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廷明

作品数:20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5篇骨质
  • 5篇骨质疏松
  • 4篇熏洗
  • 4篇疏松性
  • 4篇中药熏
  • 4篇中药熏洗
  • 4篇细胞
  • 4篇骨质疏松性
  • 3篇胸腰椎
  • 3篇腰椎
  • 3篇腰椎骨折
  • 3篇远端
  • 3篇远端骨折
  • 3篇石膏
  • 3篇石膏外固定
  • 3篇手法
  • 3篇手法复位
  • 3篇手法复位石膏
  • 3篇手法复位石膏...

机构

  • 14篇福建中医药大...
  • 6篇南京军区福州...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潘廷明
  • 7篇徐皓
  • 7篇董忠
  • 5篇陈建梅
  • 5篇杨连梓
  • 4篇姚晓东
  • 2篇李金泉
  • 2篇陈昱
  • 2篇宋晨阳
  • 2篇钟继平
  • 2篇李淑媛
  • 1篇张晋
  • 1篇林燕
  • 1篇唐淋锋
  • 1篇李旭
  • 1篇王雪松
  • 1篇陈淑招
  • 1篇黄文
  • 1篇姚信慧
  • 1篇张志恩

传媒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目前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轴具有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目的:构建小鼠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从C57BL/6小鼠中提取总RNA,以RT-PCR方法获得小鼠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全长1080bp的完整编码序列,通过穿梭质粒pAdTrack-CMV,将目的片段克隆入AdEasy-1腺病毒DNA中,获得重组腺病毒DNA,通过脂质体转染293细胞,经包装扩增后,获得重组腺病毒pAdTrack-CMV-CXCR4,并感染293细胞,PCR鉴定、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含趋化因子受体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Track-CMV-CXCR4构建成功,经PCR鉴定鉴定重组病毒中含有趋化因子受体4cDNA全长,经序列测定表明趋化因子受体4cDNA序列正确无丢失和错配现象,病毒滴度高,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293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的蛋白表达较未感染293细胞明显增加。
潘廷明徐皓陈建梅宋晨阳姚晓东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4重组腺病毒293细胞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血栓前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临床发生率较高,是一种严重的骨科手术并发症.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并发DVT越来越受关注后,人们逐渐注意到胸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一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的并发症。我科自2012年以来以行胸腰椎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诊断血栓前状态的重要参数血液流变学、PT(凝血酶原时间)、
董忠潘廷明李淑媛杨连梓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味补阳还五汤
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主体,纳入骨质疏松症组,另将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骨密度正常者纳入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中医体质类型,并通过Logtis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组气郁质、气虚质及血瘀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tisic回归分析显示,气郁质、气虚质及血瘀质是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体质。结论: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血瘀质、气郁质为主,二者存在密切关联,因此要重视患者体质分析,尽早辨识,尽早干预偏颇体质,以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
潘廷明官建伟
关键词:中医体质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bcl-2、bax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21年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关节腔内的软骨组织退化为特点的骨关节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降解。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原癌基因bcl-2家族相关。在bcl-2家族中,bcl-2和bax分别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抑制凋亡基因和促进凋亡基因,二者可通过相互作用,发挥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就bcl-2和bax在K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柯俊泉董忠潘廷明汪伟剑
关键词:KOA细胞凋亡BCL-2BAX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6个月后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以及腕关节活动度和Robbins腕关节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腕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旋前活动度、旋后活动度及Robbins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潘廷明董忠杨连梓汪伟剑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手法复位中药熏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
2009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可以向3个胚层细胞进行分化。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体外培养、扩增BMSCs分别采用化学诱导剂或生物诱导剂可诱导BMSCs分化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标志物。本文就对BMSCs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潘廷明徐皓陈建梅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影响因素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44
2019年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月6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资料,其中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组(石膏组)33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钢板组)35例,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Robbins腕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石膏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P<0.01),治疗6个月后石膏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小于钢板组(P<0.05)。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及Robbins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复位方面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组,但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后者,在功能恢复及安全性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潘廷明董忠杨连梓章镇南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骨折手法复位中药熏洗
转染cxcr4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SDF-1趋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1)构建携带cxcr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2)将重组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验证转染后BMSCs表达CXCR4增加;(...
潘廷明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中药外治配合跖筋膜牵拉治疗跟痛症106例
2014年
跟痛症(calcaneodynia)是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1],可一侧或两侧发病,本病病因复杂,症状反复,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多不理想,复发率高。我科采用中药外治配合跖筋膜牵拉功能锻炼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董忠潘廷明李淑媛杨连梓
关键词:跟痛症中药熏洗功能锻炼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回顾分析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三维矫形的生物力学及避免脊柱失平衡的对策。[方法]2005年1月~2007年6月在本院行三维矫形内固定手术的AIS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1~18岁,平均15.2岁。其中LenkeI型8例,LenkeⅡ型4例,Len-keⅢ型8例,LenkeⅣ型2例,LenkeV型5例,LenkeVI型4例。术前冠状面Cobb’s角平均54°,顶椎偏距平均5.8cm,躯干偏移距离平均2.6cm。根据患者畸形类型和柔韧性选择融合范围。术后及随访时在X线片上测量主弯冠状面的Cobb’s角、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距离。[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16个月,冠状面Cobb’s角平均残留24°,矫正率为61%;终末随访平均丢失4.0°,丢失率为8%;顶椎偏距平均残留2.5cm,矫正率为56%,终末随访时平均丢失0.5cm,丢失率为8.5%;终末随访时躯干偏移距离平均1.0cm。[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矫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优越的力学基础,因此能有效改善AIS畸形,但术中需始终关注躯体和脊柱的力学平衡。
潘廷明徐皓姚晓东陈建梅李金泉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生物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