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志新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成肌细胞移植重建盆底横纹肌复合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研究成肌细胞移植重建盆底横纹肌复合体的可行性,为肛门直肠畸形盆底肌发育不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提取新生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化形成成肌细胞,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后种植到建立的横纹肌复合体去细胞空支架中,体外培养2d后支架移植回盆底在体内生长4周,应用电镜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成肌细胞在体内分化融合形成骨骼肌纤维的情况.结果 卫星细胞分离后,贴壁较早的成肌细胞增殖较快,很快分化融合成多核肌管,传代次数有限;贴壁较晚的细胞中有较多呈球形细胞,表达卫星细胞特异性标记Pax7,其增殖较慢,传代次数较多.成肌细胞Desmin表达阳性,分化成肌管后表达Myosin.腺病毒转染后转染率达98.6%.建立的空支架Laminin表达阳性,由以胶原纤维成分为主的基底膜管组成,成肌细胞种植后细胞附着于支架,并见细胞突起,支架体外培养1周后细胞仍存活.移植后4周成肌细胞分化形成骨骼肌,在球海绵体肌后方形成肌束,但未形成弹弓样结构的横纹肌复合体,GFP及Myosin表达阳性,肌纤维周围可见微血管形成,并且检测到Pax7表达阳性的卫星细胞.结论 卫星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后移植至盆底能很好地分化形成肌纤维,可以作为修复发育不良的盆底肌的细胞来源.
- 陈青江马燕牛志新贾慧敏袁正伟白玉作王维林
- 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
- 肛门直肠畸形大鼠盆底肌卫星细胞及其微环境的胚胎发育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肛门直肠畸形胎鼠盆底肌卫星细胞及其微环境的胚胎发育,从干细胞水平探索盆底肌发育不良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乙烯硫脲致畸建立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正常组及给药组孕16~2 d取胎,经连续石蜡切片及提取盆底横纹肌复合体,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透射电镜、细胞培养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盆底肌卫星细胞的胚胎发育.结果 正常组:孕16 d时盆底肌已经开始形成,未见Pax7阳性表达细胞,孕17 d后盆底肌出现Pax7弱阳性染色细胞,孕19、21 d Pax7表达增强,孕21 d时阳性细胞比例略下降,占肌细胞核的35.07%.畸形组:孕16 d时即见Pax7较强阳性染色细胞,孕17~21 d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增加,以孕19 d最明显,孕21 d时占肌细胞核的44.16%.Real-time PCR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畸形组Pax7表达增强,而Myogenin表达减弱,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可见肛门直肠畸形组盆底肌卫星细胞胞核不规则,异染色质明显增多,胞膜与肌膜间间隙增大,基底膜明显增厚,周围肌纤维排列紊乱,横纹不明显.细胞分离培养后畸形组卫星细胞分化障碍,培养72 h后仍有较高比例的MyoD阳性表达细胞.畸形组盆底肌vWF及Neurofilament表达减弱而Vimentin表达明显增强,存在微环境发育缺陷.结论 肛门直肠畸形时盆底肌卫星细胞提前形成使得分化成肌的前体细胞减少,卫星细胞的超微结构异常及分化功能障碍,同时存在卫星细胞微环境发育缺陷,使得卫星细胞不能向骨骼肌分化,可能是导致盆底肌发育不良的机制之一.
- 陈青江马燕牛志新贾慧敏张树成白玉作袁正伟王维林
-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骨骼肌卫星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