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顺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学院历史系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孔子孝道和当代大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教育被引量:5
- 2006年
- 对当代大学生的关爱和责任教育已刻不容缓。文章指出孔子孝道的核心是培养爱和责任,同时还指出“孝”是培养大学生关爱及责任意识的着眼点。
- 焦新顺
- 关键词:大学生
- 论孔子关于和谐人生的诠释及现实意义
- 2012年
- 孔子在对三代历史以及他所处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考察后,利用前人的知识成果,从自然入手去研究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的人,关爱人的生命、生存、尊严,阐发人生的意义,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至此,人文思想和人道观念成了孔子思想的中心,也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旋律。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效法自然,以天地之道指导人道,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人生思想。他所注重的修身体仁的道德境界、道济天下的崇高理想、尚义奉献的价值取向、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与人同的和谐人际关系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焦新顺
- 关键词:孔子
- 对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时代呼唤着高校历史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如何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成为高校历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着力点。从增强历史教学内容的时代精神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历史教学内容的美育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等方面回答了这一问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 焦新顺
- 关键词:素质教育审美素质主观能动性
- 孔子人际关系理论构建探析被引量:5
- 2007年
- 春秋时期社会急剧动荡,为寻求“太平”,孔子积极入世,在继承和发展三代文化核心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国家、“天下”和谐为终极目标,以内“仁”外“礼”为出发点,以诚信、“忠恕”为原则的人际关系理论。这不仅丰富了孔子思想体系的内容,而且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规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今天,它仍可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 焦新顺
- 关键词:孔子人际关系理论诚信忠恕
- 试论商鞅变法的文化环境被引量:4
- 2003年
- 春秋时期,秦国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产生。战国初年,简公、献公的改革更推动了封建经济成分和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为商鞅变法奠定了物质文化基础。宗法制在秦社会中根植不深,使秦的国家权力系统和机制呈现出开放、灵活、竞争的特点,秦得以敞国门纳贤才,为商鞅大刀阔斧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政治文化条件。秦人轻视德、仁、义,崇尚货利、积极进取的价值观驱使秦统治者极力追求权力和空间,促成了孝公与商鞅的君臣际遇,保证了变法的彻底进行。
- 焦新顺
- 关键词:商鞅变法文化环境宗法制价值观
- 试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被引量:4
- 2003年
-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著名、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有利的经济环境为变法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开放的政治机制减轻了变法过程中的政治障碍 ,切合国情的立法和充分的舆论宣传保证了新法的顺利实施。这些有利的因素促成了商鞅变法的成功 ,秦国也因此一跃成为七国之首 ,弹压六国 ,成就帝业。
- 焦新顺
- 关键词:宗法制度舆论宣传商鞅变法
- 论《尼布楚条约》的条件和影响被引量:1
- 2003年
- 《尼布楚条约》是我国清政府同沙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本文详细论述了该条约签订的历史条件及影响,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正确处理国际关系提供借鉴。
- 焦新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