地和流动态势都有很强的季节变化,1-3月份不存在STCC;(2)5-10月,日本以南黑潮逆流的一个分支汇入了STCC,使得STCC的流速增强,流幅显著地加宽;(3)流速矢量场明显地表现出:STCC和它附近的一些涡旋伴随而生,STCC存在时它附近总伴随着一些涡旋,当STCC消失时涡旋也就消失了;(4)通过137.5°E断面,STCC的输送量夏季最强,8月份最大输送量达6.9 Sv(1 Sv三106m3/s),春、秋季较弱,4和11月份的输送量分别为1.7和1.6 Sv,输送主要集中在24.0≤σθ≤25.0面之间;(5)纬向流沿137.5°E断面的分布表明,STCC的流核位于24.3-24.7σθ之间.
李荣凤游小宝Peter Chu
关键词:涡旋位势黑潮环流热带
冬季季风期间巴士海峡经向断面上温盐流垂直分布
李荣凤游小宝
关键词:巴士海峡
白洋淀水陆下垫面上行星边界层空间变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对白洋淀地区水陆非均匀下垫面上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变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晴天弱背景下,白洋淀地区陆地大气比湿高于水域的情况发生在白天大部分时间内,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该现象首先出现在近地层,然后不断向高空延伸,与水陆两种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密切相关.由于水陆下垫面的差异,导致水域感热和潜热通量全天较小,变化平稳,而陆地日间感热和潜热通量较大,且潜热高于感热.水陆两地近地层湍流运动状态存在较大差异,湍流输送在水陆比湿空间变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的局地环流同样影响着水陆比湿的空间变动,主要表现在环流上下支对近地层湍流发展以及水汽的垂直输送的影响.陆地上空水汽主要来源于土壤植被的蒸发蒸腾,而来自水域的仅占很少一部分.
黄鹤郭振海游小宝
关键词:中尺度模式非均匀下垫面比湿局地环流
冬季南海北部中尺度涡旋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7
2000年
南海环流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上层海洋环流具有多涡结构,海洋中尺度涡旋的演变(时间上的生消和空间上的迁移)是南海环流季节调整的可能方式.文中依据卫星遥感海面高度资料和实际海洋观测所揭示的南海北部存在中尺度涡旋体系的基本事实,采用一个改进了涡分辨(eddy-resolving)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对冬季处于强盛的东北季风强迫以及黑潮在巴士海峡入侵的共同作用下的南海北部环流的中尺度涡旋体系进行了数值研究,初步再现了冬季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生命史.计算结果表明,在实际的气候冬季风应力驱动下,具有的实际侧边界地形的南海北部呈现有强烈的中尺度涡旋.文中探讨了中尺度涡的垂直结构、温盐场的配置以及大尺度水平辐合辐散、海洋垂直运动与之相关的时空结构.由此可以得知,在冬季南海北部中尺度涡旋生命史的不同阶段,上述动力学因子的重要性是相对的.不同的敏感性试验表明,斜压调整是形成冬季南海中尺度涡旋体系的决定性因子;边界的入流和风应力驱动是影响中尺度涡旋运动的主要因素.
杨昆施平王东晓游小宝李荣凤
关键词:中尺度涡旋南海北部涡旋
钓鱼岛、黄岩岛海域风能及波浪能开发环境分析被引量:38
2014年
利用模拟海浪数据、CCMP风场资料,对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波浪能、风能资源特征展开研究,为海浪发电、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也期望可为解决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在边远海岛驻军、军用/民用舰船在远洋活动的电力、淡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此外本研究还就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风力等级频率、浪级频率、风向频率、波向频率等海洋环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为海洋工程、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钓鱼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单峰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450 W·m-2,黄岩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W"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228 W·m-2;钓鱼岛年平均值波浪能流密度为14 kW·m-1,黄岩岛为11 kW·m-1;(2)钓鱼岛、黄岩岛海域的有效风速、可用波高、100W·m-2以上风能密度、2 kW·m-1以上波浪能流密度出现频率都整体较高,这对资源开发是很有利的;(3)1988—2010年期间,钓鱼岛、黄岩岛的风能密度、波浪能流密度整体呈递增趋势,这对风能、波浪能资源的开发也是有利的。(4)从资源的储量来看,钓鱼岛、黄岩岛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风能资源,且资源储量比我国沿海平均值丰富。综上,钓鱼岛、黄岩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适宜开发的风能、波浪能资源,实行海浪发电、风力发电、风浪联合发电、海水淡化等工作,将具有广阔的军事和经济前景。
郑崇伟游小宝潘静陈晓斌
关键词:波浪能风能
等密度面P-矢量方法和南海北部环流被引量:2
2001年
介绍了等密度面上的P-矢量方法,并用该法计算了南海等密度面上的环流和通过吕宋海峡各个月份的体积输送。计算结果表明:净输送量全年都是流入南海,二月份黑潮入侵最强,九月份入侵最弱;在混合层以下,南海的代表性流型是一个海盆尺度的气旋式环流,环流内部又有一些季节性变化的中小尺度的涡旋。
Chu Peter C李荣凤游小宝
关键词:等密度面黑潮
一个三维变分海洋资料同化系统的设计和初步应用被引量:25
2007年
介绍了新完成的一个基于三维变分方法的通用海洋资料同化系统OVALS(Ocean Variational Analysis System)的设计方案和在热带太平洋海洋资料同化中的初步应用.OVALS可以同化常规的现场海洋温盐观测资料和卫星高度计资料,其中在海面高度资料同化中引入了一个新的基于三维变分的同化方案,该方案考虑了背景场误差的垂直相关性和非线性的温-盐关系.非线性的温-盐关系是通过将三维变分方法中的线性平衡约束方案推广到非线性的情况来实现的,从而通过同化高度计资料来直接调整模式的温度和盐度场.另外,OVALS还可以同化近年来投入运行的国际ARGO漂流浮标的温、盐廓线资料以及其他海温和盐度资料,如船报海温资料和一些浮标阵列资料等.利用OVALS和大洋环流模式在热带太平洋进行了21a的同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化系统通过对各种海洋资料的同化,可以有效改进对海洋温度和盐度的估计,其在420m深度以浅的上层海洋的月平均温、盐度估计误差分别为0.63℃和0.34psu.
朱江周广庆闫长香符伟伟游小宝
关键词:资料同化三维变分海面高度ARGO浮标
夏季西北太平洋等位势密度面上的副热带逆流被引量:1
2002年
用P-矢量诊断方法对西北太平洋等位势密度面上的地转环流进行了研究;所用的资料是美国海军0.5°× 0.5°水平分辨率的月平均温度和盐度资料,该资料源自美国海军收集的 1930~1997年期间的实测数据.计算结果不仅显现出西北太平洋等位势密度(σθ)面上的主要流系,如北赤道流、黑潮和黑潮逆流等,而且还特别清楚地揭示出副热带逆流.主要讨论夏季(6月份)副热带逆流的分布特征.6月份,副热带逆流弯弯曲曲连续地自西向东流动;在较浅的σθ面上,副热带逆流的源地向西可以一直追溯到巴士海峡以东大约122°E左右;随着σθ的增加,副热带逆流的源头和流核均向北向东迁移,但主要部分仍位于18°~23.5°N,即北回归线附近.在海面至σθ=25.8 kg/m3之间均存在副热带逆流.位势涡度分布清楚地表明,副热带逆流流核位于副热带模态水南边界的上面.
李荣凤游小宝P.Chu
关键词:夏季副热带逆流
南海夏季环流机制的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斜压海洋模式,通过数值试验的方法对南海夏季的环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产生南海南部反气旋式环流的主要机制是西南季风的驱动,斜压效应起到了增强环流强度的作用;海底地形和黑潮的强迫是形成"南海暖流"和台湾海峡中东北向流的主要原因,而斜压效应和海底地形是形成夏季"南海暖流"右侧偏西向流的主要原因;南海北部的气旋式涡旋是在黑潮、海底地形和斜压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李东辉游小宝张铭
关键词:环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