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2篇春小麦
  • 1篇性状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玉米秸秆还田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容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容重
  • 1篇土壤物理
  • 1篇土壤物理性状
  • 1篇种植密度
  • 1篇综合配套技术
  • 1篇物理性状
  • 1篇秸秆
  • 1篇秸秆还田
  • 1篇还田

机构

  • 4篇呼伦贝尔市农...

作者

  • 4篇王丽君
  • 3篇包妍妍
  • 3篇廉博
  • 3篇王红霞
  • 2篇魏晓军
  • 1篇蒋万波
  • 1篇郭建靖
  • 1篇焦玉光
  • 1篇陈彤

传媒

  • 1篇南方农业
  • 1篇园艺与种苗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耕作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春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筛选春小麦在秸秆全量还田免耕和秸秆不还田翻耕下的最佳种植密度,同时在最佳种植密度下,比较两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春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春小麦龙麦30号为试验材料,2019年比较分析两种耕作方式(秸秆全量还田免耕和秸秆不还田翻耕),9个种植密度[300万(D1)、375万(D2)、450万(D3)、525万(D4)、600万(D5)、675万(D6)、750万(D7)、825万(D8)、900万株/hm^(2)(D9)]下春小麦的产量性状,2020年在最佳种植密度下研究两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春小麦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耕作方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春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耕作方式下,春小麦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呈负相关关系;而无效小穗数、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呈正相关关系。两种耕作方式下,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稳步提高,在D6密度下产量均达到最高,秸秆全量还田免耕下春小麦产量为5601.3 kg/hm^(2),秸秆不还田翻耕下春小麦产量为5097.2 kg/hm^(2),之后逐渐下降,D6密度下秸秆全量还田免耕较秸秆不还田翻耕春小麦产量增加了9.9%。两种耕作方式下,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在播前和不同生育时期差异较大,秸秆全量还田免耕较秸秆不还田翻耕显著改善了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的产量比秸秆不还田翻耕增加433.8 kg/hm^(2)。【结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春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秸秆不还田翻耕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675万株/hm^(2),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有效改善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进而提高了春小麦的产量。
廉博李强魏晓军包妍妍王红霞王丽君
关键词:春小麦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土壤容重
温凉旱作区玉米秸秆还田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21年
根据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温凉旱作区地理特点,经过7年的试验研究,提出温凉旱作区玉米秸秆还田丰产增效栽培技术。此技术的实施缓解了呼伦贝尔市土壤养分不足的现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升了耕层土壤质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玉米产量,有效解决了呼伦贝尔市玉米安全生产问题。
廉博王丽君郭建靖包妍妍王红霞李金龙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
高油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
王丽君蒋万波李洪斌王建明关国杰黄复民张可孙宾成陈彤韩同庆张广孙桂华
通过采取以高油高产大豆品种为核心,以应用工程、农艺、农机等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为支撑,产业化经营为依托,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率,用较少的投入获得高产高效,首次在该市粮油作物上实现...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高产
呼伦贝尔市春小麦“二改三减两覆盖”节本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介绍了呼伦贝尔市春小麦“二改三减两覆盖”节本提质增效技术要点,提出了改良小麦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群体结构,构建安全高效群体;推广免耕播种,减少翻耕作业次数;推广轮作、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技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编制春小麦地方标准,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引进大型综合性作业机械,实现全程机械化覆盖等技术内容,以推动呼伦贝尔市小麦产业的发展。
廉博王丽君魏晓军包妍妍王红霞焦玉光
关键词:春小麦栽培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