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均平

作品数:41 被引量:313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地理
  • 7篇黄土
  • 5篇盆地
  • 5篇自然地理
  • 5篇粒度
  • 4篇钻孔
  • 4篇黄河
  • 3篇银川盆地
  • 3篇剖面
  • 3篇气候
  • 3篇环境意义
  • 3篇季风
  • 3篇教学
  • 3篇更新世
  • 3篇古土壤
  • 3篇本科
  • 3篇本科生
  • 3篇冰期
  • 2篇地理专业
  • 2篇东亚季风

机构

  • 2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1篇兰州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泰山学院

作者

  • 41篇王均平
  • 17篇潘保田
  • 17篇魏明建
  • 14篇高红山
  • 9篇管清玉
  • 8篇苏怀
  • 7篇周锐
  • 5篇刘小丰
  • 5篇潘宝林
  • 5篇王勇
  • 4篇刘兆文
  • 4篇李吉均
  • 4篇胡春生
  • 3篇宋波
  • 3篇张慧
  • 3篇李琼
  • 3篇李炳元
  • 3篇赵秋月
  • 3篇蔡茂堂
  • 2篇徐树建

传媒

  • 4篇中国沙漠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第四届大学地...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核技术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新生代黄河中游发育与青藏高原侧向挤出研究
黄河中游沟通了河套和汾渭盆地,深切萧山后注入华北平原。沿途发育盆地和峡谷相间的地貌格局。关于该段黄河形成时代和水系发育过程一直是地学界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长期存在比较大的意见分歧,至今没有得到比较好的解决。针对这些问题,...
胡振波潘保田王均平
黄河三门峡至扣马段的阶地序列及成因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对黄河三门峡至扣马段的野外地貌调查,结合黄土地层学、年代学分析,发现黄河在位于豫西断隆的三门峡至孟津段发育至少4级阶地,其形成时代由老到新分别为:0.86MaBP、0.62MaBP、0.13MaBP和0.05MaBP;在位于华北断坳的孟津至扣马段仅发育3级阶地,形成时代分别为:1.24MaBP、0.25MaBP和0.05MaBP。黄河各级阶地的河流相沉积物顶部都有一层古土壤发育表明,黄河下切形成阶地的过程发生在古土壤发育的间冰期,气候变化对阶地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是,黄河流经豫西断隆和华北断坳两个抬升状况差异较大的构造单元所表现出来的阶地序列和年代的迥然差异则证明了地面抬升也是控制黄河阶地发育的重要因素。
苏怀王均平潘保田明庆忠史正涛
关键词:气候变化
祁连山东段剥蚀面与青藏高原隆升被引量:9
2004年
祁连山北麓广泛分布着一级剥蚀面,它是山地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对剥蚀面之上砾石层中细砂物质的ESR测年以及黄土地层的古地磁测定,认为祁连山东段的剥蚀面最终解体于1 4MaBP.这与邻近区域陇西盆地的剥蚀面解体时代(1 8MaBP)有所差异,这或许是第四纪期间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在区域间存在着差异特征的重要表现.
高红山潘保田邬光剑李吉均管清玉王均平业渝光
关键词:祁连山东段青藏高原
从三门峡黄河阶地的年代看黄河何时东流入海被引量:33
2005年
黄河三门峡峡谷入口地区发育了4级黄河阶地,阶地上普遍堆积了厚层黄土-古土壤系列,这为阶地测年提供了方便,古地磁测年、黄土-古土壤定年及热释光测年表明阶地T2,T3,T4分别形成于0.129,0.625,0.865Ma前,阶地的形成标志着0.865Ma以来黄河在该区先后进行了4次强烈的下切过程,黄河东流入海的格局最迟在0.865Ma前就已形成,
潘保田王均平高红山陈莹莹李吉均刘小丰
关键词:入海黄土-古土壤定年
渭河河流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河流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气候信息能够在河流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同时能够记录河流的古水文信息。L9时期渭河共沉积了5.3m水成物质。粒度曲线表明其经历了四次明显的暖湿干冷气候波动,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气候记录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粗颗粒含量显示渭河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古洪水事件。
刘小丰潘保田高红山王勇张慧王均平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气候变化古洪水事件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科研素材应用于本科生培养的探索——以指导自然地理本科生科研活动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结合首都师范大学"科学前沿进低年级本科生课堂"、"综合自然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四门课程的教学,探索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并以完善的科研素材指导本科生科研活动。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科研素材向本科生开放,具有即时性、开放性、自主性、权限性,并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有最直接的参考实体。
宋波魏明建王均平周锐赵秋月
关键词:信息技术平台本科生
渭河L9时期(0.87~0.94Ma)古洪水事件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河流河漫滩相物质粒度的变化是指示洪水强弱的重要标志。在L9时期,渭河共发育了5.3 m的河漫滩,其主要由粘土和沙层组成。选用粒径>63μm作为指示大型洪水的指标,年代的确定通过黄土的中值粒径进行黄土古土壤的对比。研究表明在这个时期,至少发生了四次较大的洪水,尤以最后一次洪水规模和强度最大,与陇西盆地记录的L9时期气候变化一致。
刘小丰潘保田高红山王勇王均平张慧胡春生
关键词:古洪水粒度河漫滩黄土
陇西盆地末次冰期黄土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3
2005年
顺着风成堆积物搬运的主导方向,对黄土高原西部的末次冰期以来的24个风成堆积物剖面的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比各个粒度指标,分析了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取了最为敏感的粒度指标,并在南北向大断面上建立了砂的百分含量与沙漠距离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与黄土高原中部有所不同。
徐树建潘保田李琼高红山王均平胡春生
关键词:风尘粒度特征黄土
一种自然地理教学用讲桌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然地理教学用讲桌,包括桌体、放置槽、抽屉和柜体;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在老师需要使用到地图时,从桌体中打开模型板,用挂钩固定模型板的位置,防止模型板移动,通过转动转轴,可以从地...
孟令豪王均平魏明建刘秀英
文献传递
汾渭盆地250 kaBP以来黄土粒度记录的环境信息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对汾渭盆地西师村黄河第三级阶地上沉积的黄土地层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组份变化曲线能够很好地反映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的变化,粒径<5μm和>30μm组份的体积分数曲线分别是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良好替代性指标.通过粒度分析所绘制的各粒级组份体积分数曲线显示,古土壤S2和S1发育时期,夏季风加强,并且分别在225,121,101,85 kaBP处出现峰值;在40 kaBP左右,夏季风有所加强,形成一层弱古土壤Sm.黄土L2和L1堆积时期,冬季风加强,峰值分别出现在185,155,138,15 kaBP处.西师剖面的黄土记录整体上反映了最近250 ka以来汾渭盆地东亚季风的演化过程,为这一地区在最近250 ka以来的东亚季风演化研究作了有益补充.
王小莉潘保田王均平
关键词:汾渭盆地黄土粒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