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驹

作品数:25 被引量:2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地磁
  • 6篇地磁脉动
  • 6篇磁层
  • 3篇低纬
  • 3篇电流片
  • 3篇MEV
  • 2篇等离子体
  • 2篇低频波
  • 2篇地球同步
  • 2篇地球同步轨道
  • 2篇星际
  • 2篇行星
  • 2篇行星际
  • 2篇行星际扰动
  • 2篇亚暴
  • 2篇日偏食
  • 2篇色散
  • 2篇色散关系
  • 2篇碰撞等离子体
  • 2篇无碰撞等离子...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5篇王德驹
  • 18篇周国成
  • 15篇曹晋滨
  • 13篇蔡春林
  • 4篇赵华
  • 3篇陈斯文
  • 2篇汪学毅
  • 2篇金长文
  • 2篇刘振兴
  • 2篇宗秋刚
  • 1篇魏新华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第九届全国日...
  • 2篇中国空间科学...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1994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空间...
  • 1篇第十届全国日...
  • 1篇1997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5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磁AE指数和Pi—2脉动的关系
<正>磁层亚暴是磁层中重要的动力学过程之一,它把磁后、内外磁层和低高度极光区耦合在一起.磁层亚暴过程中还发生磁尾等离子体片热等离子体(如能量低于300keV的热电子)向内磁层的注入事件,这些亚暴注入的热电子被认为是磁层相...
王德驹曹晋滨赵华蔡春林周国成
文献传递
1998年4—5月地球同步轨道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被引量:6
2001年
采用GOES 9卫星观测的能量大于 2MeV和大于 4MeV电子通量和行星际飞船ACE太阳风参数的高时间分辨率资料 ,以及磁暴指数Dst资料 ,分析了 1 998年 4— 5月期间地球同步轨道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时间和能量响应特征及其与行星际太阳风参数、磁暴和亚暴等扰动条件的对应关系 .结果表明 ,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性 (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有明显的周日变化 ,中午极大和午夜极小 .4月 2 2日和 5月 5日开始的两次大事件中 ,能量大于2MeV电子通量中午极大值上升到最大值的时间尺度分别约为 4天和 1天 ,中午极大值高于背景水平的持续时间分别为 1 3天 (4月 2 2日— 5月 4日 )和 1 6天 (5月 4日— 2 0日 )以上 .每次MeV电子通量增强事件的能量范围不完全相同 .两次大事件的上升段都对应于磁暴的恢复相 ,与太阳风动压脉冲、高速流脉冲和负Bz
周国成汪学毅王德驹曹晋滨蔡春林
关键词:地球同步轨道行星际扰动磁暴
用地磁脉动日食效应探讨甚低纬Pc3-4地磁脉动源被引量:3
1999年
在3次日食期间,利用甚低纬区和从低纬到甚低纬过渡区地面站进行的地磁脉动观测资料,分析了Pc3-4地磁脉动的南北分量(H)和东西分量(D)在H-D平面内矢端图主轴方向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观测点纬度低于日全食带纬度时,H-D矢端图主轴有90°相移现象;当观测点纬度高于日全食带纬度时,则无这种现象.由此我们推测,甚低纬区和从低纬到甚低纬过渡区Pc3-4地磁脉动可能主要是过滤机制产生的.
王德驹陈斯文周国成
关键词:日食效应
太阳高能事件期间在甚低纬度的地磁脉动(英文)
1989年
1988年11月20日——12月20日首次在海南儋县(地理经纬度109°8′E;19°31′N)观测到地磁脉动。12月13日——20日正处在联测时间内,这八天资料的初步处理,提供关于太阳高能事件期间甚低纬地面地磁脉动的情况。 观测仪器是MFM_3型饱和磁强计,分辨率0.01nT,量程0—1000Hz。使用YEW3056型笔绘记录仪进行记录,走纸速度是2cm/min,记录格值1nT/cm,同时记录EW和SN两个分量。记录时间是每天从0800—2000(北京LT),12月14日2000到15日0800也做了记录。 我们主要探讨Pi2阻尼型脉动(周期45—150秒)和Pc3脉动(周期10—45秒,持续时间≥10分,峰峰振幅值在0.1nT以上),另外,对Pc4和Pc5的出现频次也作了统计,结果列在表Ⅰ。从表中我们看到12月14日0650—2400和20日0800一2000没有出现我们所统计的脉动。Pc3主要出现在13日,17日和19日的白天,周期主要是20—30秒范围,峰峰振幅值在0.1—1nT内,存在准正弦形状(图1),多谐形状(图2)和重迭在Pc4或Pc5之上的开关(图3)。Pc4主要出现在15日0100—1400和16日1000—1800时间内,振幅值很小,多数在1nT以下。18日和19日几乎全天都在Pc4—5。Pi2只出现在15日0135:15—0141:30时间内,周期大约60秒,最大振幅值1.65nT,并且SN分量远大于EW分量的振幅值。 Pi2。
王德驹
关键词:地磁脉动格值持续时间ENERGETICLATITUDE
磁层顶哨声湍动:非线性机制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激射(Plasma Maser)过程的非线性激发机制来解释磁层顶的哨声湍动.我们考虑在沿z方向的磁场B中的均匀等离子体,其中,存在有准稳态的动力阿尔芬湍动(KAW).KAW的波场为E,B,频率ω,...
蔡春林周国成曹晋滨王德驹
文献传递
中高度极隙区电磁不稳定性被引量:1
1996年
研究了中高度(离地心3-4个地球半径)极隙区上行电子束流和上行氧离子(o+)锥引起的沿磁力线传播的电磁不稳定性.采用的物理模型假定:上行电子具有单能束流分布函数,而上行氧离子(o+)锥可用单能环-束分布函数来描述.结果表明,左旋和右旋圆偏振的低频电磁模是不稳定的,激发不稳定性的自由能源主要由上行电子束流提供,而上行氧离子(O+)锥因自由能太小只影响频率色散关系,上行粒子(电子和氧离子)与背景等离子体密度比的变化对电磁不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这些结果对解释权隙区纬度地面站低频电磁波观测资料和理解极隙区动力学过程是很有益的.
周国成金长文宗秋刚王德驹高嘉凌
关键词:极隙区电磁
1997年3月9日武汉日偏食区地磁脉动资料的初步分析
王德驹陈斯文
磁层顶有限Larmor半径效应的理论和模拟研究
了解太阳风能量、动量和质量向磁层的传输机制在空间物理中有着根本的意义,而其关键是对磁层顶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在研究磁层顶中小尺度结构和过程时,如果在MHD方程中包含离子有限Lar-mor半径(FLR)效应,那么经典的流体...
蔡春林周国成曹晋滨王德驹
关键词:磁层顶
近地磁尾准无碰撞磁重联事件
本文综合分析了ClusterⅡ—Cl飞船在2001年9月15日飞越地球磁尾等离子体片区的磁场、等离子体和电磁模波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0340——0440UT时间期间,资料多次呈现出较强的尾向离子流(V<0),明显的...
周国成蔡春林曹晋滨王德驹
文献传递
近地磁尾准无碰撞磁重联事件被引量:8
2003年
综合分析了ClusterⅡ-C1飞船在2001年9月15日飞越地球磁尾等离子体片区的热离子和磁场观测资料.结果表明,约在0340-0440 UT时间期间,资料多次呈现出较强的尾向离子流(VXGSM<0),明显的南向磁场分量(BZGSM<0),以及明显的晨-昏向磁场分量BYGSM等特征.由此可以推断,在磁尾等离子体片中,在径向方向XGSE>-18.6 Re范围内,可能发生了多次磁重联事件,整个事件持续期约1 h.磁重联事件的观测特征与准无(或半)碰撞磁重联理论的基本图像符合一致,因此这些事件应当是准无碰撞磁重联事件.
周国成蔡春林曹晋滨王德驹HenriRemeAndreBalogh
关键词:磁尾磁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