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造影
  • 3篇动脉
  • 3篇肿瘤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介入
  • 2篇脊柱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冠状动脉造影
  • 2篇DSA
  • 2篇成形术

机构

  • 8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潘纪青
  • 6篇董兰强
  • 2篇张悦萍
  • 2篇周根泉
  • 2篇汪守中
  • 2篇张贵祥
  • 2篇顾菊康
  • 1篇杨秀军
  • 1篇陆军
  • 1篇王精兵
  • 1篇陈元炯
  • 1篇郑明芳
  • 1篇何之彦
  • 1篇缪竟陶
  • 1篇程易

传媒

  • 3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83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7例共 79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其中血管瘤 6例 6个椎体、骨质疏松 9例 16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 42例 5 7个椎体。经CT扫描定位 ,将不透X线骨水泥 (主要成分为粉剂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和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 )按粉剂与液体为 4∶1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 ,用 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 ,骨水泥在CT表现为点状分布 3个 ,斑片状分布 6个 ,团状分布 42个 ,弥散分布2 8个。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 ,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 15例良性病变全部达到止痛效果 (15 / 15 ) ,恶性肿瘤止痛效果达 90 5 % (38/ 42 )。止痛从注入骨水泥开始到 7d显效 ,持续 6个月。本组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
张贵祥陆军潘纪青张悦萍周根泉缪竟陶何之彦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介入性放射学聚甲基丙烯酸类椎体肿瘤骨质疏松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DSA造影研究
1999年
目的 对6例冠状动脉瘘的冠状动脉造影或升主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6例冠状动脉瘘病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3~69岁;平均53岁.经DSA冠状动脉造影或升主动脉造影证实.结果 本组冠状动脉瘘起源于左冠状动脉6例,右冠状动脉1例.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其中5例因分流量较小,听诊未闻及连续性杂音.1例分流量较大,左冠状动脉右室瘘伴冠状静脉瘘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为少见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升主动脉造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董兰强潘纪青
关键词: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瘘病
CT直接冠状面扫描对直肠癌诊断和分期的价值
1997年
目的:探讨CT直接冠状面扫描在直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例直肠病变的病例行横断面加直接冠状面扫描。在直接冠状面扫描时,应尽量提高KV及mA,并对所获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本组13例,直肠癌11例,腺病及炎性改变各1例。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4.6%,其中按照Duke改良法分期,Ⅰ期诊断符合率为50%,Ⅱ期为67%,Ⅲ期及Ⅳ期为100%。CT显示直肠病灶的关键在于充分扩张的肠腔和肠腔内外良好对比。CT直接冠状面扫描可以准确显示病灶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并可以直接测量肿块距肛缘的距离,浆膜层和肠周脂肪受侵犯时表现为索条状或片状致密影,其中肠壁外结节影为浆膜层受累的可靠征象。结论:CT直接冠状面扫描结合横断面扫描对直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有帮助。
董兰强潘纪青汪守中陈元炯
关键词:直肠肿瘤CT
影像学对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实验研究的评估价值
1999年
目的 实验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早期(6小时)的影像学变化并评价体外反搏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14头杂种幼猪用闭胸式改良中孔合金珠法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6小时及7小时分别行DSA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7头在6小时时行体外反搏治疗1小时,其余不作任何处理观察1小时,7小时时处死,取病理。结果 1:实验组左心功能(收缩及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2;实验组梗塞变性范围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3 病理证实龙胆紫染色的心肌区即是心肌梗塞区,表现为典型的缺氧损伤。4:经受损的冠状动脉行DSA造影所显示的心肌染色区的体积与龙胆紫染色的心肌体积相符合,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5:对照组显示典型的缺氧损伤,实验组则明显减轻。结论 DSA造影可以定量显示急性心肌梗塞的范围,心动超声图可测量左心功能的变化,是评价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客观依据。
董兰强潘纪青顾菊康程易
关键词:影像学急性心肌梗塞体外反搏DSA超声心动图
少见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分析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997-1999年41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共16例,其中壁冠状动脉8例,冠状动脉瘘6例及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2例。冠状动脉造影,动态下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测量。结果 8例壁冠状动脉均表现为收缩期狭窄,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狭窄段长度17.2mm,其中3级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冠状动脉瘘,5例源自左冠状动脉,1例源自双侧冠状动脉,2例引流入肺动脉于,4例引流入右心室。2例右冠状动脉缺如,经冠状动脉造影及主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少见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重要手段,动态下观察是发现病变的关键。
董兰强潘纪青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少见畸形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破坏性病变的效果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破坏性病变的技术方法、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49例椎体骨质破坏性病变,其中血管瘤6例、椎体恶性肿瘤43例。使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针经 CT 扫描定位, 从椎体侧后方...
张贵祥王精兵杨秀军周根泉潘纪青张悦萍
关键词:脊柱肿瘤介入椎体成型术
文献传递
实验性心肌梗死的DSA与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实验性心肌梗死早期 ( 6小时 )DSA的表现 ,并与病理对照。材料与方法  14头幼猪采用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在 6小时时 ,经中孔合金珠行DSA ,实验组 7头幼猪体外反搏治疗 1小时 ,对照组 7头幼猪无任何处理观察 1小时 ,7小时时DSA采集图像 ,并即刻处死实验动物 ,将龙胆紫染色的心肌送病检 ,部分送电镜。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DSA表现为层状、斑片状对比剂聚集染色 ,中央区密度较高 ,外周密度稍淡。DSA可定量显示受损心肌的染色范围。病理证实龙胆紫染色的心肌范围与心肌梗死的心肌受损范围相符。DSA所显示的对比剂染色的心肌体积与龙胆紫染色的心肌体积相比较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理证实染色区显示典型的缺氧性损害。结论 改良闭胸式中孔合金珠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DSA可以定量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范围 ,其表现与病理表现相符合 。
董兰强潘纪青顾菊康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病理
冠状动脉钙化的普通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研究普通螺旋CT所显示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40例患者,年龄38~81岁,平均62岁,男性36例,女性4例。所有患者均行普通螺旋CT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检查时间间隔不逾1个月。螺旋CT采用层厚为3mm,Pitch=1进行扫描。钙化定义为CT值≥90HU,且面积≥1mm2。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常规方法。结果:70支血管发现钙化,其中687%有冠状动脉狭窄(≥50%);46支血管冠脉造影证实为狭窄(≥50%),其中86%发现钙化。年轻组与老年组相比,冠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钙化在左前降支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右冠脉,左回旋支及左主干。结论:普通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无创伤性,且经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广泛用于临床预测及诊断冠心病。
董兰强潘纪青汪守中温馨竹郑明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及检查方法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及检查方法。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0例,男性27例,女性 23例,年龄49—83岁,平均70岁。全部采用螺旋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层厚1-3 mm,pitch=1.5-3,其中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在注射后不同时相进行薄层扫描,在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内部结构和边缘特点,并且测量病灶在不同时相的CT值。结果按照CT密度分为三种类型,I型为不伴磨玻璃征的软组织密度结节23例(46%),II型部分实性伴磨玻璃征18例(36%),III型磨玻璃样结节9例(18%)。50例中CT征象有分叶征者38例,毛刺征者38例,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者36例,磨玻璃征者26例,血管聚集征或血管穿过征41例,胸膜凹陷征36例。其中直径<1 cm的磨玻璃或部分磨玻璃结节的血管聚集及穿过征象、空泡征以及支气管气相征出现率高。动态增强扫描对于I型及Ⅱ型结节意义明显,动态增强CT值峰值平均增强了40—50HU,峰值出现的时间在注射造影剂后100-180秒之间。结论检查方法是提高小肺癌检出率的关键;小肺癌的各种CT征象与肺癌的大小以及病理类型有关。
潘纪青
关键词: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