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录仓
- 作品数:140 被引量:1,234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中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被引量:52
- 2017年
- 老龄化和城市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人口问题。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是老龄化的特殊区域。本文基于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综合应用地理探测器和变异系数等方法,清晰地刻画了中国20个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审视了人口老龄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中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平均水平为7.32%,其中12个城市群的人口属于成年型,到2010年时人口老龄化平均水平已上升为9.00%,除珠三角与宁夏沿黄城市群外,其余18个城市群均步入了老年型人口,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升级与类型替变态势。(2)老龄化高值、较高值区域不断向内陆城市群跃迁。(3)城市群老龄化的增量和增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老龄化水平的低值区和高值区增量少、增速慢,而较低值、中值和较高值区增量多、增速快。总体上表现出区域性城市群——国家级城市群——地区性城市群老龄化速度递减的态势。(4)在城市群内部,老龄化分布格局表现出隆升—塌缩并存的现象。国家级城市群内部老龄化分布格局从隆升结构向塌缩结构转变,城市群中心区人口老龄化水平降低;而地区性城市群和区域性城市群内部老龄化分布格局则从均质结构向隆升结构转变,中心区人口老龄化水平上升。(5)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是内外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基期老龄化程度、人口年龄结构替变和人口流动性是主导性因素。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普遍性抬升是城市群老龄化升级与类型替变的关键,低龄人口迁入到城市群对人口老龄化则起到"稀释作用",城市群发育阶段不同引致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对老龄化则起到诱导作用。
- 王录仓武荣伟李巍
- 关键词:城市群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
- 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本研究基于城乡视角,利用1993—2013年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首先分析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差异,然后应用ELES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结果表明:1993—2013年间河南省城乡居民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杂项八大类消费品中,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结构变化明显,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欲望强于农村居民。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仍居于重要位置。农村居民各类需求的收入弹性均小于城镇居民,映射出农村居民低水平消费的基本态势。住房成为农村居民高度关注的重大消费项目,依然为生存型消费;而城镇居民较为关注的是交通通信、杂项和家庭设备,属于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受消费品价格的影响,城镇居民杂项支出与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变化较为剧烈,城乡居民消费次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提升居民购买力、引导购买意愿、优化购买环境是缩小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路径。
- 王录仓张宁
-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ELES模型
- 腾讯迁徙数据下的春运中国人口流动时空格局分析
- 随着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和位置共享服务的发展,人们留下的数字足迹为有效展示人口流动和空间联系提供了便利.本文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平台的人口迁徙数据,从春运期间的各城市人口迁徙数量来刻画中国城市间的人口流动时空格局,力求深化大...
- 刘海洋王录仓
- 关键词:人口流动
- 江河源区草场退化的生态环境后果及成因被引量:21
- 2004年
- 江河源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突出表现为 :草地生产力下降、沙化、草地植被减少、草地生态系统恶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尤其是人类活动 (如过渡放牧、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滥挖、滥垦等 )的加剧成为草地退化和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加速器”。
- 王录仓
- 关键词:草场退化生态环境自然因素
- 低碳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大气圈碳库的第二大来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产业、能源结构的同时,加强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布局的调整,对我国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
- 刘海猛石培基王录仓王祖静
- 兰州市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兰州市市区遥感影像数据和Fragstats软件,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选取多样性、破碎度、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林草地占总面积的45%,构成区域景观的基质;区域内景观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城关区最高为1.447,均匀度七里河区最高为0.811;区域中人工景观斑块形状规则,分布均匀,自然景观分维数较高,其中荒草地分维数1.443;受人为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度较高,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城市人均绿地9.47m2,但绿地斑块分布散乱,生态效益低;各类型绿地斑块之间缺少较好的生态廊道,格局连接性较低;分离度城关区为0.015、七里河区为0.045、西固区0.037、安宁区为0.021.
- 王录仓俞菲俞洋子
- 关键词:斑块分维数多样性
-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20年
- 基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1-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区域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强,聚散态势日益明显,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流动范围与城市吸引场高度相关,城市等级越高,越趋向于省际流动,距离衰减越不明显;等级越低,越趋向于市内流动,地理邻近效应越明显。流动时间呈现出短期性(1~2年)与长期性(7年以上)并存的格局,短期性随城市等级的下降而递增,长期性则随城市等级而递减。农业户口仍然是流动人口的主体,“三低一高”(低龄化、低学历化、低技能就业化和高性别化)是流动人口的最基本人口学特征。经济因素对人口的流动仍具有主导作用。
- 薛彩霞王录仓常飞
- 关键词:城市流动人口影响因素
- 城镇规划导向下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基于甘南州10个城镇总体规划的图文数据,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甘南州10个城镇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建设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城镇总体规划中城镇规划者开拓城镇建设用地常用的6种模式,并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必须考虑"内部增长",而不是继续向外扩张的观点,以期为城镇规划工作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供参考依据。
- 李巍李得发王录仓王生荣
-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
- 水资源约束下的内陆河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被引量:10
- 2007年
-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协调发展是各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普遍现象。目前中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但同时面临着严重的"三农"问题。内陆河流的劳动力转移除了受经济条件、体制条件的制约外,还深受水资源条件的约束。通过对水资源自然赋存格局和变化状态,时空分布与利用关系的分析,透视资源性缺水与结构性缺水,证明水资源条件的约束性持续存在并有加重的趋势。在保证生态环境良性运行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分析计算水资源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力,结果表明,人口处于超载状态。因此以同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缓解水资源压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主线,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三个层次具体探讨了水资源约束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规模。通过上述劳动力三个层次的转移分析,基本上能够把水资源承载力条件下超载的人口转移出去。
- 王录仓张云峰
- 关键词:水资源约束农村劳动力转移
- 2005-2013年间甘肃省生态足迹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生态占用模型是近年发展的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一种直观而有效的方法。以生产量代替消费量,运用生态足迹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甘肃省2005-2013年间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5-2013年间,甘肃省人均生态占用总体呈缓慢上升态势(由2.127 hm2/cap增长到2.718 hm2/cap),而人均生态容量先下降后逐渐回升(由1.114hm2/cap下降到1.096hm2/ca,2013年回升至1.191 hm2/cap),进而导致人均生态赤字连年增长(由1.013hm2/cap增长到1.527hm2/cap),暗示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万元GDP生态占用逐年下降(由2.85 hm2下降到1.12 hm2),表明甘肃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
- 金建玲王录仓张伟芳
- 关键词:生态占用生态容量生态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